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郑州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郑州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赏析

2014/1/10 10:10:23 点击数: 【字体: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赏析
文章刊登于中国金币杂质2012年第3期


    淬金银以呈天地之美 凝时空以现中华之魂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赏析

  贾木许

  天地,乃乾坤之所聚、宇宙之所载、方圆之所依也;中,乃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阳阴之所合也。中华文明以天为根、以地为本、以中为尊。故天地之中,堪称炎黄子孙之心灵故土,堪称华夏文明之初始滥觞……

  缘起

  让我们先将时钟拨回到3100年前,一位青年以一篇昂扬激烈的檄文《牧誓》,向暴虐荒淫的商纣王吹响了进攻的号角。随后,他辅佐兄长周武王一举攻克商朝的国都,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周。兄长病逝后,他又以一己之力平定叛乱、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天下大服之后致政成王。他便是有着“周公”之称的文王四子姬旦。其一生功绩被后世不断传颂,除了平定天下、奠定儒学之外,迁都洛邑更是他为中华文明的兴起作出的不朽贡献。

  由于周朝首都镐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而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群山环抱,地势险要,非常适合立国建都。为了让迁都这一重大举措更加有说服力,周公“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利用土圭观测日影,测定出太阳年的长度。这一举动不但成为了迁都的动力,也为历法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总结出了便于生产生活的二十四节气;在周初分封诸侯国时,周公还根据各地夏至时的日影长度来确定诸侯受封土地的疆界。

  “周公测影”成为了“天地之中”这一理念形成的重要标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洛阳登封”这种观点逐步确立并发扬。

  从时间维度来讲,这一理念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承:由于嵩山及河洛地区整体气候环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与繁衍,所以早在距今9000年前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特别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考古发现,更是说明了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文明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演进,华夏民族的雏形渐成,其主要缔造者轩辕黄帝就诞生并长期生活在这片区域。而禹都阳城、商汤都亳、盘庚迁殷等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这片地域。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整个中原文明以洛邑地区为中心不断发展。战国、秦汉、隋唐时期的东都多建于此处,我国八大古都中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四大古都就分布在河南地区。

  而从文化角度来说,整个河南地区身处中原,有着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优势,所以“天地之中”这一理念也被理论界归纳为嵩山文化:夏商周三朝,都城都建在嵩山地区,其政治文化的中心地位使嵩山一度被视为中国的中心。铸造于西周时代的“何尊”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命周公迁都之时,便将洛邑地区称为“中国”,这也是“中国”一词第一次正式的出现。由于“天地之中”这一理念的提出,嵩山地区拥有了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天文活动的核心地区。也是由于“天地之中”的理念,确立了嵩山“圣山”的地位,促进了宗教在这里不断发展。同时,嵩山“天中圣山”的美誉以及秀美的风光,也迎来了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的垂青,为这里增添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景观。另外,嵩山在我国历史上多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由于政治的影响,文化体系则随之不断成型并壮大,并不断向外传输。而嵩山文化的发展也巩固了“天地之中”这一理念的核心地位。

  从空间角度来说,“天地之中”主要是指现在的河南登封地区,而且是以建筑群的形式表现的。由于岁月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天地之中”这一理念在政治意义上略显淡化,然而由这一理念伴生出来的诸多文化遗产则永久地保留在这块土地上。由于登封1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1000多处,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到了16处18项,无论是数量还是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全国县级市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以至于形成了现今的“嵩山文化圈”。

  无论是从时间、空间,还是文化角度来讲,中华文化的核心从此开始发端,中华文明的影响从此开始远播,“中国”这一名称因此开始确立。“天地之中”这一理念的形成则是这一切的基础与动因。

  缘升

  经过岁月的沉淀,通过文化的浸透,再加上空间的聚集,文化类的传承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与思维方式,而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则是我们研究历史与文化的实物载体,成为了研究中华文化、品读华夏文明的一个独特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宗教、科研、建筑以及艺术等多重价值。

  首先,“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在宗教上体现了共融与和谐。所有的建筑在思想观念上相互包容,在文化内涵上相辅相成,特别是在宗教方面实现了儒、释、道文化的相互交融、彼此影响,形成了具有浓厚文化宗教色彩的三教文化特征。少林寺内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便是最有力的证明,这座刻立于明嘉靖年间的石碑上有一幅儒、释、道三教混元图像,图呈圆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占有特殊地位,古人认为,“圆”意味着圆融、圆满、和谐、完美、富足、淳朴。而从宇宙论角度说,“圆”又被视做宇宙的起始状态,是万“有”本根,孕化万象的“太一”,生命灵气与活力的来源。其外围巧妙地与一位憨态可掬、慈眉善目的长者融为一体,造化天成。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仅以简单的头饰物对三教圣人作出了区分,而其余部分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准确表达了三教一体的深刻含义。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金币 2012年02月0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