在浚县古庙会上,记者被一组十二生肖陶艺深深吸引,古拙朴实的造型,憨态可掬的表情让人一见便难以忘怀。这组十二生肖的创作者就是浚县南街新村58岁的付建国,做陶艺已经43年了。
十几岁时的陶艺作品至今保留
“由于父亲喜欢陶艺,我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这一行。”付建国告诉记者,十五岁开始他就学习陶艺。
受当时条件限制,付建国每次将陶土塑成形状后,就在屋后挖个坑,用砖头将四面围住,然后用柴火烧制。“刚开始烧制的作品根本不成型,失败了很多次后才渐渐掌握了方法。那时候烧制的作品有几件我至今仍保留着,就算是个纪念吧。”付建国说,学了一段时间后,有陶艺师傅给了他一些最原始的印模,模具是用泥烧制成的,巴掌大小,都是一些戏曲人物。他如获至宝,开始用这些模具小批量制作并烧制,然后卖钱补贴家用。
以现实生活和戏剧人物为原型
“小时候家里穷,根本供不起我上学。”付建国告诉记者,由于没有任何美术专业底子,所以他的作品原型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和戏曲中的人物,例如十二生肖和其他的小动物就是根据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原型。
除了使用原先的戏曲人物印模外,他还自己动手创作人物造型。“年轻的时候每次看完戏,满脑子都是戏曲人物的样子,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老百姓的喜好捏成想要的形状。”付建国说。
父子二人共同创作
“我的这些手艺都传给了儿子,他从小就喜欢。14岁就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件陶艺作品。”说起儿子,付建国一脸自豪,他告诉记者,他儿子叫付海军,他很高兴儿子能继承自己的手艺。
“你看到的这些作品,像人物、动物等都是我和儿子共同创作的,我负责前期造型和后期烧制,具体的细节雕刻,比如瓶身的花纹等都是我儿子做的,我的眼力和精力早已做不了这些了,像花瓶、鼎、樽之类的摆件都是我儿子自己做的。”付建国说,儿子年轻,有想法,制作工艺在儿子的改进下更加细致,早已摒弃了以前挖坑烧制的做法,而是买来专门的炉子,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专业流程。
“等孙子长大了,我希望他也能学这门手艺。”付建国说,现在很少有人去留意陶艺的制作过程,尤其是年轻人,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学习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