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棉布 (原名徐沛力),诗人,装置艺术家。北京在三画廊艺术总监(该画廊创始人)。出生在郑州,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主要出版物:个人诗集《白布上写白色的字》;主要装置艺术作品:“生命如此悲伤”、“最后的晚餐”、“径直走向你的心上人”。
24年前,郑州的一位女物理教师,用家里的冰箱换了一幅油画。这个油画艺术家的画现在在德国卖到六位数欧元,这位女物理教师,现在成了中国内地的知名艺术策展人,她成功地把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了意大利……从郑州到北京,从物理教师,到全球500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再到知名策展人。笔名棉布的在京河南人徐沛力一波三折的艺术人生,为古老的中原大地,增添了青春靓丽的当代艺术元素。她常常说,她最在意和感到温暖的,还是人们叫她为“河南人棉布”。□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 通讯员 于宙 杨永/文图
◎柔韧绵延的“棉布”
东方今报记者约访电话里“徐总”的称呼,让电话那头的采访对象棉布陷入了记忆空白。犹豫了一会儿,她说,很长时间,没人称呼她的姓了。
棉布是“徐总”上大学时写诗时用的笔名,上世纪80年代初,伴着一首首脍炙人口诗歌在各类文学刊物的发表,郑州大学学生诗人棉布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如今,曾经的知名诗人,变成了知名艺术策展人,装置艺术家,北京在三画廊的艺术总监。
在她的努力下,今年首届“意大利-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将于十月和十一月在意大利的米兰市和蒙扎市举办,承办本次重要展览的两方,分别是北京的在三画廊和意大利的非盈利机构AIKAL。
在京河南人、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大河画廊老板翟先生说,在798艺术区,棉布是第一个把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意大利的艺术策展人,她创办的在三画廊在国际艺术市场范围内具备权威性影响力。作为老乡,他为棉布的成就而自豪。
8月12日,北京798艺术区在三画廊,黑色连衣裙,黑边眼镜,素色短袖外搭,不施脂粉的棉布,坐在艺术家绿绿豆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未知》前,犹如一幅当代油画。
同为装置艺术家,棉布比较欣赏绿绿豆的作品。她说,这幅作品用的都是旧的布,废物利用,符合低碳、环保的当代艺术理念。
◎上大学时 她“蹭”上了艺术
作为艺术家的棉布出生在郑州,80年代初考入河南大学物理系。
她说,那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在选报大学志愿时,她听从父母的意见,选了物理专业。
巧合的是,河南大学的物理系和美术史系正好是“邻居”,这给了棉布一个蹭课听的机会。她说,本科四年,自己听了大量的美术史课程。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四年,文字功底好的棉布参加了文学社,在那个以顾城、舒婷为偶像的年代,棉布也写下了大量现代诗。
大学毕业后,棉布被分配到郑州57中当物理教师。1988年,当教师的诗人棉布的工资每月大约50块钱,她干了两件让同事们大跌眼镜的事。花了150块钱买了两幅10厘米见方的摄影作品,用家里的冰箱换了一幅一尺见方的油画。
但事实证明,棉布艺术眼光很超前:她用冰箱换的这个油画艺术家的画,现在在德国卖到六位数欧元。
而那时的棉布,也在当了8年物理教师后,考入郑州大学研究生,在拿了个硕士学位后,又到上海财经大学拿下了制度经济学的博士学位。上海读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是,棉布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柴中建。
◎策艺术 亦是策人生
博士毕业后,棉布被聘到北京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副总。当时的待遇,让她很满意,公司给配的是皇冠牌小汽车,还有别墅。
2000年,全球500强之一的亨得利,其中国公司又给了棉布人力资源总监的职务。在亨得利工作四年后,棉布发现,自己挣到的钱,已经可以在北京市区买一套房子。
但是,棉布没有那样做。因为,从1998年来到世界文化名城——北京,棉布已开始大量地接触当代艺术。对于艺术的痴迷,已让她有了生命本义顿悟的感觉,“艺术,或许才是生命的全部”。
于是,2004年的她,和朋友投资的“在三画廊”问世。
不过,出乎棉布意料的是,精准的艺术眼光,全球500强公司的工作经验,在下海之初,自己竟然也遭遇了滑铁卢。到2006年底,她的画廊,竟然会面临着关门的风险。
关键时刻,棉布曾经在外资公司工作的背景帮了她:联合利华公司抛来了“救命稻草”,给了她们2000万,请“在三画廊”帮忙做一些植入商业的装置艺术。
这些资金,让棉布重新有了经营的底气,而命运之神也开始眷顾她。2007年春天,不到一个月时间,画廊的50件作品全部卖完,卖了100多万元。
而那一百万,也成就了棉布当时最温暖的“春天”。
■ 对话棉布
中国文化崛起有前兆
东方今报:是什么让你成为推介中意当代艺术的“第一人”?
棉布:在外资的工作背景,让我认识了很多外国友人,也提升了我的国际化交往能力。我们能策展中国大陆10位新锐艺术家登陆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格局中的经济奇迹;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显著的业绩,也成为预言中国文化崛起奇迹的前兆。
东方今报:国外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吗?和西方人比,中国观众的艺术素养有差距吗?
棉布:中国古典艺术家,一辈子都以自然之物,花草鸟马等来展现中国的观念:道法自然;而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格局中,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却早就有了逐步融入世界的概念,从而在意向性古典的精神中抽离出来。而在整个欧洲,他们并不了解这一巨大的美术史转型。
西方人对艺术的消费热情高于中国。收入不高的普通工人,周末也喜欢带家人来画廊等艺术场所买件艺术品。中国人还达不到这样的消费热情。欧洲国家的政府,通常会为艺术家提供免费展出场所,在中国内地,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服务水准。
东方今报:开设画廊之余,您还开设了艺术夏令营,初衷是什么?
棉布:艺术是人类天赋的起点和人类劳作的极致,以艺术的方式介入早期成长,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形成自由、多元而和谐世界的核心途径;但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教育课程的线性规范,并不适用于儿童艺术工作室的发散形运作。
在三画廊一直关注着少年儿童的艺术思维的培养,由此,创办了旗下的“南瓜镇”儿童艺术工作室。希望通过启迪、发现、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与创作,为改善未来中国的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示范。
【点评】
从口诵华章的诗人,到把中国当代艺术推展到国际上的知名艺术策展人。在京河南人棉布“关键在做”的升级与转型,预示着盛产棉花和小麦的中原大地,在文化大潮涌来时,也在盛产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原标题:《河南人在北京》系列报道之四十 她的名字叫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