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郑州风情 >> 特色方言 >> 浏览郑州

听得懂不?这是我们郑州的老方言(2)

2014/5/15 8:45:41 点击数: 【字体:



    ■旧闻新放 郑州话

   
郑州话属于北方话次方言的河南话范畴,在河南的方言分支中,郑州是最重要的一支。豫剧舞台上旦、丑二个行当的说白,是典型的河南话,而现代豫剧的说白,大体就是郑州话。

    普通话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谓源远流长;而郑州话并不是在郑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目前保留在郑州四郊农村的当地话,在语言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它的渊源是旧时所谓的“河南官话”,而“河南官话”基本上是在以开封话为主的豫东话基础上形成的。郑州话是随着郑州这个新兴城市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相当数量的开封人移向郑州,和来自祖国各地操各种方言的新郑州建设者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人们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必然要求共同的语言。在这个时期,又正值国家开始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而北京话与郑州话又同属于北方话次方言,本身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近似。这些因素都使得郑州话在其形成过程中,又与普通话接近。

    事实上,能讲比较“标准”的郑州话的人,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郑州出生或在此期间跟随大人来郑州的幼童,如今,他们的年龄当在三十岁上下。这些年青的郑州人,即使不有意地使用普通话,也已经不再把汉语拼音方案中的e(鹅),认作英语国际音标的e。郑州话中原来有相当多的uo(窝)作韵母的发音,现在有不少变化,以e(鹅)或ue(约)作韵母了,如“设”、“车”,有的字音已和普通话一样了。此外,声调四声也有了改变。总之,郑州话在年青一代的口中,已经潜移默化了。 1981年10月8日《郑州晚报》

    方言闹出小笑话

    您遇到过没?

   
“你咋‘哇了一圈’又回来了?”昨天去驾校练车,一学员走了一圈又回来,另一女学员调侃他“哇了一圈”,其他学员都笑了。这词可是地道郑州话,在河南地方方言中也使用。

    方言不通,惹出来不少笑话,不少市民向本报投稿,分享郑州方言闹出的笑话。

    第一封信

    “遭遇”郑州方言

   
对郑州方言的兴趣是在看了《炊事班的故事》之后,那小毛的语言,逗得人忍俊不禁。

    虽不是河南人,但我工作在郑州。刚来时,首先“遭遇”郑州方言。

    有一天在紫荆山公园,跟一老大妈闲聊。她看着我女儿说:“归归,看恁桌小儿,玩类多得劲!”可怜我死活听不懂,只能微笑着应付。后来才知道,她误认为我女儿是男孩子,在感慨她玩得开心。记得她说我女儿的手“跟河马骨肚样”,女儿问:“妈妈,我的手跟河马的骨头肚子啥关系呀。”

    有一次在街上,买卖双方吵架,那老太太说:“你桌袖长哩老齐整,咋还缺人类!卖类啥懊糟东西?”揣摩半天不懂,后来才明白说那卖菜的媳妇长得漂亮但骗人,卖的东西质量不好。

    有一天我打电话找朋友安易。是一老先生接的电话。“喂,安易在吗?”“恁姨是谁啊?”“我找安易啊。”“恁找恁哪个姨啊!”正莫名其妙之时,安易接过了电话,笑得不行,原来接电话的是她奶奶娘家的老亲,从郑州农村来,把“安易”听成了“俺姨”!郁闷之极,老朋友竟然变成了“姨”。

    有一老同学多年不联系,现是一高校的院长,我开玩笑称之院长大人,对方说:“花椒我类是不是?”花椒乃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有刺,种子可做调味品,亦可入药。用“花椒”代替挖苦、调侃、取笑,真是入“味”三分。我回老同学:“瞅俺这摸儿,咋能花椒你类!”这一句是我半年虚心学习而来,不卓(知道)用类中不中。

    郑州话的来源方方面面,有的是舶来品。称乡下人、没见过世面的人是“老扎”,这个明显带有西南少数民族的特色。

    亲身参与叫“下水”,大概是从沿海渔民那里学来的,闹腾叫“扑抄”又可能是我国北部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中产生而来。辣椒,称秦椒,马上让人想到西部。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来源于我们的身体器官,如人不要尊严,称“没脸货”,帮助别人,称“搭下手”,喜欢吃蹭食的人,称“嘴搭拉着地”,喜欢搬弄是非的人,称“长舌头”,没有心眼的人,称“没心拉胯”,贪得无厌的人,称“喉咙眼深”,巴结上司的人,称“舔屁股沟”。真是形神兼备,传神到位。

    郑州话在继承了精华的同时,有的词汇消失,而派生出其他词汇来更替,真让人回味无穷。郑州话无疑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茜芹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2014-05-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