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在安阳被发现一经公布,便引起全国轰动。东汉末期,曹操虽不是皇帝,但握有实权,加之《三国演义》和各种戏剧的宣传,他早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在得知高陵在安阳后,有人对墓中出土的文物提出疑问。还有人提出:曹操的老家不是在安徽亳州吗,怎么会埋葬在安阳呢?《聊斋志异》中不是说曹操墓在许昌吗,怎么又跑到了安阳呢?不是说漳河北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吗,怎么会在漳河南呢?所有的疑问,都反映出某些人不仅对考古知识欠缺,而且对东汉末期的历史也不甚了解。本文就来谈谈曹魏邺城,以及曹魏邺城与安阳的关系。
曹操取冀州之前的邺城
邺城为春秋时齐桓公所筑,地点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和三台村一带。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从没人提出过异议。1997年,安阳市博物馆的焦智勤先生在邺镇附近的漳河滩捡到几块刻有“业”和“业市”的陶片,亦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此后,邺被晋国夺去。晋敬公十三年(公元前439年),晋国把邺封给了魏文侯,《水经注·浊漳水》记载:“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故曰魏也。”魏文侯七年即公元前439年,这也是邺又称魏的原因。魏文侯令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投巫于漳河,又开凿漳河十二渠,使邺城很快富起来。邺城便成为魏国在太行山东面的重镇。《太平寰宇记》记载:“魏文侯出征,以西门豹守邺,即为魏都也。”邺城为魏都只能是陪都,或称别都,因其都在安邑。后来邺城曾为赵国所有,又归魏国,最后为秦所有。战国时,邺城在西门豹治邺后最兴盛。
汉代,除在邺城置邺县外,又置魏郡,因邺在战国时曾称魏,故名。邺城在秦朝本为邯郸所辖,《水经注》说,在汉高帝十二年分邯郸郡南部各县置郡,领邺等十八县。
东汉桓帝、灵帝时,邺城为州、郡、县三级政权机构所在地。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冀州牧韩馥与山东诸州郡共同起兵讨伐董卓。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胁迫韩馥让出邺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汉献帝拜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袁绍为冀州牧,镇守邺城。灭公孙瓒后,又令长子谭领青州牧,次子熙领幽州牧,外甥高干领并州牧。这时的邺城实际上已成了四州的首府,地位十分重要。从以上邺城的历史可以看出,邺城并非普通的城市,在东汉末期的军阀混战年代,它已上升为黄河以北地区政治和军事的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