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到连德林之前,也曾看过一些关于连德林剪纸作品的介绍,很是新奇,该是怎样的作品才能如此地引人入胜、打动人心呢?而这次的拜访,却要好好的领略一下剪纸的另一种魅力了。
《百年好合,天长地久》
由于路途耽误了时间,到达连德林家时已接近傍晚。车还未停稳,远远的便见连德林老师挥着手迎了过来,很是亲近的拉着我们的手问着路好不好走,像是在招呼久不回家的亲人般嘘寒问暖。
刚一进入连德林的工作室,入目的便是一排整齐的书架,书籍资料都是井然有序的按照分类摆放在一起。一些早年的图书已经开始泛黄,像是要证明自己伴随着主人走过的久远历程。书架的一旁是一个工作台,上面整齐的摆放着剪刀和刻刀,而未完成的作品则细心的用曲别针固定着,小心地放在书桌的一角,用一些书报压着,想是怕那寒风入窗时的乱扫。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那挂在书柜上的贴纸脸谱,红脸的关云长,黑脸的包文正,花脸的徐彦召,每一个都是连德林亲手剪贴上去的,颜色亮丽的对比无疑为清冷的房间增添了一丝活跃感。
桌上摆放着连德林在今年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吉祥剪纸系列”丛书,分别是《吉祥剪纸婚庆篇》、《吉祥剪纸节日篇》、《吉祥剪纸生肖篇》和《吉祥剪纸寿诞篇》,书中所展现的作品是以剪刻并用的手法来表现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特征,系统地展现了郑州剪纸的技法和特点。以观赏者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造型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线条都是贯穿的,每一个构图都是饱满的,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地道中原风格。
《四季平安图》
(一多十余春长在,二甲传胪艳阳天。)
(三阳开太金秋日,四喜临门太平年。)
《仙童图》
(渔童撒金,哪吒闹海。)
(刘海戏蟾,沉香劈山。)
《民俗祥语图》
(王者之娇,廉洁清高。)
(居官勿傲,眉开眼笑。)
几句寒暄之后,连德林便拿出自己珍藏的作品集。他亲手翻开每一页,详细的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当时的创作灵感。我们细细地观看着每幅剪纸,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好灵气的剪纸啊”。一幅《四季平安图》竟剪出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荷花的清新脱俗、菊花的高洁淡雅、梅花的铮铮傲骨,可谓真应了连德林老师的题词:“一多十余春长在,二甲传胪艳阳天。三阳开太金秋日,四喜临门太平年”。而《彩蝶戏春图》却又一改之前的风格,以流畅圆润的线条为主,巧妙准确地把蝴蝶的灵动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而四幅小图的彩蝶也各不相同,或翩翩飞舞、或窃窃私语、或飞逐嬉戏、或相偎漫步,好似在漫烂的花丛中轻扇着羽翅,踏着灵巧的步伐要远归而去,油然地生出了一丝怜惜之情。
连德林工作照
连德林,汉族,生于1936年10月,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十八里河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剪纸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1955年6月毕业于郑州六中,1956年3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二师政治部电影队任放映员,服役期间1957年和1958年被武汉军区授予“五好战士”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59年3月退伍,从部队转业到铁路局文化宫从事电影放映兼宣传工作。1991年起先后主编了《铁路文化宫志》、《十八里河村志》、还参与主编了《南五里堡村志》、《十八里河镇志》,担当编辑和编委参与了《中州民俗》、《管城史话》、《大河风》等书的编写工作。
因其自幼受母亲影响且喜爱民间剪纸,连德林多年来从未间断对剪纸艺术的追求。其剪纸作品不断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曾三次举办过个人剪纸展览。其个人的剪纸代表作品是《喜庆吉祥团花》。1988年参加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后,侧重于对剪纸艺术的整理和宣传,关于剪纸艺术的专题文稿已有数十篇在省、市报刊上发表。退休之后开始进入剪纸艺术的新题材创作阶段,题材多以民俗吉祥语、吉祥物为主。1993年被授予“河南省民间美术家”称号。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10年3月连德林被命名为“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6月连德林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作品有《荷花图》、《太平图》、《平安图》、《生肖图》、《耋耄富贵图》、《四季荷花图》 等百余种,并出版有《连德林剪纸》专辑。
连德林工作照
连德林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传承者”。为了能及时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状况,开始自学电脑,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当下的文化信息。为了使剪纸的题材和内容多样化,每年连德林的剪纸作品都会推陈出新,保持着一种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气息。.其中经连德林剪出的“喜”字就多达一百多个样式。
连德林也是一个执着的“民俗资料收集者”。因早年从事过文化宣传工作,利用工作之余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撰写了中州民俗、地名掌故、风物传说、名胜游记等文稿和照片百余件。因其对剪纸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剪纸报花,俨然一部小型的当代剪纸的发展史。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追求剪纸艺术的更高层面,他开始走访各地的剪纸艺术家,足迹遍布了全省各地。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博采众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剪纸风格。
在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的道路上,连德林还带出了一大批热爱剪纸艺术的后生晚辈,受到了弟子和业内人士的尊敬和高度赞扬。
在和连德林将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中,惊叹于他的博学,不仅对民间剪纸有着独特的见解,关于本地的民间歌谣亦有着深入的研究。在问到河南民间剪纸的特点时,连德林引用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将南北方剪纸的风格特点一语道破,可谓是字字珠玑。连德林说,南方剪纸多用刻,所显精致且细腻,而北方剪纸多用剪,其呈粗犷而奔放。河南剪纸却是粗中有细,静中有动,刚柔相间,兼有南北方剪纸的特点。
谈话快结束时,连德林用一句话评价了自己的剪纸特点:“有着民间剪纸的根,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并坚定地说要把民间剪纸传承发扬下去,为社会多留下一些文化遗产供后代学习。
本文由印象河南网(
www.yxhenan.com)独家专访,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yxhenan.com/space/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