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郑州风情 >> 特色方言 >> 浏览郑州

听得懂不?这是我们郑州的老方言(3)

2014/5/15 8:45:41 点击数: 【字体:



    第二封信

    “见百了没?” “找他伯干啥了?”

   
来郑州已经八年多,在这八年里除了节假日才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在郑州。对郑州方言也略知一二。其实刚来的时候我也对郑州方言很不了解,并且还闹了一次笑话。

    在我们老家称呼父亲叫答(音),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由于伯是多音字,既念“bo”也念“bai”,在我们那里的方言伯就念“bai”。所以我以为郑州人喊“百”喊的就是“伯伯”。

    当时我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房,由于屋里灯开关坏了,于是就把房东大哥叫到楼上帮我修,但他忘了拿钳子,于是我就下楼去他屋拿,正好碰见他儿子从外面回来,就问我见他“百”了吗?我以为他找的是他“伯伯”呢?于是就说没有见。

    到楼上后就对房东大哥说:“你儿子找他‘伯’。”房东大哥说:“我就是他‘百’啊!”弄了个大笑话。

    从此,我就对郑州方言格外在意了,于是我到处搜集郑州方言。

    在郑州就要学会用郑州人的方式说话、生活和做事,不然就会与人格格不入。现在在郑州生活了八年,对郑州的方言也学会了不少,有时回老家竟然改不过来了,不过说一些郑州方言倒是令家人挺新鲜的。 潘庆聚

    第三封信

    擀哩(的)汤、蒸哩(的)馍都木牛,开啥饭店?

   
说起郑州地区的方言,我首先想到馒头和面条这两种饭食。在郑州的一些农村,尤其是东部的一些农村,馒头不叫馒头,叫“蒸哩(的)馍”,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手工馒头;面条不叫面条,叫“擀哩(的)汤”,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手擀面。关于馒头和面条这两种饭食的方言,还曾经有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小事想说一说,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去年秋天,我和老家的一个表叔去外地办事。表叔是土生土长的“老郑州’,不管到哪里,总是说一口乡音浓重的郑州方言,听起来韵味十足。

    我们去的地方是天津,吃午饭的时候,我们走进了一家颇为讲究的饭店。服务员热情洋溢,招呼我们坐下,端上茶,递上菜谱,笑容满面地问我们吃什么饭。

    我征求表叔的意见。表叔想了一下,问服务员:“有蒸哩馍(馒头)木牛(没有)?给俺拿仨(三个),中不中?”表叔说完,看着服务员,服务员看着表叔,满脸的不解,嘴里轻声念叨着:“蒸……蒸哩馍?没有听说过呀?”她对表叔抱歉地一笑:“老先生,真对不起,您说的蒸……蒸……哩馍这种主食,我们这里没有。”表叔看了看我,有些不满地说:“你看看,真(这么)大哩(的)食堂(饭店),连个蒸哩馍都木牛(没有),咱还吃啥?”我忍住笑,对表叔说:“咱吃别的也中(行)。”表叔又想了一下,对服务员说:“那就给俺俩来两碗擀哩汤(面条),中不中?擀哩汤(面条)喝(吃)着得劲(舒服)。”表叔说完了,看着服务员,示意她快去准备饭食,服务员却依然不知所云地站着没动。我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给喷出来。服务员很抱歉地说:“对不起,老先生,我们这里也没有擀……擀哩……汤。”表叔有些生气了,他站起来,瞪着服务员说:“我说你这闺女,我要蒸哩馍(馒头)你木牛(没有),我要擀哩汤(面条)你还说木牛(没有),你这食堂(饭店)是咋弄(怎么开)哩(的)?”服务员一脸的无辜,连连道歉。我急忙站起身,拉着表叔坐下,用普通话跟服务员解释了一番,服务员才恍然大悟,高兴地去安排我们的饭食了。

    其实,仔细想想,方言虽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一旦走出方言传播的区域,跟别人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所以,我觉得,在保护好方言的同时,还是要努力学习好普通话。这样,即使走遍全国,也不容易出现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王吴军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2014-05-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