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区东南,是这座中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的新地标。徐胜杰把公司的总部迁到这里,寓意不言自明。
深秋的上午,背靠阳光,讲述自己的过往,35岁的徐胜杰似乎还是有些紧张,不知因为头上的光环,还是光芒笼罩下的聚焦和期许。
出走与回归
必须得承认徐胜杰是个有主意的人。
出生在防腐材料之乡河南长垣的他,在从事防腐材料的亲戚朋友乡里乡亲的浸泡中长大,却毅然选择了考警校,当警察。他说,这是因为受了邻居大哥哥的影响,那年人家退伍回乡,带回了自己的军帽,虽然卸去了帽徽,还是把徐胜杰羡慕得一塌糊涂,捧着自己攒了很久的“宝贝”磨着人家换军帽。军人的威武从此扎根心中。
高中毕业,徐胜杰终于如愿。他没有像家乡的人们一样进入防腐材料行业,而是进入警校开始自己的寻梦之旅。
警校毕业生,在今天也是炙手可热的。当年,徐胜杰的出路是进公安系统。可是一直想当警察的他后来却放弃了。“当时分配的话应该是到基层派出所,我觉得发展空间受限制。”徐胜杰很平静地讲起自己平生第一次“舍弃”,虽然在当时这个走出体制的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有所得,但他还是迈出了第一步。
徐胜杰想去创业。
这一次,他的榜样是自己的大哥。徐胜杰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大哥本来在县政府有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一直向往外面的天地,于是选择了下海创业。徐胜杰一阵冲动,“就觉得自己也能行”。
这是徐胜杰决定创业以来惟一一次冲动,这股劲头推着他走出体制,也将他推出了老家河南厚重的传统文化浸润下,人们骨子里的正统与保守。虽然河南人现在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其实他们心眼里还是愿意固守土地,非到被逼迫到一定程度不爱东奔西走。徐胜杰则好像轻易地冲破了这种观念,从上警校开始,他就要走出去。
“做生不如做熟”,面对未知的茫然,徐胜杰踏实地选择了回归从小熟悉的防腐材料中。令人奇怪的是,身边有这么多天然的资源,按照他当时的学历,随便抓住哪个都能轻松进入老乡或者亲戚的公司找个轻松体面的职位,徐胜杰却拎起油漆桶当起了油漆工,在众人的不解中北上大连、南下长三角,西至甘肃、东到江苏,在全国东奔西跑地打工。
回忆那段时间,徐胜杰还是总结一个字:“苦。”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值。”
与直面防腐材料市场的过程中,徐胜杰认识了市场、认识了行业、认识了顾客的需要,还有自己的追求,就是义无反顾,不断坚持。
坚守与诚信
1997年盛夏,火炉南京的正午,气温将近40度,地表温度更是让人有窒息感,户外基本没人。此时,徐胜杰正在自己的战场上冲锋,他带领工人站在烫脚的房顶上,给客户做防水,汗如雨下,落在新铺的防水材料上,瞬间就蒸发掉了。
这是徐胜杰创业以来所遇到的第一个机会,也是最好的机会。当时他在公司的南京分公司工作,南京市中国最重要的化工基地之一,公司很想在南京及周边占领市场,有所作为。徐胜杰是副总经理而且主要负责市场经营。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汹汹来袭,一时间国内外经济危机缠身,各行各业一派萧条,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受到重创,徐胜杰公司所在的防腐材料行业自然不能幸免。那是一段被大雾笼罩的日子,公司迷失在雾中,决定关闭南京分公司,徐胜杰舍不得。他想要努力拨开迷雾找到前面的路,于是他申请承包南京分公司,三年能够还给公司本金,之后每年给公司上缴承包费。
对于急于摆脱南京分公司的总部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完全没有风险的交易,反而能够弥补投资的失误。总部轻松地答应了,所有的包袱都落到20多岁的徐胜杰肩上。
那段时间是徐胜杰生命中的炼狱。他经常在加班之后的深夜,隔窗眺望外面的风景,看着六朝古都的灯火,幻想着属于自己的盛宴。但是当时,属于他的,几乎只有一穷二白。“也想过放弃。”虽然无数次告诉自己坚持,但是现实总是比想象得更残酷,让初出校门的青年人有些慌乱。后来,有个家乡团委的朋友到南京出差,两个人彻夜长谈,现在回想起来,徐胜杰能想起来的只有朋友的鼓励。“他用各种方式不断地鼓励我,让我坚持。”
盛夏南京,天热雨水也多,防水市场一片火热。“这个活很见功力。做得不好的话下一场雨就漏水了。”徐胜杰丝毫不敢怠慢,亲自上阵督战。面对每个客户,他都说,要诚信。
有一次,徐胜杰听说一家工厂要搞基建,需要一批保冷设备。保冷与保暖,在防腐材料里统称绝热材料。徐胜杰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应该争取一下,于是赶到工厂想要面见管基建的厂长。厂长很忙,他又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几次都没得到面谈的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其实每个客户都愿意与自己熟悉的、已经建立信任的供货商打交道。徐胜杰坚信自己的努力会换来信任。于是,他选择了特别“轴”的方式争取着,他天天跑到对方的办公室门口等。这个因为年轻而被客户怀疑过无数次的小伙子,只是想通过自己的执著为公司争取到一个机会而已。看到对方出现就介绍自己的技术,“当时就想哪怕输了也知道行业标准在哪里。”
最后,徐胜杰不但参加了投标,还得到了这个项目,而且完成得非常漂亮。诚信,让徐胜杰最终在古城南京的拥挤中稳稳立足。项目越来越多,甚至足不出户就有很多业务找上门来,徐胜杰的业务遍及国内外30多个省市和地区,最高峰时用工6000多人。“没有诚信,别说做企业,连做人都成问题。由于坚持这两点原则,带来的是无穷的回报。为什么别人愿意把我们推荐到别的项目去,就是我们在项目中坚持了我们的原则和项目标准,都是诚信的体现。”
从拎着油漆桶到处找活干的务工人员,到成立河南蒲源防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胜杰一步一步地践行梦想。坚持与诚信,始终是贯穿徐胜杰一路创业、守业的两条保险绳。
思虑与引领
青年总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给人以老成和踏实,这是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受的历练。“河南人”却是徐胜杰一辈子撕不掉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在近十几年来的中国人心里则代表着不诚信、浮夸、窝里斗等种种陋习。或许若干年后回头再看,这些印象中掺杂着太多的偏见,但是在当时,这些刻板印象就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徐胜杰和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河南人。
每提及此,已经摆脱了这种刻板印象的徐胜杰仍旧要先长叹一声,再强调一些理由,比如“河南人口基数大,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好的,但是少部分人确实损害了河南人的形象”。
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开始,徐胜杰就从未隐瞒过自己的出生地,最看不起的就是“不敢说自己是河南人的河南人”,徐胜杰少有地措辞严厉。为了证明自己作为河南人的名分,一向温和的他不惜与别人较真争论。不过,现在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徐胜杰的公司里,大部分是河南籍员工。防腐产业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程作业特点也比较适合农村劳力“农忙种地,农闲打工”的思想现实。防腐行业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比较差,能够容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郑州总部,90%的员工是河南人,在国内其他省市的分公司里,河南人比例占到70%以上,甚至***公司,在考虑运营成本的前提下,也尽量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输出河南务工人员。“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我们作为河南的企业,能多解决一个劳动力就业岗位也是尽到一份社会责任。”目前,蒲源公司每年为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下岗职工及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使数万青年农民工致富脱贫,还先后在越南、柬埔寨、沙特、老挝、南非等国家承揽了大量的建设项目。
“河南人多啊”,徐胜杰深有体会,人多地少,拥挤的生活自然容易捉襟见肘。他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员工的生活。收入提高了,是员工们在徐胜杰的企业里工作最重要的感受。在民营企业里,徐胜杰的蒲源公司待遇算是好的,中原丰富的物产又赋予河南人聪明的头脑,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就会有更多的人走进美好的生活。很多来到这里打工的农民工都学到了技术,最终都成了村里的“有钱人”,带动了更多人寻求致富的路。
钱,可以吸引很多人,却难以真正凝聚人心。信任危机,几乎是每一个河南人外出打工、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都曾经遭遇过的。卑微在很多人心中滋长,徐胜杰想要让他们从观念上有一个转变,变得自信,看到自己的价值。实现价值的途径有很多种,徐胜杰选择了组织建设。
这与他本人的经历有关——
徐胜杰从小在长垣农村老家长大,爷爷是村支书,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爷爷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徐胜杰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句话他一直记着。“长垣紧邻黄河,文化根基深厚,也常年受到黄河泛滥的侵害。”徐胜杰记得很清楚,小时候每隔几年黄河就要发大水,他们就要撤离。即便如此,身边的乡亲还是努力地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的状态。
创业初期,徐胜杰无数次面对质疑,每次内心动摇,总是家乡团市委的领导鼓励他,支持他。“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失去精神支撑。”靠着团组织的精神支持,徐胜杰从最初的飘摇扎实地走到今天。
“今天我在公司里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还乐于做团的事,一方面是感恩,一方面是确实从中感到一种力量。”徐胜杰的蒲源公司里党、团、工会齐备,有人不解,徐胜杰则认为这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随着企业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在税收上贡献更多外,还要融入到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去,这样的企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徐胜杰一直认为自己是在共青团的关心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责任在他心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我们是新时期的河南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示河南的形象。”他乐意通过这个平台,将手下员工和身边更多的人去改变、重塑自己作为河南人的新品牌。
2008年汶川地震及之后国家几次遭受到大的自然灾害,总是还没等徐胜杰发出号召,公司内就已经有很多员工主动要求捐款献爱心。他们大多每个人只能捐几十元,不过,关键在于里面包裹的关爱。2009年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河南籍大学生李菲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家里把房子都抵押了还是凑不够治病的钱,徐胜杰得知后解囊相助,后来公司员工知道这件事,也主动为李菲捐款。“人在困难中,最怕的是孤身奋战”。所幸,最终李菲病愈,还考上了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她常常通过电话、短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徐胜杰他们也把她当成了自家人。
现在,蒲源公司党组织是郑州市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建设的窗口,但徐胜杰最看重的则是这些组织为员工带来的改变——懂得分担、愿意分享。
2009年7月,经共青团河南省委批准,徐胜杰担任了共青团河南省委驻江苏工作委员会书记。受命伊始,他全力以赴,出资30万在江苏省南京市装修了400多平米的写字楼,作为团工委的办公室,并配备了先进办公设备;专门聘请了6名熟悉共青团工作的人员作为团工委专职工作人员。他希望像他当年一样走出来寻求梦想的务工青年看到自己在异乡还拥有一个属于河南青年的家。
现实与未来
1996年,徐胜杰曾经在郑州某个大学同学的宿舍里为自己描绘了一个“五年计划”:挣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买一套房子一辆车,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那时,他的同学大多在派出所和交通队当民警。
对于彼时一无所有的青年创业者来说,这个梦想已经足够大,甚至让人觉得有吹嘘的嫌疑。但是,徐胜杰认认真真地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踏上征程。两年后,他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他的公司正式成立。
梦想在不断变成现实,徐胜杰也不断收获着荣誉。共青团十五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总商会副会长、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多次荣获希望工程爱心人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爱心大使……光芒将他的现实笼罩得光润完整,美好得让人很容易忽略掉他内心里一些新的想法。
2009年底,徐胜杰为省委省政府写下了数千言饱含深情的建言书,详陈防腐行业产业化、品牌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力促组建现代防腐产业集群,确保防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气势与切中行业时弊的真知灼见中,能看出徐胜杰对自己所在的行业爱之深,对行业的发展求之切。不久前,徐胜杰以河南省防腐材料协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召集省内排名靠前的防腐材料企业,共商河南省防腐材料品牌形象塑造大计。目前,河南省防腐材料国内市场占有量超过70%,却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我们总是单打独斗,那很难做大做强,而且重复开发太多,很浪费。”是时候突破了,“从独立走向联合”已成为徐胜杰的新课题。
徐胜杰的另一项工作是向他认识的每一个人推介老家河南。走南闯北的他深知,很多人没有来过河南,口耳相传的很多不实之处亵渎了这片土地。他要努力让更多的河南人走出去,让更多的外地人走进来。2007年,徐胜杰组织“寒门骄子港澳行”,51名河南籍青年代表到港澳交流。他甚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原主席董建华聊起河南。“我们到香港的当天,董建华专门抽出时间在官邸接见我们,这很难得。”原本半个小时的时间延续到一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董建华没有来过河南,当他听徐胜杰谈到河南和香港的渊源,得知很多进港的肉蛋禽都是来自这里,了解中原文化的积淀,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很感兴趣,“我们也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来河南走一走看一看。”徐胜杰记得一个很小的细节,分别的时候董建华的特别助理专门拿出一张名片给他,告诉徐胜杰到香港的时候直接跟他联系。
目前,全国青联常委徐胜杰正协助共青团河南省委筹备邀请部分全国青联常委走河南,一方面是给中央经济区建设献计献策,一方面也能让大家看到一个改变中的河南。见人而知河南,见河南人而识中原。徐胜杰坚信这种努力是有作用的。
对于未来五年,徐胜杰欣然给了自己一个梦想——公司上市。邀请更多的人到河南走一走,看一看。他希望听到这句话的人跟他一同见证下一个五年,同时也没忘对记者发出邀请:到时一定再来河南看一看。“河南”两个字,他一字一顿,说得很慢,很清晰,很真诚。(原标题:徐胜杰:用一己之力做一张河南人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