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山古岩画“舜王图”
2014/4/16 17:57:2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河南省鲁山县西部边陲,与嵩县、南召三县交界处有伏牛山系一主峰蛤蟆石,海拔 2153 米 。这里以奇峰幽壑、郁林悬瀑等自然景观著称,又是集两千余种植物和数百种动物于一处的天然生物园。1987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石人山自然风景名胜区”。然而,人们终为这里缺少人文景观而遗憾。1993 年春,鲁山县出动4000 多名民工,筑路、搭桥、建馆、修亭,开发石人山。作者奉县文化局之命,对石人山的人文古迹进行调查。在当地山民的大力协助下,发现古遗迹8 处,古岩画3 处。
岩画中以民间传称的一幅“舜王图”最为有趣。
“舜王图”,刻在近石人山腹地两河口处的一块花岗岩上。花岗岩为巨形连山之石,石上的画面略呈椭圆形,长1.2 米 ,宽1 米 ,用宽、深均为1 厘米左右的阴刻线条构成。图分3 部分,左上为一“王”字,下为一贝币,中间为一“舜”字。
“舜”字由四种动物复合构成( 见析图1 、2 、3 、4) 。图(1) 为鸟,图(2) 为牛,图(3) 为鱼( 大鲵) ,图(4) 为兔,即禽,兽,渔、耕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人渔猎牧耕生活。也可能是当时人类群体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王”字,本是虎额上的标记,称虎为兽中之王;人类之王恐也据此而来。细观“王”字三个横画,一、二画距离相近,正是秦以前古文字的特色。秦统一为小篆后,将王字主横画相等距离处之。故定该岩画为商周时期。
“舜”字形图,据《史记·秦记》载:“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驯养之举很早就有,《列子·黄帝》:“虽虎狼雕鸮之类,无不柔驯者。”可见舜,大力发展驯养,使渔猎野生动物和人工畜牧业并举,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受人尊崇,人们便将这种生活方式复合成一个图形,是为舜字。
舜王图,究竟是由舜或其部落,还是由后来崇尚舜的群体所制,尚不可揣测。笔者认为,此图可能是以舜为驯猎鼻祖,以渔猎畜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当地氏族部落,融合结盟的复合图腾的标志。
花岗岩为火成岩,质地坚硬,耐腐蚀,抗风化。岩画今在半米深的沙土层下,山民平时则种稻,秋后常将泥土挖去玩看。视其岩画线条圆润、流畅、劲健、生动,展示了中州腹地先秦时期的一幅人类生活和宗教意识的画面。作者:张怀发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200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