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玲珑鬼斧工,泥丸幻化在炉中。一潭碧水悬新月,万朵流云翱太空。莹似玉、皓如瞳,纤纤清脆扣心声。丹青点染缤纷句,难了因缘意气融。一位书家的一首词,将钧瓷窑变之妙呈于眼前。钧瓷之美,众人早知,好物件更不得常见。而今有幸,能在孙文彪的文宝斋里一饱眼福。
孙文彪收藏了二百余件钧瓷藏品,其中不乏刘富安、晋佩章等大师之作。如此这般钟爱钧瓷,孙文彪解释说,这都源于它那种震撼人心的美感效应。
钧瓷入窑前,人们无法推测它能幻化为哪般情景,而出窑后尽可以浏览它的万般风情。有两件钧瓷藏品是孙文彪苦苦追寻十几年的物件。其中名为“宝岛台湾”的梅瓶,高36cm,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采用柴烧工艺,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胎壁厚薄均匀,造型挺秀俏丽,形如流云,灿如明霞,艺术魅力引人入胜。瓶肩处窑变形成一副台湾地图,可以清晰的分辨出上面的高地和平原、丘陵与盆地,绿色地带为山脉,几乎纵贯南北,主脊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岛屿分布于四周,还有其延伸的海岸线,将台湾的轮廓活灵活现的幻化其中。
钧瓷《宝岛台湾》
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邓白先生曾说:“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写意,注重的是博大高远的境界,是超越物象的精神表达和抒发。”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今天,在大陆所烧制的瓷器上出现台湾地图的轮廓,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契合,既是钧瓷的神奇之处,也是中华儿女共同期望统一的美好愿景体现。这件钧瓷作品更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孙文彪珍藏的另一件命名为“昭君出塞”钧瓷藏品,更是出神入化,引人入胜。这件梅瓶,其采用的是煤烧工艺,色彩交融复杂。整体来看,在紫红色背景上蓝白丝的流纹占据大部,方丈檐间,层峦叠嶂,细看又宛如多变的自然现象。景观缥缈,景随人意,入目销魂,极尽绚丽多彩之至,有鬼斧神工之妙,兼具凝厚深沉、含蓄耐看的艺术效果。
在瓶身上部,可以清晰地看到于云霭绝峭间,出塞队伍浩浩荡荡。胡地的野草已经枯黄,但被声势浩大的队伍踏于脚下,只微微露出依稀的黄色。昭君身着红袍,于队伍之中、马背之上,微微颔首,神伤黯然。队伍前有身骑白头大马、手握锋利长矛的威武凛凛的大将开路,后有精神抖擞的卫兵仕女紧紧相随。画中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钧瓷《昭君出塞》
而瓶身的另一面,则呈现了一副“汉军出征”的情景。汉军出征队伍绵延不绝,气势盎然。立于前排之间的骏马,鬃毛耸立,体型壮硕,前蹄高高跃起,在崇山峻岭间没有丝毫退缩,威慑之势动人心魄,而厚重的胎釉更进一步突出它的坚固感与分量感。然而,景象至此远远还未结束,其整体呈现的更为宽广、辽阔。
星神钧瓷《昭君出塞》局部
此件作品的故事感、画面感极强。每每欣赏于此,心中感慨不断,赋诗一首以示之:
胡沙辽远草野黄,
高山巍峨乌加泱。
玉门渐远孤军荡,
骏马嘶鸣明妃殇。
一个小小的瓷瓶竟可以容纳如此丰富的景象,不禁让人惊讶。然而,更令人叹服的是,在这丰富的景象中竟包容了这般悠远的历史。到此,孙文彪为何对此物一见钟情,苦苦追寻十余载的疑问也似乎有了答案。
钧瓷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彰显着它们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归根结底,是一种用心灵交流的美,并且这种美也是一种情怀。孙文彪正是藉此表达着中国人一种超越世俗物象的精神。
钧瓷始终如云蒸霞蔚般那样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