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豫商版图第二站北京-天津-潍坊行之豫商故事
7月初,在为期一周的探寻豫商版图第二站北京-天津-潍坊行采访中,记者结识了李占通。
李占通,天津大通投资集团董事长、天津市政协常委,郑州人。
当很多老板对“书生意气”四个字避之不及时,他却将“扬书生意气,兴民族实业”上升到企业使命的层面,不懈笃行。
在多年的采访中,记者没听过哪位老总标榜自己“书生意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占通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现在企业资产逾20亿元,16年间,李占通似乎在有意无意用行动来匡正人们的误解:知识分子缺乏创业能力。
李占通的这种选择与其高才生的背景不无关系。他毕业于南开大学政法学院,后来到天津大学机械学院任教,曾任该院团委书记。
不难想像,李占通当年在这种误解下的困惑:如果下海,企业办砸了怎么办?也不难想像他的另一番心思:为什么我就不能趁着年轻奋力一搏?
最终,两者相较,李占通服从了心灵的暗示,把困惑撂在了一边,投入到了创业的洪流中。
他并不是一个独孤者,因为与他一同下海、并肩作战的还有南开及天津大学的教师共十几人。
现在看来,李占通旗下的企业已经像模像样,确立了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涉足医药、城市燃气、传媒等多个产业的经营格局,并且通过并购拥有了一家上市公司。
但最初,他和同伴是从并不起眼的计算机软件和工程生意起步的,公司的地址就在离天津大学不远的天津著名的科贸街上。
在有了一定收获后,他们涉足餐饮酒店业。因经验不足及定位错误,餐饮酒店的投资让他们血本无归。“我们本来想打造一个根据地,进而再建立一个,稳步发展,但美好理想换来的是惨败,一切都要再从‘零’开始,不仅是‘零’,甚至是负数。”李占通说。
这次失败对李占通及其团队打击很大,创业团队中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不巧的是,此时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也遭遇失败。双重打击让李占通养成了一个习惯:踱步,不停地踱步。李占通被痛苦笼罩着。
他说,那段时间,他几个月都不愿与人交流,就是一个人不断地踱步,在踱步中沉思。这个习惯沿袭至今,只要周末或晚上有时间,李占通仍会连续几个小时踱步,但踱步已经变成他爱好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特别强调“平台”之于事业重要性的李占通,涉足餐饮业是他打造事业平台的开始。之后,涉足媒体经营及参与重组天津股权托管交易市场有限公司,都是他意欲搭建事业平台的充分体现。
而并购是天津大通惯用的迅速介入一个行业的重要法宝。无论是1995年收购天津红日药业,1998年和2000年兼并天津煤矿专用设备厂与天津锅炉厂,还是去年将上市公司成都“宝光药业”纳入自己旗下,天津大通已然在这种并购中成长。
“书生意气”并不意味着缺乏创业能力
东方财经:大学老师是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职业,既安稳又舒适,当时怎么想起要从商?
李占通: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分子“下海”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我与同事、同学也经常聊到这一话题,每次大家都聊得热血沸腾,慢慢地就开始琢磨做什么事情好。
另外,这与我在大学时读书的氛围也有关系。南开的办学理念是“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我学政法,但对经济也比较关注。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首先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而经济发达是因为它的企业强大,所以在我看来,做企业更能体现人生价值,当时的市场环境也比较适合个人创业。
东方财经:很多企业老板并不愿说自己“书生意气”。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多地被人作为贬义词来用。在大通的企业文化中,“书生意气”几个字的分量,被格外地放大,你是仅想借此来显示大通高管团队的独特和素质,还是你本人做事风格较为另类的体现?不止一个人说,你很低调,即便在大通收购了成都上市公司“宝光药业”之后。你如何自我评价?
李占通:大通集团的创建者都是高校中走出来的,对于知识化的管理一贯比较推崇。曾有一段时间,知识无用论的观点泛滥,也导致一些人很简单地认为,知识分子缺乏创业能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大通一贯认为,知识在创业中很重要,没有知识无异于蛮干,但大通提倡的知识化管理,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单纯书本理论提倡的那一套。
所谓低调是这样的,做实业讲究一个实字,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实力、务实,埋头干自己的事情,一切最终用实力说话。
抛头露面,不仅耗费精力,而且我从骨子里就不喜欢。不事张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与其接受采访,我不如去读书。我喜欢经济类和历史类的书籍。经济史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往往能从历史宏观的叙述中获取关于企业微观走向的灵感。
挫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历练
东方财经:你在创业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种经历的?在你看来,你性格中的哪个方面引导你走向了成功?
李占通:我在创业早期经营过一家餐饮酒店,投资100万元,经营一段时间以后亏损,最终以失败告终。当时我心情比较低沉,感觉没有了方向,一切都无从选择,避世的心态很严重。这是一段低谷期。
但这段低谷的煎熬让我以后很受用。它锻炼了我的意志,做实业需要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忍的毅力,还有总结和学习的能力。我现在对投资决策分析很谨慎,也与这段经历的刺激有关。
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决策者要具有良好的商业嗅觉外,它的成功还取决于国家法制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健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信任。制度本身并不是目的,可能会束缚人,降低工作效率,所以我们的制度建设要注意融合东西方的理念。
企业多元化离不开战略预见
东方财经:从大通目前所涉足的行业来看,已然是一幅多元化的图景,你如何看待这幅图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李占通:大通的多元化运作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多元化,并不是简单追逐高收益行业的多元化。
多元化运作本身会带来益处,也有不熟悉新行业的风险。
1996年,天津电镀厂改造,政府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造,我认准这是机会,就在这时介入,于是有了今天的“大通公寓”。这个占地20亩的楼盘一经推出,很快就销售一空。
其实我当时并不懂房地产,但我们知道请专业人士来替我们运营策划。
在管理职位上,大通的高管团队没有安插哪怕一个亲戚。大通杜绝家族化管理的弊端,严格实行所有者与管理者相分离。
如果说我们对于多元化有经验的话,这种经验就是,我们投资的每个专业化领域都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来管理,每个专业团队都有一套法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而公司总部所做的仅仅是把大通企业文化复制到新的公司,行使股东的权利,而不是直接进行管理,这也是大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东方财经:现在很多人提起多元化都感觉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你们投资多元化的原则是什么?
李占通:我们看重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投资秉承三个主要原则。第一,投资于能创造可预见性收益的领域,营利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
第二,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其价值的增长离不开本行业、本市场进入壁垒,无论这种壁垒是品牌、服务还是资源,只有能建立起进入壁垒的企业才是值得投资的对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集团将投资战略融入全国甚至世界的发展战略布局和发展趋势中去,将投资重点放在国家关注的国计民生等方面,致力于企业长足的发展空间,投资兼具成长性和稳定收益性的项目,在夯实企业根基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在稳健的基础上敢于开拓。
“稳健与开拓并重,蓄积与创新并行”,是大通在投资行业中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并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对于投资行业充斥的短期投机和利润至上理念,我们的经营理念与之不同。对于涉足领域的选择,不是单纯追求暴利,而是将集团投资的回报率与所选择行业对社会的贡献相结合。
东方财经:下一步,国家要把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的另一区域经济增长极,河南能从中获得哪些收益?
李占通:深圳与上海浦东对周边的辐射是显而易见的。
并且,这不仅是一个区域增长极,而且是国家改变南北差距的重大举措,河南能否收益,收益多少,以河南和河北来说,这是谁走在前面的问题。
天津是北方制造业、物流业、航运业中心,河南与天津可以互补的地方很多。
长期以来,两地的发展谈不上是热点,两地的心理距离较远,希望往后两地加强交流和走动,河南多组织企业代表团到天津考察,发现机会,共建环渤海经济圈。(原标题:李占通“书生意气”成就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