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驻马店风情 >> 民间习俗 >> 浏览驻马店

确山铁花

2013/12/23 11:01:40 点击数: 【字体:

    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流传于确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它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据说在北宋年间,确山县有一年大旱,为了解除旱情,大家自愿捐钱修建一座庙宇。要铸一口大钟放在庙里,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拿到场子上,由铁匠们把铁器熔化成铁水。这时飞来一群乌鸦,它们盘踞在树上呱呱乱叫,怎么也轰不走。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他从地上捡起两根柳木,蘸了些熔化的铁水,把柳木向上一击,铁水溅起了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如同烟火一般照耀了天空,乌鸦受惊纷纷飞跑。当大家都为这突如其来的奇景惊叹不已时,老人已经不见了。 从此以后,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打铁花流传了下来。

    确山铁花的表演形式和操作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惊险,组织者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个3米高的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3米多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水用的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水待用。打铁花时,先把铁水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即一根拳头粗细、0.3米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水。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水的“花棒”(也叫上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水的“花棒”(也叫下棒),赤裸着上身,头上反扣一只“葫芦瓢”,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紧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中的铁水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开来,冲向夜空,犹如火树银花,绚丽多姿,光彩夺目。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等,顿时,铁花倒悬如火山喷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流光溢彩,惊心动魄,让人叹为观止。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龙灯会的参加,增添了“龙穿花”这一艺术表演形式,使之逐渐成为打铁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大丰富了确山铁花的内涵。 

    2004年元宵节期间,确山铁花第一次走出驻马店,应邀在郑州第三届中原文化庙会上展演。三场展演中,10余万人把场地挤得水泄不通。展演下来,铁花队员成了明星,庙会上卖饮食的甚至主动为他们免费供应餐饮。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湾《豫声报》、《羊城晚报》及《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等10余家省内外新闻媒体予以报道,称确山铁花为“中原文化奇葩、民间烟火之最”。省有关领导称赞道:“确山人民为省会送来了难得一见的民间烟火,真是美不胜收,极其壮观,鼓舞人心。这是中原仅存的民间文化瑰宝,全国也不多见,一定不能失传,要进一步挖掘整理,让其保存下来,流传下去。” 

    确山铁花靠神奇的魅力在此次中原文化庙会上一举荣获金奖和特别金奖。随后,确山铁花被列入“河南省首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确山铁花第六代传承人,知识产权所有人杨建军先生为确山铁花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了艰苦细致科学系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使这一为确山县独有、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由民间传承进入政府的保护范围。2005年,再次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原文化庙会的确山铁花队又一次获得辉煌成绩,荣获表演金奖。杨建军获“优秀组织工作奖”。 

    确山铁花历史悠久,技艺古老。确山铁花河南独有,全国仅存,具有十分珍稀的特征。据专家考证,全国称为铁花的艺术形式不少,但像确山铁花这样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内涵丰富,最具中原特色的大型民间传统烟火,只河南独有,全国仅存,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确山饮食习俗上一条:新蔡中秋习俗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