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安阳

不随朱子脚下转(2)

2013/11/12 15:18:45 点击数: 【字体:

  那崔铣争的是什么呢?其实杨慎在左顺门前高呼的那句口号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崔铣之所以在大局已定的情势下还要坚持上疏,就在一个“道义”,这个“道义”,就是崔铣所尊崇的程朱理学。有明一代,“大议礼”之争的深层次原因,是程朱理学一派和阳明心学一派的斗争。

  “大议礼”中,站在护礼派一边的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翰林学士杨慎、崔铣等,都秉持传统的程朱理学,而张璁等人,都是王阳明的拥趸。明代的哲学思想秉承宋儒,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虽然都极注重伦理道德,但程朱理学将经学、特别是《中庸》的“道”“理”,视为用之不尽的经世之学,“最得义理之正,可为万世法”。王阳明则不尽同意朱熹的理论,提出了“知行合一”说,认为“理”不在心外而在心上,“良知”才是本体等。

  “大议礼”之争,其实是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改朝换代般的较量。张璁坚持的观点,在程朱理学看来简直是“奸邪之说”,难怪杨慎斥责王阳明为“小人”,而崔铣也痛心疾首地说:“天垂其怪,地出其妖,人见其孽,异乎极矣!”

  但对于皇权而言,阳明心学更有采纳价值,“大议礼”之争最终以程朱理学一派的失败而告终,也就是自嘉靖年起,王阳明的心学开始蓬勃,经由明朝惨烈的党争及明清易代的社会大动荡,终于进入了经世致用的清初实学。

  这,当然也是身处时代漩涡中的崔铣所不能预料的。

  一巷沧桑忆大儒

  《彰德府志》中,安阳老城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每一条胡同小巷都是这座古都历史中光彩一页的见证。

  崔铣祠堂所处的胡同口,挂着一个模糊的路牌——“小颜巷”。2010年8月3日下午,穿过熙熙攘攘的闹市,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中,安阳师院原中文系主任周国瑞先生陪着我来到小颜巷。小颜巷的路面坑坑洼洼,并不平坦。炎炎烈日下,小巷内一片寂静。不时有摩托车、电动车以及穿着时尚的居民从我们身边走过,历史在现实中闪烁着让人捉摸不定的光彩。

  “崔铣为人正派,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常被与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相提并论,有‘小颜回’之美誉。后人为纪念他,就把他居住的街巷命名为小颜巷,直到现在还是用这个街名。”周国瑞先生淡淡地说。

  时光轮回,如今的小颜巷已经很少有人知晓崔铣这位明代大儒,人们只知道这条小巷中央那座古老的祠堂。“崔家祠堂好像是纪念古代一位大官的,是他们崔家的先人。”在小巷口,一位开着早点铺的老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过去几百年了,谁知道是谁。”

  时光拉回到五百多年前,崔铣少年时就在彰德府声名鹊起。“听老人们讲,崔铣小时候就非常聪明,那时候家里穷,崔铣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在一家染坊替老板记账。有一天,老板不小心把账本掉到了染缸里,捞出来一看,账本已经被染得看不清字了。老板非常苦恼,这时崔铣放学回到染坊,一问缘由,撇撇嘴说,这有什么?我再替你写一本。随后,崔铣凭着记忆,把几个月的账目清清楚楚、一笔不差地又写了一遍。老板一看,大为惊叹。”崔家后人崔学海讲述道。

  对于这个传说,周国瑞先生不以为然:“这个故事我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听过,不过主角不是崔铣,而是其他历史名人。”周国瑞先生说,对于历史名人,后人总喜欢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附会到他们身上,以此来表达对先人的崇敬。但历史上的崔铣,确有过人之处,据《崔文敏公墓志铭》记载:崔铣“五岁,闲礼仪,口占成对”。

  走在小颜巷里,禁不住想起了祠堂里那幅画像,崔铣神态淡然,和蔼而不失威仪,想想几百年前,这位明代理学家走在这条小巷里,口里背诵着《论语》,从这条小巷一步步走向他平淡而又辉煌的仕途。

  《六然训》中看和谐

  有明一代,理学得到了空前发展,且在沸沸扬扬的争论中向前展开。明朝初年,帝国统治者在思想领域不遗余力地推行程朱理学,河洛地区也产生了一大批理学思想的积极追随者,如刘淳、曹端、崔铣、何瑭等。理学中的派别之争,也极为纷繁复杂。黄宗羲曾评价说:“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所不及也,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真能发先儒之所未发。”

  程朱理学在明帝国的前期走过了至为辉煌的一段时间后,部分学者已意识到保守僵化的程朱理学已无力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开始对理学进行修正。王阳明的心学,提出“心即理”,反对程朱之学,随即风靡社会而进入盛期,以“致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在程朱理学的捍卫者看来,“猖狂”的阳明心学几乎不异于“异端邪说”。当时最先站出来反击的是与王阳明同时的大学者罗钦顺。罗钦顺之后,扛起程朱理学大旗“绝地反击”的就是崔铣。

  崔铣“切问近思,以濂洛之学为阶梯,以洙泗授受为准的,敛华就实,有得于内,不复求诸外矣”。

  比较有意思的是,崔铣虽然和王阳明没有见过面,但批判起来最为尖锐。崔铣给王阳明起了一个绰号“霸儒”,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霸”。对于阳明心学,崔铣更是大骂“附禅谈”、“罔先贤”、“惑今听”的“特妄作而已”;另一方面,崔铣对于程朱理学也并非完全接受,比如他不同意朱熹“气有聚散,理无聚散”之说,认为理常聚而气亦聚,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散则理无所附。从这方面讲,崔铣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后世黄宗羲就对崔铣的这种治学称赞说:“先生之学,以程朱为的。然于程子之言心学者,则叉删之,以为涉于高虚,是门人之附会,无乃固欤!至其言理气无缝合处,先生自有真得,不随朱子脚下转是也。”就是一位学宗程朱,又不尽泥于程朱的学者。

  在罢官回安阳闲居的日子里,崔铣将自己的文章编撰成一本书——《洹词》。《洹词》12卷,不分体裁,按照年份编次,其主要内容是崔铣的为政和学术思想,选入中学教材的《记王忠肃公翱之事》即选自《洹词》。

  在《洹词》中,《六然训》最著名。其中,崔铣提出六个“然”: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仔细玩味,此中蕴含着一番自我和谐思想。一人独处,要有“宁静致远”的境界,一扫世事尘氛,忘却心中芥蒂,超然物外,自修身心,可使耳根清净,眼界宽朗。与人相处,平易亲和,诚恳礼让,使人愿意交往;既听正面之言,也容逆耳之语,有圣贤智者雅量,无庸人懦夫狭胸。遇有事务,既深思熟虑,又须斩钉截铁,明白果断。无事可做时,可使意念进入清澈无牵的妙境。志得意满时,尤应淡然处之,切不能骄傲侮慢。人生一世,常常失多得少,失意时最忌自暴自弃,自我绝望,应总结教训,多思己过,自消怨尤,重新振作。

  自“大议礼”辞官后,崔铣潜心于研治学问。十八年后,重被朝廷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因病乞归。

  观崔铣一生,起起落落,仕途坎坷,《六然训》可谓其人生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世界观的深刻总结,其要义在于回答了在人生常遇的一些问题面前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强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人要自我和谐。□记者 朱金中 文图【原标题:“洹水深处说崔铣”系列之二 不随朱子脚下转】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0年8月2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