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走进安阳 >> 印象安阳 >> 浏览安阳

固岸墓葬惊天下 新十三“国保”之固岸墓地

2013/11/12 14:48:10 点击数: 【字体:

固岸墓葬惊天下 新十三“国保”之固岸墓地


    固岸是安阳县安丰乡东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村庄,尽管往东北两公里就是西门豹祠,往西五六公里就是安阳高陵,但毕竟不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沾不了人家的灵气。可谁也没有料到,2004年,这个原本平静得连一点涟漪也没有的村庄开始变得不平静起来,往日空旷寂寥的原野也变得热闹起来。一些手拿标杆、测量仪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田间奔波忙碌,一下吸引了全体村民,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要从这里经过。

    修渠利国利民,意外的是,渠还没修,考古发掘却进行了三年,发掘面积2.5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300多座。

    2006年,固岸墓地被评为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晋升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岸墓地因为什么新发现而在全国考古界引起巨大轰动呢?

    东魏、北齐平民墓葬在哪儿?

    这个问题还得从曹操说起。曹操死后,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邺城城门;漳河岸边,七十二座墓冢同日而起,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这是漳河两岸路人皆知的传说。

    曹操真墓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引起了古今无数人的遐想和兴趣。有人自作聪明写诗道:“……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1959年,这个古墓群被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上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看似古人的一句戏言,后来却变成了现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物工作者经过抢救发掘,终于解开了疑冢之谜。这些大冢与曹操全无关系,而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王宫贵族墓葬群,且其数量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

    让我们再回归历史。1600年前,强悍的骑兵挥舞马刀呼啸而过,是漳河两岸常见的画面。那是中国史上“五胡十六国”的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先后入主中原。邺地作为南下北上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先后成为后赵、前燕、冉魏、东魏、北齐的国都,是北中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然而邺地最多的还是鲜卑人。前燕、前秦及后燕时,大批鲜卑人居住在邺都,而东魏、北齐时邺都更是鲜卑人的天下。

    无论汉人胡人,无论高官显贵、平民百姓,到头来,终究不过是坟堆一座。邺城东魏、北齐皇室贵族墓葬已经在漳河北岸得到证实。漳河南岸的河南境内,截至目前仅在安阳市境内发现有东魏宁远将军赵明度墓、齐故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范粹墓、北齐东徐州刺史和绍隆夫妇墓,北齐车骑将军贾进墓等。这些均为东魏北齐上层社会墓葬。那众多的平民墓葬会在哪儿,这成了考古界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

    邺城理想的风水宝地

    安阳市区西北,西倚太行山余脉,有一道自西向东延伸的低山丘岭,到安阳县洪河屯和安丰乡,便与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相接,这就是安阳人所说的北岭。安丰乡中部邵家屯以西皆为丘岭,著名的安阳高陵即在西高穴村南。安阳师院马爱民教授搜集发现的一方出自固岸村一带墓葬的北齐“龙骧将军杜达墓志铭”记载:杜达以大齐天保十年(560)三月二十二日,春秋八十有六,薨于邺城之西……即其年四月三日,窆(埋葬)于豹寺西四五里。其地爽垲,四望坦荡。高陵崇柏,无异九原。文中豹寺即西门豹祠,高陵即曹操高陵,这对确定以曹操墓为中心的“安阳高陵”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魏、北齐建都邺城时,许多王公贵族和平民死后都葬在固岸墓地一带。如果说西高穴高陵埋的是曹操家族与亲近大臣,那么固岸墓地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墓了。

    固岸墓地往西是逶迤的北岭,往北是浩荡的漳河,正是风水上的依山傍水的好地势。邺城东、北、南三面都是广阔平原,唯有往西十多里就是丘陵,地势高,不易水淹;丘陵地,很少占用农田。这是邺城周围唯一理想的风水宝地。因此,这里有大量东魏北齐时的墓葬,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大多数时间里,这些墓葬仍然是悄无声息,直到南水北调,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大量墓葬才见天日。

    固岸墓地东起木厂屯,西到固岸村西,南抵东稻田,北达施家河村北边的漳河南岸,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墓地总干渠所占压部分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5万平方米,发掘墓葬300多座。该墓地自东周至晚清前后纵跨两千年,涉及了各个主要朝代。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墓葬中,可以清晰辨认出朝代的200多座,其中北魏时期的150余座(其中东魏墓葬90多座,北齐墓葬60多座,北魏墓葬8座)。

    固岸墓地东距故邺城仅8公里,中间有漳河相隔,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发掘的元祜墓和天子冢很近,属于故邺城近郊古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岸发掘的东魏北齐墓葬,大部分是平民墓葬,这正是考古工作者多年苦苦寻觅的。这个重大发现,弥补了邺城研究史上的一大缺憾,为全面揭示故邺城布局提供了珍贵资料;对平民墓葬区加以详细研究,更能准确地揭示东魏北齐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特征。大量纪年明确的墓志砖出土,为研究北朝晚期的墓葬提供了标准器物。尤其是这一墓地东魏北齐墓葬等级分明,内涵丰富,随葬器物组合完整,家族性质明显,排列有序,为全面揭示东魏北齐社会埋葬制度、墓葬分布规律、墓地布局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人类学研究价值。

    固岸平民墓葬的发现震惊了全国考古界。

    少数民族特色的墓道和随葬物

    固岸发掘墓葬表明,东魏沿袭北魏埋葬习俗,贵族墓大都是单室青砖砌筑,墓向朝南。墓葬皆由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以方形居多,四壁稍稍向外弧出,一般为穹窿顶,少数作四角攒尖顶。砖砌棺床位于墓室西壁(或北壁)下。棺床前陈列陶俑及其他随葬品。随葬品一般包括陶镇墓兽、武士俑等人物俑和动物模型、牛车,以及红陶碗、灰陶罐之类。贵族墓往往加长墓道,扩大墓室,在甬道内加砌砖墙,设石门。平民墓多是土洞墓,一般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组成,级别稍高的有一个天井,墓室有刀形、铲形之分。

    Ⅱ区51号东魏墓里,武士俑戴平顶形盔,有护耳,身着圆领窄袖白色长衣,衣摆下镶嵌黑色宽边,前胸左右各嵌有一个椭圆形护心镜,腰间束带,外着长披肩。捧簸箕女俑头梳扇形单髻,头发乌黑,面施白彩,高鼻深目,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人面兽身镇墓兽,人面施白彩,浓眉,深眼窝,圆眼,鼻头上翘,双唇施丹,头梳髻,胸前描画六道褶皱,用黑线画出条条鬃毛,背上有三撮火焰形鬃毛。蹲坐于三角形底板之上,前腿直立,五爪分张,目视前方。

    如今固岸墓葬考古发掘已经结束,广阔的田野又恢复了它往日的恬静悠远。东魏北齐早已悄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那是一个充满血腥味的时代,又是一个胡、汉杂居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各民族之间大融合的时代。从此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在史书中不再出现,而融入新血的汉民族则迈进了生机勃发、活力四溢的隋唐时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安阳晚报(2013-08-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