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郑州

"中国符号"考辩

2013/4/2 17:08:15 点击数: 【字体: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四羊方尊为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中国符号”的外延庞杂,内涵繁复。 中国这个词,《左传》出现了76次,或特指东周都城洛阳,或泛指洛阳周边的中原地区。当它后来作为中华帝国的简称时,解释时就具有了弹性,因为各朝各代的中国版图都在摆动,文化内涵也就不断在变更。秦始皇的西疆在甘肃临洮,汉武帝的西疆猛然延展了2000公里,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中国版图最大的朝代是唐代和明代,因为汉族统治的中国在元代被蒙古灭了一个世纪。明代国土包括自治区,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倍,后来被晚清政府不断割让,西疆的马尔喀什湖和北疆的贝加尔湖落入俄国人之手,黑龙江从内河变成了中俄界河,下游完全放弃,隔海相望的库页岛比台湾大一倍,也丧失了。民国政府逃到台湾后依旧强硬,始终声称蒙古是中国的领土。只要国家意识不消亡,从平民到政治领袖都会坚持这种信念。国土面积常常同国力成正比,如果中国不断强大,有朝一日国土面积重新复原,不是不可能的事。大中国信念是以大中国文化为背景的.从世界大同的理想来分析,这种信念流于狭隘;从现实的国家利益与国民情绪来看,这种信念却牢不可破。中国艺术家从国家利益与国民情绪考虑而打中国牌,中国符号自然会走红。这在所有的艺术领域都不例外,成为排斥全盘西化的风尚。
    
    汉语“符号”一词出自革命家兼国学家章太炎和新文化领袖胡适等人之口,但它不见于古汉语。章太炎说的符号是指语言文字,同图像没有直接关系。按出土文物和许慎等人的解释,汉代和汉代以前的“符”,是帝王将帅用于军事决策并执行的信物。秦代以前的符,多为虎形,中分,合二为一,即可调遣军队。汉代用竹制作,长六寸,一共五枚,分人保管。将帅出兵,五枚符合而为一,才能调遣和号令军队。竹符的形状像玉圭,圭是男人生殖器的简化,表示男权和君权。

    汉代以前,“号”字的繁体字写作“號”。古文先有号,后有號。两字的意思都指呼叫,但含义不尽一致。按许慎的解释,号是痛苦的叫喊。按段玉裁的解释,这痛苦的声音是断断续续发出的。按我的考证,“号”字下面的字根,同“兮”字的字根相同。史载大禹治水,取涂山氏之女为妻,后来大禹治水不归,涂山氏之女思夫心切,派小妾在涂山之阳高声叫喊呼唤大禹。叫喊声记录为“兮猗”,读音近似“啊吔”,实为女子做爱的叫声。后人为了美化,将这种精神病患者似的叫喊取名为《候人》并奉为南方乐音的鼻祖,即情歌的先声,文献称为“南音之始”。由此可知,章太炎用符号的号说明汉语汉字的表音功能,是有根据的。
 


从商周开始,钺在作为武器的同时亦作为仪仗礼器之用,钺为王者专用,以征王权。
    
    按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號是高声呼喊,引申为口令。號同老虎联系在一起,首先同打仗有关。按五行学分方位,西方对应金,对应杀,对应虎。虎符、虎贲、虎、虎将等词汇,都同军事有关。虎在引进的狮子出现之前或之后,一直被视为百兽之王,其叫声具有震慑力,因而象征将帅的口令。总而言之,号的本义指声音而不是文字或图像。把西方学者关于图像和符号的研究统称为符号学,不大贴切。贴切的翻译,或者说适合中国的相关学问,应当叫做图符学。
    
    唐代以前,符号与图像混称为图;图承载的内容,简称图载。图载的载,意思是表达。图载就是采用图与符表达。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颜光禄即南朝刘宋学者颜延之,他的这段话,清晰地阐明了中国图符学或图像学的基本框架。遗憾的是,自从图载这个词出现之后,一千六百年来,竟然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
 


《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尽意,意思是确立抽象的符号系统,即八卦的爻象与卦象,以寓意方式充分地表达思想。
    
    图载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图理。图理指图与符形成的基本原理,其原理出自易经的卦象。《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尽意,意思是确立抽象的符号系统,即八卦的爻象与卦象,以寓意方式充分地表达思想。第二是图识。图识指字学,包括文字训诂与书法。早期象形文字是图画文字,比如甲骨文是占卦的记录,形态特征便是书画一体。第三是图形,图形指绘画。图形的形,古文通刑。刑字从刀,可知图形的形,在汉代以前也可能是刻出来的,或者说是剪出来的或刺出来的。颜延之同时代画家陆探微,《历代名画记》卷六称其“笔力劲利如锥、刀”,可作佐证。
 

 
陆探微《归去来辞图》。图形指绘画。图形的形,古文通刑。刑字从刀,可知图形的形,在汉代以前也可能是刻出来的,或者说是剪出来的或刺出来的。南朝陆探微,《历代名画记》卷六称其“笔力劲利如锥、刀”,可作佐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1-01-14 作者:彭德
0
下一条:嫘祖故里“西陵”历史地望考 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