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邺城”指今临漳县的邺城。如唐朝岑参《登古邺城》诗:“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即指古邺城。而杜甫《洗兵马》中的“祗残邺城不自得”,《石壕吏》中的“三男邺城戍”,则均指今安阳城。
曹操只是继承韩馥、袁绍以来的邺城,将它重新作了通盘的规划与设计,重新加以建设和改造,这就是现在学者们所论述的曹魏邺城,也就是晋朝文学家左思《魏都赋》所咏叹和描绘的邺城。后来,后赵石虎、冉闵、前燕慕容隽所继承并以之为国都的,也就是这个邺城。
南北朝后期,东魏立国之初,即决定迁都邺城。随迁40万户,按一户三口计算,则为120万人。突然来了这么多人,邺城怎么能容纳得下。于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决定兴建邺南城,即在原邺城之南,紧接其南城墙,向南又兴建了南城。这就是东魏、北齐两朝之皇宫所在的邺南城。这个邺南城与邺北城,也就是我国历史上先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国都的最著名的古邺城,亦即隋唐前的邺城。
隋唐后的邺城即是古安阳城。北周大象二年,北周国内发生严重动乱。杨坚好不容易才把这场风波平定下去。痛定思痛,他深感这座原为北齐都城,几百年来素为北部中国军事重镇而又易守难攻之邺城,若为敌对势力所利用,对他的统治与帝业实在是太大的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他随即行动:“相州平,移相州于安阳,其邺城及邑居,皆毁废之。”“乃焚烧邺城,徙其居人,南迁四十里,以安阳城为相州治所,仍为邺县。”
这样,安阳不但继承了旧邺城,而且连邺县也曾设在这里。隋唐以后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邺、邺城、邺中、邺下等,就大都是指的这个邺城,而非指已经毁灭了的那个古邺城。
古邺城与安阳的关系,就是前后两个邺城的关系。“殷”与“邺”,这是两个地域概念。“殷”是泛指今安阳市及其附近地区。“邺”是泛指邺城及其附近地区,即“西门豹治邺”之“邺”。把殷作为中国七朝古都少不了邺,少了邺就少了六个朝代。而把邺作为中国七朝古都又少不了殷,少了殷,就少了250多年的历史,所以才有殷邺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历史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