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探访主事胡同:曾是郑州最繁华的街道

2013/6/28 14:22:58 点击数: 【字体:

探访主事胡同:曾是郑州最繁华的街道

    据地名专家王瑞明老人介绍,管城区现存的胡同小巷有:黄殿坑、营门街、代书胡同、贡院街、老司衙门、唐子巷、书院街、主事胡同、三益街、砖牌坊街、保安里、头道胡同、二道胡同、三道胡同、四道胡同、五道胡同。14日下午,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东大街南边的主事胡同。

    胡同里的门牌号都保存完整

    今年70岁的王瑞明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儿时受从事邮政工作的父亲影响,对郑州的大街小巷地名特别感兴趣。年轻时他在郑州铁路分局从事宣传工作,上世纪80年代因为工作需要,开始从事郑州地名普查工作。退休后,老人仍奔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开始专心研究郑州地名。

    14日下午3时,主事胡同。

    从车水马龙的东大街往南拐进一条巷子,便是主事胡同。站在巷口向里望去,狭小的街道、稀疏的人影、斑驳的街门、坑洼的路面、高低错落的老房,让这条胡同在寒冬里,显得冷清、落寞。

    据旁边修车老人孟先生说,主事胡同一直没怎么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因为前段时间挖污水管道,路面变得坑洼不平。

    该胡同南起书院街,北至东大街,路长280米,宽3米,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胡同西侧的红砖墙那边,是所学校,即原来的郑州老十中。

    现在,胡同的老房子主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砖头盖起的房子,古老的遗迹已经很难看到。每家每户的门楣上都还挂有红底白字的门牌,除此之外,有些人家门头还挂有蓝底白字的门牌,没有门牌的也都用笔将门牌号码标注在墙上。

    “你看,胡同的门牌保护得还真不错!”王瑞明老人指着红色的门牌说,这些门牌应该是“文革”期间使用的牌子,现在市区里已经很少见了,蓝底白字的门牌就更古老了,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的门牌。

    石碑仍在,字已模糊

    “我今年有多大,就在胡同里住了多少年。”居住在主事胡同9号的王大爷说。王大爷今年80岁,从爷爷辈开始就在胡同里居住。“先有碑文后有主事胡同。”听说是来采访胡同的故事,热心肠的他便主动带着记者去寻访胡同里的碑文。

    在主事胡同尽头,即书院街路南,记者找到了史料记载的《郑州创开义巷记》石碑,可惜的是石碑上的很多字迹已经看不清。

    在老人的记忆中,以前的胡同可热闹,曾经成为郑州最繁华的街道,每家每户的四合院里十几口子人,街坊之间非常友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像这样的冬天,大家都是烧炉子取暖。“那时候的人都特别老实厚道,正是因为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才养成了我平和的性格。”老人说。

    主事胡同的来历

    “主事胡同虽小,可是名气却大,明清时候,这里可是郑州最繁华最富有的街道呢!”据王瑞明老人讲,它的成名与明清两代的一位名人和两位主事有关。

    主事胡同以前叫“张家义巷”,为什么叫张家义巷呢?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当初这条胡同中有一段路不通,也就是现在的唐子巷东边,有一条半截胡同,是个“闷葫芦”,来往行人必须绕行,很不方便。明万历年间,有个乐善好施的人叫张大维,出资将那段不通的地方买下,从中间打通一条道路,从此南北畅通。这一义举受到群众的称赞,大家就将这条小路冠名为张家义巷。明万历二十四年,经公众要求,郑州知府派人刻《郑州创开义巷记》石碑嵌于对面路南的一堵墙壁上,表彰张大维乐善好施的义举,倡导乐善济人、急公好义之精神。从此这个小胡同就名扬郑州了。

    斗转星移,事有机缘。十几年后,圃田一个叫阴化阳的人中了举人,当上了户部主事,将家从郊区搬到了张家义巷,这小胡同因有高官居住,名声逐渐大起来,胡同随之改名叫主事胡同。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孟莹的人中了进士,后任礼部主事,正好也居住在此胡同里,主事胡同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有明朝、清朝两位主事官先后来此巷安家,名人效应立即就显出来了,叫张家义巷的人渐少,叫主事胡同的人渐多。后来官方顺从民意,给予认可。这街名就一直使用到今天。(原标题:探访主事胡同:曾是郑州最繁华的街道)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2013-06-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