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郑州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河南登封大禹文化遗迹考

2014/1/10 11:48:39 点击数: 【字体:

河南登封大禹文化遗迹考
阳城遗址南城墙


    河南省登封市位于中岳嵩山南麓,古称阳城,四千年前大禹建都阳城,因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最早的都城,所以阳城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都。登封地处豫西,位于夏部族活动中心地域。近年来,大禹与许由、颍考叔、陈胜、祭遵、杜密、李颀、刘景曜、耿介、景东扬等被评为登封市十大历史名人。大禹治水的故事分别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历史故事和登封市十大历史故事。几千年来,登封一直流传着文命诞生、文命拜师、舜王访贤、启母石、火烧蛟河、禹王锁蛟、禹都阳城、筷子的来历、闹洞房的来历等50多个大禹治水系列传说故事,大禹在所有和登封有关的历史名人中留下传说故事最多,留下文化遗迹也很多。为了弄清大禹在登封的文化遗存,笔者一方面查阅史料,一方面请教耿直、耿炳伦、韩有治等老师,一方面携同秦福杰、张小伟等民协理事多次下乡调查。据调查访问,登封市大禹文化遗迹有50余处,有的为文物遗存,有的为传说遗存,有的已无迹可寻,现择其要者简做考释。

    一、 现存大禹文化遗迹

    1、禹都阳城——王城岗龙山文化古城

    登封大禹文化遗迹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禹都阳城,史料有很多“禹都阳城”的记载。《史记·夏本纪》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世本》、《竹书纪年》都记载:“禹居阳城。” 《古本竹书纪年》载:“禹都阳城。”《世本·居篇》载:“禹都阳城。”《太平御览》称:“夏都阳城,嵩山在焉。” 《国语·周语上》说:“昔伊洛竭而夏亡。”韦昭注:“禹都阳城,伊洛所近。” 章炳麟《神权时代居山说》中说“夏后所居曰嵩山;夏都阳城,即嵩山所在;古无“嵩”山,但以“崇”字为之,故《周语》称鲧为崇伯鲧,《逸周书》称禹为崇禹。”这些都是禹都阳城最有力的历史依据。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委员会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禹都阳城于公元前2070年。

    禹都阳城即今天的王城岗龙山文化古城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西约1公里的王城岗上,距今约4400年-4000年,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等时期的文化遗址。王城岗遗址发现于1976-1977年,当时发现的是两座并列的古城,西城平面呈梯形,南墙基槽长82。4米,西墙基槽长92米,北墙基槽残长29米,东部界墙残长65米。东城大部被五渡河冲毁。整个城址面积残近1万平方米,仅存夯土基础槽,夯土层厚0。1-0,2米,也有厚0。06米-0。08米的。西城的东南角有缺口,可能是门。城内有殉人、殉兽的奠基坑,还有窖穴和灰坑等,出土有青铜器残片、陶器、骨器、蚌器、石器等遗物。王城岗遗址的发现对探索夏代文化是重大突破,对禹都阳城有重要的实证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为了解决“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 的缺撼,国家启动了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代年代学研究课题组的专家们再次对王城岗及附近龙山文化聚落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了近50万平方米的大城遗址,并发掘出了白陶、玉石宗(左有王字旁)等重要文物。夏商周断代工程结合结合天文、历史、考古、测年技术等多学科的科研成果最后公布:王城岗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是夏代初期的禹都阳城。王城岗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登封工作站建有古阳城陈列馆,主要陈列王城岗和东周阳城所出土的文物,如石器、陶器、骨器、青铜器等,现在陈列馆归登封市观星台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

    2、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区北嵩山万岁峰下,是汉代启母庙的神道阙。启母庙因启母石而建,汉武帝游历嵩山时见到夏后启母石,遂建庙于石旁。东汉延光三年(124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启母阙。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名开母庙、开母阙。北魏卢元明《嵩高山记》中载:“启母庙南有石阙,亦称开母祠。”西阙现存高3。17米,东阙现存高1。18米,阙门间距6。8米,阙顶一部分已遗失,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启母阙上有铭文,篆书,前12行为题名,后24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的故事和赞扬启母的功绩。阙身四周雕有车马出行、百戏、蹴菊、驯象、斗鸡、郭巨埋儿、大禹化熊、启母化石图等60幅画像。其中阙铭、夏禹化熊图、启母化石图等是大禹文化的最集中体现。启母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启母阙铭文:“昔者共工,范防百川。伯鲧称遂,OO其原。洪泉浩浩,下民震惊。禹O大功,疏河泻玄。九山甄旅,咸秩无文。爰纳涂山,辛癸之间。三过亡入,实勤斯民。同心济隘,胥建三正。杞缯渐替,又遭乱秦。圣汉湮(左为示安旁)享,于兹冯神。翩彼飞雉,卒(左为山)于其庭。贞祥符瑞,灵支挺生。出O弼(中为隔少耳朵旁)化,阴阳穆清。兴云降雨,OOO盈,宁一不歇,比性乾坤。福禄来归,柏宥吾君。千秋万祀,子子孙孙。表碣铭功,昭视后昆。”铭文前半部分记述了鲧禹治水情况,后半部分人们对大禹和启母的推崇和祭祀。

    3、少室阙:位于登封市区西北12公里处的少室山东麓,是汉代少姨庙的神道阙,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三年(118年-123年)。少姨庙是为涂山氏之妹、大禹之少妻所建,“其神妇人像,故老相传,启母涂山之妹也”。金末,元好问、雷渊、李献能等游玉华谷时,曾在少姨庙壁上见到一首古仙人词。少室阙保存较完整,东阙高3。37米,西阙高3。75米,两阙间距7。6米。阙身最上层雕斗拱,上承阙顶,阙顶为四阿顶。少室阙壁四周为减地半雕画像,有长青树、龙虎图、观戏图、哺雏图、双凤图、兽斗图、进谒图、宴饮图、蹴菊图、交龙穿环图等60余幅。少室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太室阙:位于登封市区东4公里中岳庙前500米处的中轴线上,是汉代太室山庙的神道阙,为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阳城令吕常所建。太室阙东西两阙高3。96米,阙门间距6,75米,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相互联成一体,正阙为四阿顶,子阙紧靠正阙,其顶为半个四阿顶,顶刻仿木结构建筑的正脊、垂脊、瓦垄、瓦当和檐下椽等,阙壁刻有铭文和50余幅浅浮雕画像,内容有倒立、舞剑、羊头、鲧、貘画像及鸟、兔、虎、龙、獐、朱雀、玄武等画像。其中两处鲧画像对研究大禹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太室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启母石:位于登封市区北万岁峰下,高约10米,长约6米,宽约4米,分为两部分,南面部分直立,上大下小,北面横躺地上,面积约20平方米。此石相传为大禹妻子涂山娇,因看到大禹化为黄熊受到惊吓所化而成,“石破北方而生启”,故名启母石。《汉书·武帝纪》中载:元封元年登礼中岳,见夏后启母石。启母石下原有一通明朝蒋机撰写碑文的石碑,详细记载了启母化石的神话故事。明朝孙原贞曾写有《启母石辨》来考证启母石的来历。颜师古注《汉书·武帝纪》曰:“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先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化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孕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此段记载又见《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典籍。

    6、禹避阳城处碑:碑原立于告成镇东南寨门内,高八尺,宽约二尺七寸,厚尺余,正面文字无考,碑背面刻有楷书“禹避阳城处”五个大字,1958年告成村大队部盖楼房时用于房基,现在村民房下。禹避阳城的记载,除了《史记》中“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的记述之外,《水经注·颍水注》载:“颍水东合五渡水,经阳城县故城南。昔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亦周公以土圭测日景处,县南对箕山。”《世本》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7、轩辕关:位于登封市区西北13公里处少林寺附的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相传为大禹在嵩山治水时所开凿,大禹为开山劈石,化为力大无比的黄熊,为怕妻子看出破绽,相约“闻鼓饷夫”,妻子发现后返回家门前化为巨石。轩辕关山势雄伟,怪石嵯峨,是古都洛阳和许昌之间的险关要隘,为洛京八关之一。早上晨雾翻滚,人行其上,如神仙腾云驾雾。“轩辕早行雾中游”,为中岳古八大景之一。轩辕关现为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唐庄白疙瘩庙:位于唐庄乡屈村和郭村中间,又称济渎禹王庙,创建于何时无考,康熙三十四年重修,解放前后被拆毁,1992年重修,现建有大殿三间,供奉济渎禹王,东配殿三间,供奉有观音老母。白疙瘩庙相传为禹王锁蛟河蛟龙处,武则天游中岳时路过此地,武三思曾搬开锁蛟井上的大铁锅,蛟龙请求武则天赦免被拒。白疙瘩庙庙会为农历二月初六日。

    9、唐庄三官庙:位于唐庄乡三官庙村,又称水三官庙,创建于何时无考,现存清代大殿三间、卷棚三间,殿内供奉三官神像。因道教起初奉尧为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故各地都建有三官庙。唐庄三官庙是登封最著名的三官庙,上世纪初,三官庙村曾因学哲学而闻名全国。登封三官庙有别于它地的是水官端坐中间,天官屈居下位。相传建庙时,天官让地官下凡察看是否竣工,地官又推于水官。水官来到人间,一看庙已建好,就当仁不让坐在了正位,地官久不见水官回来赶紧前来,坐在右方,最后来到的天官只好屈居下位。所塑神像面目表情不一,水官满脸喜庆,地官面无表情,天官恼怒于色。有民谣相传:“大懒推小懒,一推白瞪眼,水官坐正位,天官气红眼。”君召黄城村、告成镇西街、大金店梅村等村都建有水三官庙。

    10、启母冢:位于告成镇冶上村,今人多称毛毛冢。冢高约十五米,底部周长约一百米。《帝王世纪》载:“阳城南有启母冢。”村人相传此冢灵验,古代谁家有红白事,就到冢前烧香磕头说明待客桌数,时间不长,冢前就会出现所需的桌凳、碗盘勺碟等。

    11、禹洞:位于徐庄乡郑庄村东、禹洞河村北禹洞岭上,为天然溶洞,分前禹洞和后禹洞,后洞深不可测,幽险奇特,石笋、石钟乳、石林琳琅满目,为嵩山南麓一大奇观。相传为大禹治水时和治水大军曾在此洞内居住,也有说此洞为大禹休憩和藏宝之处。前禹洞深50多米,洞门内上方有佛龛,镌刻造像三尊,为佛、儒、道三教教主像,工笔细刻,栩栩如生。后禹洞黑暗幽邃,崎岖下斜,滴水潮湿,洞内洞连洞,洞套洞,深不见底。现洞内修有石阶1500多米,两侧塑有大禹治水系列神话故事的雕塑,形成环形旅游线路。相传洞内有一条小河,人们一般走不河边,河对面金碧辉煌,遍地金银珠宝,有老太太在磨金豆,有民谣:“过了禹洞河,金银财宝任你驮。”禹洞现为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道统祠:在嵩阳书院,殿内供有帝尧、大禹、周公半身像。后壁绘有帝尧巡狩、大禹治水、周公测景三幅壁画,描绘了他们在嵩山地区活动的情况。道统祠和先圣祠一样同为嵩阳书院祭祀的主要场所,是大禹被列为儒家先圣的有力证据。

    13、石羊关:又名阳城关,关崖有石如羊故名,位于告成镇东南十三华里,自古以来皆是许昌到洛阳必经之处,现已为白沙水库淹没。相传大禹治水时凿开此关,阳城大地才露出地面。历史上石羊关为军事要地,始置于魏孝昌三年(527年)。

    14、石启洞:古称筮启亭,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石羊关村白沙湖南岸,相传夏启曾在此居住。另外,传称夏启有钧台之享,祀诸神于大陵之上,以筮启名其地,称筮启亭,今人称为石启洞。相传西周穆王游嵩时曾到夏后启之所居,并入洞观瞻。《穆天子传》载:“天子游于黄室(即嵩山太室山)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因入于启室。”

    15、试斧石:在嵩山万岁峰下石门沟口、薛家门村东,高约3米,长宽各约5米,巨石裂为三瓣,石缝内长有一棵梨树,约有4把多粗。此石相传为夏启用大禹的神斧劈开,以试神斧是否锋利,试过后又三斧子劈开了石门沟。

    此外,还有勾龙庙、少康藏兵洞、梅村三官庙、大河口、秦五龙、弋家祠堂、崇福宫三元殿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作者:常松木【原标题:河南登封大禹文化遗迹略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登封网 2013-03-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