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听不懂郑州话引来尴尬事 广东小伙求助媒体

2014/5/15 9:29:57 点击数: 【字体:


    “咋了”“得劲儿”,在郑州人听起来这些词再普通不过了,可对一些外地人来说却像是在听天书。有名刚来郑州不到3个月的广东小伙,就因为郑州方言引出了不少尴尬的事。他现在有个心愿:就是想快速融入郑州,想请晚报给他们这些来自外省的朋友开个“方言讲堂”。

    初来时遇到尴尬事

   
邻桌一声“咋了”,害得广东小伙心惊肉跳了半天

   
昨日上午,来郑3个月的广东小伙卢建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4月底,28岁的卢建代表某手机品牌到郑州拓展业务,那是他第一次来郑州,下车时正赶上饭点,在郑州的同事就带着他来到饭店吃饭。早就听说了郑州的特色面食,海碗的烩面一上来,卢建就埋头吃了起来。

    “咋了!”正吃着,忽然听见身后一桌传来一个声音犹如晴天霹雳,卢建差点没把头扎进海碗里去,脑中急速转动起来。“怎么回事,他们想干什么?”卢建不清楚两人要干什么,等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再看看身边的同事也都神态自若,丝毫没有吃惊的样子。卢建再扭头一看,后面那桌刚才似乎还大声吵架的两个人此刻正在举杯聊天,这可把他弄糊涂了。

    “他们是不是要打架啊?刚才怎么说要把什么炸了?”卢建疑惑地问同事,可这句话却让同事几乎笑趴下了。同事告诉他,“咋了”就相当于“怎么了”,而不是像他理解的把炸弹都带来了。另外,同事还告诉他,如果两人的关系越亲密,聊天的声音就会越大。“他们声音那么大,当时还真是把我吓了一大跳。”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卢建至今还记忆犹新。

    “咋”这个字在字典里究竟是个什么意思?记者查阅了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第10版的《新华字典》,“咋”字有三个音,一个是za,发第三声,意思为怎、怎么,卢建听到的就是这个意思;ze,发第二声,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大声呼叫,一个是咬、啃;zha,发第一声,也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吆喝,一个是炫耀。

    第一次接触郑州话

   
“老板,给我来碗米”,让大家都愣住了

   
卢建说,第一次接触郑州话还是在大学里。当时,卢建请女朋友和她同宿舍的室友在饭店吃饭,这其中就有一个郑州的女孩。席间大家谈天说笑聊得很开心,到最后时,这个郑州的女孩大大方方地来了一句“老板,给我来碗米”。

    “当时我们都愣住了,连老板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卢建说,他听完后脑子半天没转过来弯。对他这个广东人来说,没煮熟的大米才叫米,而生米只有在特殊节日里才会使用,他实在搞不清楚女孩无缘无故地要一碗米干什么,同是广东人的老板也觉得莫名其妙。

    “后来我才知道米就是米饭的意思。”卢建笑着说,“这就跟我刚来时说‘人头饭’一个效果。”卢建解释道,他刚来时闹了个笑话,请客户吃饭时告诉服务员要“人头饭”,在场的人也是目瞪口呆。而在广东话里,人头饭是指给在座的每一位都来一碗米饭。

    渐渐融入郑州生活

   
得意时说“得劲”,要表示由衷的赞赏先用叹词“咦”

   
卢建说,来郑州的这段时间里,他跑了多个地方,除了感受到了郑州人的热情和义气以外,多彩的郑州话也给他留下了很深刻印象,时间久了,自己渐渐地学会了几句方言,知道了“得劲”是得意时候说的赞叹词,“恁”的意思是那么,要表示由衷的赞赏,一定记得要先用一个叹词“咦”,“当然要记得发第四声。”卢建说,郑州人说话都习惯于用高音调,一开始他还不习惯,可现在知道了即使像吼出来的,也不见得是对自己不满,而恰恰是正在赞叹你。

    “我现在也习惯说吃米了。”卢建表示,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不知不觉习惯了用“吃米”来代替“吃饭”,每当朋友问他中午饭吃的什么,他总是字正腔圆地回答“吃米”。一次,卢建70多岁的奶奶打电话过来问他的情况,他也习惯性地说了句“今天吃米了”,结果奶奶在电话那头赶紧说:“有饭不吃,吃生米是要坏肚子的。”说到这儿,卢建就忍不住大笑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习惯,现在好多了。”卢建说,由于语言习惯相差较多,刚来的那段时间里他可没少闹笑话。“现在有时候我也学着说两句。你听我说得对不对?”卢建得意地说,自己还学着同事的腔调将几句简单的郑州话串起来说,一句“咦,恁好哩,得劲,真得劲,得劲得很”说得原汁原味。

    晚报倡议

   
请老郑州当老师,给外地朋友上堂方言课

   
“有不少听不明白的地方,我还是想多学习学习。”现在说郑州话小有成就的卢建说,郑州话给他感觉与普通话的语法、用词很接近,听起来特别易懂。但就对一些本地特有的词语意思仍是比较疑惑,因此,他有一个提议,就是想请郑州市民当老师,把常用的郑州方言解释给大家听听,而外地人可以说说自己因语言或其他地方的差异,而引起的一些误会或者所遇到的尴尬故事。“这样,可以让像我一样的外地人尽快融入这个城市。”

    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以来郑州便是商家必争之地,现在,来郑州上学、工作、生活的外地人数不胜数。用郑州话与郑州人交流无疑会拉近距离事半功倍,这无形中衬托出郑州话的重要性。

    如果您也是来郑州工作的外地人,请把您遇到的尴尬和不解告诉我们。

    如果您是一位老郑州,可以给我们说说郑州的方言俗语,帮助像卢建这样的外地人尽快融入我们的城市。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2009-08-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