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天地之中”建筑群在布局上体现了平衡与秩序。古代中国人在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中,根据日出月落、昼夜更替、寒暑易节等自然现象得出了阴与阳的两极观念。所以阴阳对称均衡的观念在建筑上有着鲜明的体现,道观寺庙等组群建筑规划或单体建筑设计都是以此为指导的,“天地之中”建筑群中的礼制、寺庙、宫观、布局中的前堂后寝,皆是前阳后阴。主体建筑群中,以太室阙与中岳庙的庙阙轴线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要中轴,依山势而建,自南向北逐渐升高,主体建筑沿纵轴均衡布局,左右对称,等级分明,尊卑有序。这种阴阳构成所形成的群体建筑组合,自然是具有确定中心和明显中轴线的对称格局和有机有序的排列空间,既充分体现了宗法礼制的观念,又在心理上和视觉上给人以稳定、平衡、秩序等美的感受。而且各建筑还处处体现着与周边环境的巧妙呼应,结合周边山水与植被,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与热爱,“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也寄托着人们的情怀,这使得整座建筑群达到了一种极高的人文景观艺术境界。
同时,“天地之中”建筑群在艺术上体现了丰富与精美。由于悠长的时间跨度以及不同宗教文化的交融,整个建筑群在艺术风格上体现出了多样性、丰富性。仅仅是建筑本身就有不同的形式,整个建筑群种类繁多、作用各异,在整个建筑群中,阙、寺、庙、庵、观、宫、塔、桥、坊、院、台、坛、祠等各种形式均有出现,即使是同一种类的建筑物,也会因材质、风格的不同,而在建筑艺术上各具千秋。加上建筑内部出现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整个建筑群堪称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单座建筑主要分为木构架和砖石结构,其中木构架建筑以殿、庵、观、宫为主,在这些建筑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屋顶部分,通过斗拱外檐技法上的最繁复的表现,实现了科学与美学上的完美结合。以元代木质结构建筑会善寺大雄宝殿为例,这座嵩山地区仅存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斗拱硕大,在装饰上起着很好的作用,其结构也非常端正与实用。
“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中,每个单体建筑的作用与建设的初衷也有所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分类,而每类建筑除了自身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在建筑形式上也各具特色。
礼制建筑。我国的礼制文化由来已久,从西周时期的祭祀和封禅文化初始,人们通过一种规范的形式来表达对天地、山水的崇拜,同时也希望得到自然界力量的保护。帝王通过封禅来强化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普通百姓通过敬拜来消灾祈福。通过儒学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帝王对封禅活动进行了垄断,成为了一种国家行为,从而成为了各个时期的帝王保证君权正统、实现国家秩序的礼仪规范。在“天地之中”建筑群中,汉三阙是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封禅文化的实物。阙,又称做两观、象魏,最早出现在周代的《诗经》“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中。根据考古研究,阙是设置在古代城门、宫殿、祀庙、墓前的常见建筑物,多是用石材搭建,并在表面雕刻图像,一般由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构成。自周代起,礼制逐渐兴盛,到孔子提倡上至帝王,下至庶民都要安于名位,接受不同阶层的礼制,建筑也是礼制的重要范畴之一,汉代以前必须按照“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的规定。如今,“天地之中”建筑群中的汉三阙均是规格较高的礼制建筑,也是祀庙阙中仅存的代表。
佛教建筑。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达摩大师是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中国佛教始祖),故又称达摩宗,因其得佛心印为佛陀之正统法脉,又称为佛心宗。达摩于北魏末期活跃于洛阳,提倡二入四行之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授徒。由于洛阳及嵩山地区在多个朝代均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佛教的发展向来与政治结合紧密,所以佛教文化在嵩山地区一直较为兴盛。在“天地之中”建筑群中以法王寺、少林寺、嵩岳寺和会善寺为代表的嵩山四大寺院,以及数十处佛塔遗迹,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在佛教中的地位,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经典之作。比较有特色的是,多数寺庙采用了在传统布局方法之外,又在寺旁建塔形成塔院的方式。而供奉佛像的大殿则成为寺院的主体,寺院中中轴两侧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寺庙结构严谨,庄重大方。同时,佛教文化与中国建筑(3.00,-0.01,-0.33%)艺术的充分结合使得在建筑、碑刻、书法、绘画等方面留下了众多的精品。其中嵩岳寺塔、法王寺塔以及少林寺塔林堪称塔类建筑的高峰。初祖庵大殿及会善寺大殿则是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刘碑寺造像碑、达摩面壁图等碑刻则是书法、绘画的集中展现。
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两千年来,嵩山地区一直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所以有“处处有圣迹,世代藏隐机”的说法。尽管道教是一门悠久且独特的宗教门类,但是其建筑却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与风格。建筑一般分为宫、观、殿、阁、庙等,主要用以举行祭神、修道、传教以及祝寿祈祥等仪式。“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中的道教建筑以中岳庙最具代表性,其次还有崇福宫、崇堂观、南岳庙、城隍庙、老君洞、安阳宫等。在中岳庙中留存了大量的碑刻、书法珍品,其中《中岳嵩高灵庙之碑》是中国道教最古老的“纪念碑”,主要记载了中岳嵩山的地理形胜,以及名道寇谦之所作的重要事迹,该碑字体遒劲,笔调古朴,是稀有的书法珍品。
教育建筑。书院是中国历史上唐宋之际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教育机构。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吸引着各种名流和学者来讲经论道,在中国古代教育史、儒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嵩阳书院与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书院内有一立于唐代的大型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该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字态端正,刚柔适度,笔法遒劲,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书院内还有三株称为“将军柏”的古树。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颇有将帅风范,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
天文类建筑。中国历代统治者出于对占卜的需要和历法的修订,一直以来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较为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天文建筑并不多,但是在“天地之中”建筑群中就集合了周公测影台和观星台两个事物例证。
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13年,公元1276年,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先是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27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公元1281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12秒,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仅差26秒。
一座座精美的建筑犹如一座座精美的文化艺术丰碑伫立在中原大地。“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宣布,来自中国河南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缘聚
面对“天地之中”古建筑群这样一座艺术宝库与世界文化遗产,如何能将它更加广泛地彰显与传扬?如何能将这份文化与历史、艺术与思想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展现?这一追问近期有了一个让人兴奋的结果。
2011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1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该套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工艺上采用喷砂底面,国徽多层次喷砂、内部做亮,国名、年号反喷砂。面对“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相关设计人员经过了一轮轮地考察,经过了一层层地筛选,经过了一次次地取舍,终于选定了一部分元素作为币面的表现图案。
背面图案均采取了统一的边部纹饰,设计师巧妙地从中国建筑中的斗拱中提炼出了设计元素,经过整齐地排列,成为了币外沿的装饰图案,这使得整个币面显得规则且饱满。而方位图的加入则更是神来之笔,这一设计使整个币面从构图上增加了立体感。同时,正方形的方位图与圆形的外沿装饰恰恰形成了天圆地方的视觉格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方圆配合,更加体现了“天地之中”时间、空间与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工艺上采用了镜面底面、图案多层次喷砂、文字喷砂、面额做亮的手法。
其中1公斤金币背面图案主体为观星台。正如前文所说,观星台是我国古代天文类建筑中为数不多的遗产。它是由高大的青砖石堆建而成,由台身和石圭组成,台身形状为覆斗状,其作用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屋通高12.62米。台下边宽16米多,上边约为下边之半。在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有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使整个建筑布局显得庄严巍峨。台顶各边有明显收缩,并砌有矮墙(女儿墙),台顶两端小屋中间,由台底到台顶,有凹槽的高表。在凹槽正北是三十六块青石平铺的石圭(俗称量天尺)。通过太阳照射高表在量天尺上形成的位置,进行严密地统计,从而完成对回归年时间的掌握。据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孙承基撰《重修元圣周公祠记》碑载:“砖崇台以观星。台上故有滴漏壶,滴下注水,流以尺天。”由此可知观星台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观星台以其出色的设计与精确的搭建,达到了中国天文测影最高成就,同时也是建筑与科技史上的重要代表。当我们身处这座雄伟建筑中的时候,定会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傲与自豪。
5盎司金币背面采用了“汉三阙”中的太室阙作为主体图案。太室阙建于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位于中岳庙的前方约300米处,它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现在中岳庙门前500米的中轴线两侧相对而立的就是太室阙。太室阙分东西两阙,两阙的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身的石面除了镌刻有铭文外,其余都是以石块为单位雕刻画像。
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砌成八层,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记述造阙的经过。阙身四面刻出了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动物等画像50余幅,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场面。
这样一座代表了中国礼制文化的标志建筑,经过了千年的栉风沐雨、人为破坏,更显得沧桑与凝重。如今太室阙安静地伫立在一座建于1924年的保护房内,尽管这遮蔽了她傲然天地的大美,但却为我们后人学习历史、领略文化提供了最好的标本。
1/2盎司金币背面图案主体采用了少林寺山门的造型。少林寺因一部电影而名扬天下,引得无数心怀功夫梦的青年敬仰与膜拜。而事实上,“武”只是少林寺的一面。一直以来少林寺便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始建于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少林寺落成30多年后,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遵西天27代祖般若多罗之嘱,为将佛陀正法血脉传回中国,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于是在后来的文化演进中,禅宗成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正是在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达摩也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
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提倡武术禅的真正价值。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说:禅,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
这样一座古刹,曾经历过诸多帝王的垂青与封赏,但也经历过禁佛、毁寺、焚庙等风雨,如今经过大规模修复重建之后,已形成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为主题的少林建筑群,天下第一名刹焕发出新的光彩。
1公斤银币背面主体图案为中岳庙天中阁。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道教虽然兴起于东汉时代,其来源却是我国远古时代的巫术,后来继承了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士之传统,历史渊源较长。中岳庙是道教在嵩山地区的最早基地,原是为了祀奉中岳神而设的,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中岳庙的中轴线是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大甭道,共十一进,全长1.3华里。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祟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现存明清建筑近四百间,金石铸器二百余件,汉到清的古柏三百余株。正是这些亭门宫殿,构成了中岳庙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天中阁,原名“黄中楼”,为中岳的正门。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重修后,以“正当天中”之意,易名“天中阁”。清代重修,形似北京天安门,雕梁画柱,飞檐凌空,风格独秀。门上虎头大钉紧扣,门外两个石狮守卫,栩栩如生,为清代雕刻的代表作。东侧雄狮口中,有直径为15厘米的石雕圆球,西侧雌狮前蹄按一小狮,工艺精巧,独具匠心。石狮之后,是辟有3个门洞的高台楼阁。下为墩台,上建楼阁。墩台高大,正开3道砖券门阔,门扇厚重,上装3斤重的虎头铁钉l24个,其庞大、坚固,可以想见。台上楼阁为重歇山顶,面阔5间,绿瓦回廊,雪花棂门间的“中岳庙”3个大字赫然醒目。门后有3条磨光的青石神道,笔直地通向中岳大殿。
整个中岳庙中殿宇、楼阁、廊庑等共400余间,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在整个“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1盎司银币背面主要图案是嵩岳寺塔。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做行宫。
位于寺内的嵩岳寺塔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窣堵坡”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塔高37.6米,塔基随塔身砌做十二边形。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砖铺甬道,与基台同高。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分界。其中下段高3.59米,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高3.73米,为全塔最好装饰,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门与下段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中部是十五层密叠的重檐,用砖叠涩砌出,檐宽逐层收分,外轮廓呈抛物线造型,其造型显然来自中国的重楼,其内部则是一个砖砌大空筒,有几层木楼板。最高处有砖砌塔刹,以石构成,其形式为在简单台座上置俯莲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该塔塔心室作9层内叠涩砖檐,除底平面为十二边形外,余皆为八边形。塔下有地宫。
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非常柔合丰圆,饱满韧健,似乎塔内蕴藏着一种勃勃生气。塔体通刷白色,高高耸出于青瓦红墙绿树之上,为山色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
此次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的发行,使历史凝固,令文化永恒。当我们手捧着一组美轮美奂的金银币的时候,定会感受那一份沉沉的来自遥远时空的沧桑与变幻!美哉,中国金币!壮哉,天地之中!【原标题: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