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飞(右)在接受河南电视台采访时,与主持人合影 资料图片
大银幕与喜剧,是在京河南人张艺飞的独有标签。这位与知名导演宁浩同窗的80后大男生,自2006年开始“触电”以来,只拍电影,“给力”喜剧,把河南人的幽默化为让观众“得劲”的笑声和掌声。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
【人物档案】
张艺飞:编剧、导演,出生在河南郑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曾在电视台当过编导,2006年开始“触电”,执导纪录片电影《寻》。他导演的电影作品《我是大明星》,入围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新人导演提名,《缘来是咱俩》入围第20届金鸡百花奖。是河南第一个上全国院线的青年导演,拍摄过10多部喜剧电影。
◎来自河南的“大喜”
1月27日晚,在和东方今报记者交流了一个小时后,扎冲天小辫、着黑色圆领T恤的张艺飞,邀请了包括东方今报记者在内的三名河南老乡,观看了他的新作品。
新作品的名字,基于今后发行的目的,张艺飞要求保密。但是熟悉的中原秀美山川,演员们不时蹦出的河南方言,明白无误地告诉老乡们:这是一部地道的“豫片”。
尽管已审看多次,但年轻的张艺飞,对自己的作品仍是充满了激情,看到得意处,他从坐着的沙发上滑下,半蹲在地上,保持视线和电视机持平。
张艺飞出生在郑州,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在北京电影学院2003届毕业生中,摄影系出身的宁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导演。
比宁浩年轻的张艺飞,从2006年开始拍电影。而对于影片创作,他在业界素有“大喜”称谓,“大”是指他只拍大银幕电影,“喜”是说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喜剧。
北京的雾霾天气,让张艺飞的晨跑习惯被打断了好几天。谈起跑步,张艺飞说,它能带来一种让他向前冲的动力,这种感觉,其他运动可能比不了,“跑步时虽然时快时慢,但它肯定是一直向目标前进的”。
◎“缘来”登上全国院线
张艺飞称“不善言谈”是自己的短板,面对媒体的采访,他习惯于用请记者看片的形式来表达对电影艺术的理解。
在为数不多的新闻报道中,媒体称,张艺飞正在成为新一代电影的中坚力量,他的电影风格勇于创新,且涉及题材广泛。
自信的张艺飞,在qq上的个性留言为“我必成就大事”。他心目中的“大事”是拍出像《泰囧》、《疯狂的石头》那样的叫好叫座的中国式大片。
2003年毕业后,张艺飞在北京电视台“打工”当编导,为了生计,他去当晚会导演,拍广告片,但对“大事”的渴望,让他在2006年,毅然辞去工作,和朋友一起成立电影公司,开始了电影导演的生涯。
去年11月8日,他迎来青春岁月中的一件“大事”:他导演的都市喜剧《缘来是咱俩》,在全国公映。
这部以新鲜的视角、轻松的元素,讲述着多个有关剩女爱情话题的电影被业内评为继去年《失恋33天》后的又一部“光棍节”治愈系佳作。而该片,也历经了网络和电影频道播出之后再登院线的奇迹。
北青报报道称:人们对失恋的痛和男闺密的认同感让这部电影成为当时的光棍节黑马。《缘来是咱俩》将大龄单身都市人在生活、职场中的压力表述殆尽,首映当天就引起了2012“脱光狂潮”。
◎“以小博大”的舍与得
作为正在走向中坚的新锐导演,在6年从影生涯中,张艺飞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既要考虑较大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还要尽可能小的制作成本。
小的制作成本,决定了他用不起大明星,也搞不了大制作。但在“以小博大”的尴尬中,他实现了自己“给力”家乡的愿望。
2011年11月9日,张艺飞搜罗了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任宏恩、于根义等一众中原喜剧明星,拍摄的喜剧电影《不说不说就不说》在新乡秋沟景区开机。
该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豫北深山一个小村庄里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秘方。一个突发事件,让秘方被外界所知。一时间外村人、亲人、外国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展开了秘方争夺战……
在这部电影中,浚县的民间工艺作品“泥咕咕”,成为贯穿全剧的道具。
而2010年1月7日,导演张艺飞执导的电影《花园农家》获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农村影片。在这部影片中,主演是从小出生在河南周口农村,正在成为影坛中坚力量的皇羽轩。
张艺飞说,河南的大明星还太少,请不起大明星这个劣势,为很多河南籍演员创造了机会。而河南各地对影视剧的需求和热衷,促使他能以较低的制作成本,植入中原的秀美山川。
■ 对话张艺飞
观众看完后
能说句“还行”就可以
东方今报:作为青年导演,你的同学宁浩也拍过电视剧,为什么你只拍电影?为何又对喜剧情有独钟?
张艺飞:如果是拍电视剧,我可能能赚更多的钱,因为电视剧投资较小,风险相对也小。而电影风险大,对导演的要求也更高。但电影让观众更“得劲”,我喜欢挑战!
我这个人比较乐观,也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而喜剧是比较好收回投资的类型片。但喜剧片其实不好拍,讲的是一些社会的东西,不能像一些大片一样,拍完了可能大家很热闹就看完了。我拍的又都是中低成本影片,还必须要反映出社会现实的东西,精神上一定要让观众看完了觉得好玩好看,还要考虑到它的艺术价值。
东方今报:在商业电影的时代,你的小制作如何跟“不差钱”的大片竞争?艺术和商业又如何兼容?
张艺飞:这是一个商业电影的时代,现在大片太多了,我希望我们这些中低投资的影片,青年新锐导演,能得到观众的支持,多给我们一些机会。因为新锐导演运作低成本影片其实是很难的,从融资、拍摄、后期发行必须经历很多很多东西,才可以上市,所以在观众看完后能说一句“还行”就可以了。
现在电影市场非常残酷,电影越来越商业,你拍一些题材不好的影片,一方面观众不愿意看,另一方面发行方不愿意发行,所以导致很多中低成本电影就死了。现在电影有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方,你要么追求艺术,要么追求票房。我个人认为最好是商业和艺术能结合起来,你也不能太艺术,不然最后投资方出品方会赔钱,如果我们拍得太商业了,老百姓也会骂。我满意的是,我拍过这么多电影,都是一千万以下的中小成本影片,没有让投资方失望,也没有被人骂,还都收回了投资。最得意的《缘来是咱俩》,投资还不到200万。
■ 点评
人生是场马拉松,相对于靠机遇“一夜走红”的娱乐名人,在京河南人、80后张艺飞,不畏艰难,关键在做的艺术人生,虽然时快时慢,但唯其艰辛,方显中原儿女精气神!
点评人:
刘金山: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