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驻马店

解密:朱元璋为何命令徐达杀光山东人?

2013/12/28 9:29:54 点击数: 【字体:

解密:朱元璋为何命令徐达杀光山东人?

明太祖朱元璋
 

  看到叫花子与和尚,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在明朝,你一定会想到,这人说不定就是皇帝老儿当年的合作伙伴。不要小瞧了他,叫花子,是可以当皇帝的;和尚,就更有可能了。

  看到太监,你会想到什么?

  在明朝,你一定会想到。获得权力,入宫,往往比十年寒窗来得容易些。太监,那绝对是明朝的权贵阶层。即使他们大字不识,巴结他们的人,也大都是些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的,一般的举人,还会被笑没文化。

  一个和尚,外加一个太监,就让朱棣夺了天下。一个太监,又使明朝的皇帝被绑票了。皇帝和太监打架,成了明朝权力斗争的焦点。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天气太冷了吗?

  一起感受决战紫禁城的智慧和阴谋吧!

  从夹缝里钻出来的皇帝

  他没有文化,没有好的外貌。为了混口饭吃,他做过乞丐、和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从夹缝里求生存的人,将史上最强大的元朝推翻了。他就是大明的开创者,小名朱重八,又名朱元璋。

  14世纪,自然灾害席卷全球,这次灾害也没有将朱元璋一家落下。当然,此时他的名字叫朱重八。不要笑话这个名字难听,在元朝的统治下,贱民们有个名字,就不错了。朱重八的老爸,就叫朱五四,更简单好记。

  但没人着意去记这个人。水灾、蝗灾、瘟疫,像恶魔一样,已经将朱五四的生命夺去了,接下来,朱重八的妈妈、姐姐,也相继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原本幸福的家庭,只剩下朱重八一个人了,此时,他刚十七岁。

  站在安徽凤阳的大地上,他欲哭无泪。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好好活下去,不能让朱家就此绝种。他抹了抹眼泪,开始了埋葬家人的工作。

  在大雨之夜,他一个人背着父亲快要腐烂的尸体出了门。家里没有土地,他只能随便找一处乱坟岗子,让父亲入土为安。突然,一阵惊雷响起,父亲的尸体从朱重八身上滑下。朱重八就在那里挖了一个坑,将父亲朱五四埋葬了。

  后人喜欢说龙脉,也许,朱重八一下子就将父亲埋在龙脉之上了。但是,当时的他,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别说请风水先生了,就是那块地的主人,也不是朱重八的。

  平安,就是幸福。朱重八虽然没了亲人,但他还是该庆幸。在这场瘟疫中,他竟然能挺下来,一点疾病的征兆都没有。不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类迷信的话,单就朱元璋的身体素质,那绝对符合运动员的标准。他这样的人,就是做民工,也比别人干得好。

  只可惜,那个时代商业不发达,打工的机会太少了。朱重八该到哪里混饭吃,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还得感谢他父亲朱五四。当初,朱五四曾经给村口的皇觉寺捐了一点钱。寺庙的方丈记恩,朱重八得以进入空门,当了一名和尚。佛爷,那是当时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尚地位非同小可。而且,元朝的统治者对于佛寺向来看重,所以,僧侣的职业比当小吏还强多了。

  在皇觉寺里,朱重八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此时是公元1343年。

  也是元末最黑暗的时刻,农民起义正在酝酿之中,天下,即将大乱。

  在佛寺里有吃有喝,虽然没酒没肉,未必能吃好,但这样的日子,已经让朱重八很满足了。可是,好景不长,朱重八又一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

  话说朱重八在佛寺享受了两个月肚皮幸福之后,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他对未来的憧憬彻底破灭了。原来,天下遇到大灾害,佛寺接受的上供也不多了。佛寺粮食不多,解决的办法,那只有一个——裁员。很不幸,朱重八只好下岗另找工作。

  这也难怪,朱重八不是老实本分的孩子,在佛寺里,数他最不守寺规。他偷东西,和小伙伴嬉戏,甚至于打架斗殴。这样招惹是非的主,是最不受领导器重的。不让你下岗,让安分守己的下岗,那公正吗?

  那时找工作很困难,社会职业少,朱重八也没什么技能。但寺庙里的裁员,和公司不一样,他们不会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做一个妥善的安排,叫“云游”。其意思就是说,寺庙还承认朱重八是本寺的一员,但是不再给你饭吃了。要吃啊,你得出寺,四处讨饭。而且,大和尚还会一本正经地说,这样云游,可以增加你的道行。没准,你云游(讨饭)一圈,没饿死,就成佛了。

  朱重八就这样被连哄带骗地重新安排了工作。

  没办法,拿着一根棍子,上面系一个破碗,朱重八开始了讨饭生涯。

  甭说,这讨饭,还真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嘛。朱重八,一个小乞丐,在社会的最底层,正是这种地位,使得他清楚地感受到人性的恶与善。这段不长不短的讨饭生涯,让没文化的朱重八成熟了不少。他晓得了,人性是恶劣的,人,是那么地虚伪。

  话说后来朱元璋(重八)为什么能将那么多聪明的人驾驭住,靠的就是这段讨饭时积累的人生经验。

  讨饭归来,朱重八看到的却是残垣断壁的皇觉寺。他,彻底失业了。

  不得已,朱重八只好继续拿起了要饭的碗。

  这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他幼年的玩伴汤和,已经当官了,只是在造反的队伍中。朱重八也顾不得多少了,日夜兼程地去投靠汤和。

  朱重八所处江淮地区,民风历来彪悍,在乱世,这里是最容易造反的。刘邦,就是从那块地区走出来的。除了讨饭,造反就是这里人维持生计的第二种办法。朱重八去造反,根本不会背上道德的包袱。

  公元1352年,朱重八来到了濠州城。如果不是汤和的求情,他差点被当成奸细给杀了。不过,濠州城的造反头子郭子兴看中了朱重八满身的肌肉,留下他当了一个警卫员。从此以后,濠州城出现一景,万户汤和跟在小兵朱重八身后,毕恭毕敬的。这让人觉得很别扭。可不,万户,相当于现在的团长。团长给小兵当警卫员,八百年没见过。但是,这事就发生了。

  汤和,那是早就看出朱重八不是凡人。当然,能有这样战略眼光的人,不多。

  朱重八,不,此时他改名朱元璋了。因为他投身部队,虽然干着造反的营生,但大小也是个职业啊,所以,朱重八这个名字不合时宜了。从此以后,朱元璋就与讨饭娃朱重八说拜拜了。

  朱元璋造反,那算是找到了人生的定位了。他打仗非常地勇敢,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所以没多久,朱元璋也就升官了。当然,也就是班长大小的芝麻官。可也赶上朱元璋走桃花运,他这么个面貌丑陋的班长,居然被一个贵小姐给看中了。

  话说这贵小姐是谁啊?她是总司令郭子兴的干女儿,又名马大脚。那个时代,女人都是裹脚的,以显示其秀美,和现在减肥,那是一个道理。马大脚不裹脚,就足显其另类。当然,她更另类的还是爱上了朱元璋。

  总司令的千金爱上小兵,搁现在,那也是个浪漫剧的好题材啊。鄙人就曾经看过这样的电视剧。结果呢,这样的一对还是被拆散了。为什么呢?门不当、户不对啊。总司令的千金,最起码得配一个尉官嘛。如果汤和做郭子仪的女婿,倒是比较合适。

  不知道郭子兴怎么看待这对小鸳鸯,但接下来,他得感谢准女婿朱元璋了。

  在濠州城,除了郭子兴,还有几位领导人,他们之间很不和。这一日,郭子兴在逛街的时候,就被几个人给绑架了。一时间,大伙议论纷纷。朱元璋比较有主见,他知道,一定是另外一个领导孙德崖干的,于是他带着大队人马冲进了孙德崖家里,逼着他放人。

  孙德崖一看那架势,知道此人不善,只得乖乖地将郭子兴放了。

  幸亏朱元璋来得快,稍晚一步,郭子兴就被孙德崖给打死了。

  但是,这次行动给朱元璋带来了厄运。

  原来,郭子兴是个小肚鸡肠的人,没多大本事。现如今,他身边站着朱元璋这样一个人,感觉压力特别大。换句话说,只要朱元璋在,他郭子兴就无法树立起威望,领导的位子就岌岌可危。

  郭子兴的儿子开始对朱元璋下手了。他随便找了个借口,将朱元璋给关起来了,而且不给饭吃。在起义军中,将朱元璋这样的小兵杀死,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随便的。这可就苦了朱元璋了。

  倒是朱元璋的小恋人马大脚,把饼子藏在胸前,有事没事就给朱元璋送去。这样子,终于救了朱元璋的命,但马大脚却因此把胸部烫伤了。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丑陋小兵朱元璋,能得到马大脚的这份真情,真是三生有幸了。就冲着这女子的一片痴情,朱元璋也得好好干,做一个成功人士。当然,在乱世,所谓成功人士,一般都是军事强人。不像现在,一提成功人士,人们就联想到款爷。朱元璋,不就正往这方面发展嘛?

  郭子兴见没弄死朱元璋,就把他放了。他虽然嫉妒朱元璋,但并不一定要杀死他,好好地利用他,那才划算。郭子兴就派朱元璋去啃硬骨头了,这个硬骨头就是重兵把守的定远。朱元璋明知不可为,但是,他还是要为之,他接受了命令。

  结果呢,朱元璋胜利了,而且带回了二十四名贴身骨干。他们分别是徐达、周德兴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明朝开疆辟地的名将。

  对于朱元璋的胜利,郭子兴大失所望。朱元璋呢,也看出了郭子兴的心思。他对自己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所以,他给郭子兴打个辞职报告,带着这二十四个人独自去闯天下了。

  带着二十四个干部,朱元璋还愁拉不起队伍吗?没多久,朱元璋的大旗就竖起来了。而且,他手下的兵将是越聚越多。倒是郭子兴,因为斗不过孙德崖,被孙德崖给赶出了濠州城。不得已,他只得投奔了女婿朱元璋。朱元璋不计前嫌,收留了这个落难的老丈人,还将一把手的位置让给他了。当然,郭子兴统率的毕竟是朱元璋的部队,他的位置,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有部队了,朱元璋不甘心只守着一个城池,他要扩展。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天下。想当初,他讨饭的时候,就走过大江南北。那时候,他睡在大马路旁,就梦想着有朝一日他要占领这些地区,让那些歧视自己的人尝尝他的厉害。

  朱元璋开始了他打天下的旅程。

  要说打天下,得有一个好的地盘作为依托。

  身在南方的朱元璋,可以得到一块好的根据地,那就是南京。在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将南京定为首都。为什么呢?大而化之,就是这里有王者之气,具体说,就是南京地理位置显要,而且处于江南富饶之地,补给方便。

  这样一来,朱元璋就将南京攻下了。当时,此地叫应天。

  有了南京了,短浅的领导者就都想到当皇帝了,不然,浪费了南京这块古都了。可朱元璋才不那么傻呢,他早就看透了,元朝的军力有限,无法全面肃清造反势力。那么,元朝就重点攻击那些称王称皇的造反势力。毕竟,一国不能出现两个皇帝嘛,虽然元朝本身也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

  尽管手下再三请求,朱元璋也不当皇帝。他制定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先别急着当皇帝,得广泛地积蓄粮食,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据考证,不是李善长,就是刘基给他出的这个战略构想,简括三句话为: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而且,朱元璋还偷偷地与元朝勾结,避免元朝大军先剿灭他们。这就团结了明天的敌人,打击今天的敌人。秦朝是这么干的,汉朝是这么干的,元朝也是这么干的。这叫斗争策略。

  朱元璋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最聪明的。另一股造反势力的头子张士诚,就因为急着当皇帝,成为元军的重点进攻对象,把自己搞得很狼狈。倒是盘踞江浙的造反头子陈友谅,盐贩出身,他横得很,从没有跟元朝妥协过。

  朱元璋要夺取天下,就得灭掉这俩人。先灭谁呢?这很让朱元璋为难。有人说了,有啥为难的,干脆,两个一起打。其实,当时朱元璋的实力,单打一个,都有些吃力。所以,朱元璋只得挑一个。最后,他挑选了实力较强的陈友谅。这是因为朱元璋看透了这两个人,他断定他打陈友谅的时候,张士诚是不会派兵帮陈友谅的。

  事情的发展的确如朱元璋所料,他打陈友谅,没人帮陈。但是,陈友谅的势力,也是相当地大。特别是陈友谅的海军,那是无与伦比的。列位看官知道郑和下西洋吧,郑和所使用的造船技术,乃至航海技术,就以陈友谅的海军技术为基础。

  不过,每个人都有弱点。陈友谅比较狂妄,而朱元璋呢,则比较平易近人,他能吸引很多人帮忙。在军事上,朱元璋处于劣势,可在道义上,他却处于优势。可不,双方打了很久,最终,还是让朱元璋胜了。当然,朱元璋的胜利,更多地出自非军事的因素。但不管怎样,胜利了,就是胜利了。

  接下来解决张士诚,那就简单多了,朱元璋几乎没费多少力气。

  而后,朱元璋开始了与元军漫漫无期的战斗。

  之所以说漫漫无期,是因为蒙古帝国,其领土太大了。国都北京,他们可以让给朱元璋。朱元璋可以建国,可以统一中国。但是,蒙古帝国还在大漠深处的某个帐篷里呢,他们的骑兵还时时刻刻威胁着朱元璋的国家。

  为了国家的安宁,朱元璋不得不大把花钱,不停地派兵去茫茫沙漠,寻求与蒙古帝国的军队决一死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明朝,就没有彻底肃清过蒙古军队。

  倒是在边境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譬如,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不仅会打仗,治理国家也不错。只是,他没有治理国家的机会,皇帝继承人的资格,得他自己去争取。伯父和侄子,看谁狠!

  他们俩相差十七岁,一个是伯父,一个是侄子;一个长居深宫,一个久经沙场;一个靠柔情获皇位继承权,一个战功赫赫,却面临被削权的危险;终于,他们打起来了。一个说,不能杀掉伯父,而另一个却依靠一个和尚和一个太监,把侄子的皇位夺走了。他叫朱允炆,史称建文帝;他叫朱棣,史称明成祖,又名永乐大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这自不待说。

  话说这乞丐当了皇帝,其做法自然与众不同。对于帮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他则大肆屠杀。为什么呢?这些人权力大,功劳大,就有可能功高盖主。想当年,赵匡胤,不也弄了个“杯酒释兵权”嘛。朱元璋可没有耐心搞那些人情味的东西,他干脆将这些人宰了,一劳永逸。后来,那些人中仅仅剩下汤和一人。汤和,那可是够义气的汉子。想当年,当头儿的他,就规规矩矩地跟在小兵朱元璋身后。但是,对于病入膏肓的汤和,朱元璋还是用一碗药结束他的生命。

  要尊敬读书人,因为读书人极有可能升官发财,到时,他们知书达理,也许会提携一下你,说不定。乞丐呢,千万不能惹。如果乞丐高升了,对于歧视他的人,狠毒着呢。别说小人不会得志,乞丐朱元璋就成了皇帝,这就是明证。

  对待兄弟,朱元璋都能那样,对过去得罪他的人,他更是睚眦必报。想当年,他讨饭的时候,经过山东地界次数多,受到的歧视也多。等他坐拥天下后,就命令大将徐达攻打山东,不管男女老幼,一律杀光,狠狠地出了当年的一口恶气。此后,山东地界一度人荒,不得不从外地移民。现如今,山东好多地方的人,一问祖宗,他们会说,远在他乡呢。

  朱元璋对待他的乞丐兄弟,还是很客气的。分封地方长官的同时,他还分封了各地的丐帮帮主,称为团头。这样一来,乞丐,也就彻底国有化了,成为了这个国家仅次于公务员的第二职业。“奉旨乞讨”或许就是从那时候传开的。这团头,就集审判、财政等大权于一身,甚至于生死大权,团头都掌握。但是,朱元璋也知道,乞丐上不了台面,所以,他规定,乞丐的后代,男的不能读书,女的不能裹脚。不读书、不裹脚,也就意味着这些乞丐的后代当不了官,更不能与大户人家攀亲,还是乖乖地当乞丐吧。

  此后的大奸臣严嵩,被罢官后,就被封为天下丐帮帮主,只是他这个乞丐的技术不高,压根讨不到饭,被活活饿死在街头。但是,对于严嵩的封号,丐帮组织还是承认的。现如今,你去叫花子的老窝看看,说不定还供着这个祖师爷呢。

  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吧。

  那些功臣,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没了他们,国家安全、国防事业怎么办?朱元璋的丐帮兄弟都是乌合之众,哪有职业军人的素养啊。但是,朱元璋自有办法。

  朱元璋不信任大将,甚至连自己的亲戚都不信任。这样,天下也就没人可信任了。如果事事躬亲还不把皇帝老儿累死了!可不,他的侄子就曾经背叛过他。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朱元璋还是信任的。镇守边疆的任务,就交给了他的儿子们。就这样,公元1370年,刚十岁的朱棣就被分封为燕王。三年后,他就被派到了北方边境,在茫茫大漠中,与士兵们并肩战斗了。

  在此之前,朱棣也没过上好日子,他是在凤阳长大的。凤阳,虽然贵为朱元璋的家乡,但直到现在也不富裕。在那里,朱棣更能体贴民情,知道大千世界的是是非非。

  当然,和朱棣一样,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也被派到了各地镇守边疆。只是大儿子朱标,还是住在南京的宫殿中。他是太子嘛,不能有丝毫闪失的。可情况往往事与愿违。朱棣他们在边关杀敌,在刀光剑影中求生存,身体越练越棒;而朱标呢,天天锦衣玉食伺候着,却生起了病。时间是公元1392年。

  好在朱标有一个好儿子,名叫朱允炆,当年才十四岁。他没别的特长,就是人特别善良。老爸病了,他整天服侍在床前,精心伺候。但是,朱标命中没修来好服气,与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还是死去了。朱允炆哭得死去活来,也要绝食,一死了之。

  朱元璋死了儿子,心里很痛心。看到孙子那样伤心,也动了感情了。他对孙子说,别哭了,你爷爷我还活着呢。从此以后,我们爷俩相依为命吧。朱元璋当时也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打了一辈子仗,对于天伦之乐,格外地重视。而且,隔代亲,爷爷最喜欢的还是孙子。朱允炆,从此成为了朱元璋最亲的人了。

  先不谈感情。太子死了,这国家的皇位,得有个新的继承人才行啊。这是大臣们关心的,也是朱元璋揪心的。立谁为继承人呢?

  论亲近,朱元璋与朱允炆关系最好。但是,这并不代表朱元璋就放心将皇位交给他。朱元璋的儿孙多着呢,他得找一个最适合的。

  朱棣,无疑是朱元璋心目中最好的人选。不仅人长得好,而且从小与穷苦大众打成一片,久经沙场,是个强硬派。治国,就得要有这样的气魄。但是,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这违反了立嫡长子为太子的传统做法。

  大臣们也议论纷纷,说立朱棣为太子,就有可能引起国家大乱啊。皇帝您的其他儿子,能罢休吗?

  朱元璋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他孙子朱允炆也太柔弱了,没有什么历练,除了对自己忠心外,还真没别的本事。别说帝王之气,就男子汉气概都差一大截,整个一小丫头样子。这样的人当皇帝,能够镇得住天下吗?

  大臣们说了,没关系,天下已经被你整顿得差不多了。朱允炆只要稳稳地守住天下,就可以了。而他的内敛性格,更能维护你胜利果实的。

  这一点,朱元璋倒是认可。于是,在公元1396年,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他死了,就这个皇太孙继承皇位了。为了这件大事,朱元璋准备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其中之一,就是让朱允炆的叔伯们去拜见朱允炆。话说朱允炆虽为侄子,但现在是皇太孙了,除了皇帝、皇太后,别人见了他,那都得下跪的。

  话说这三个伯父,常年在外打仗,长得自然威猛些。常年居在深宫的朱允炆哪里见过。他们一跪拜,吆喝一声,就把朱允炆给吓到了。朱允炆立刻关上门,挨个地给伯父们跪拜了。毕竟他是侄子嘛。这叫先行国礼,再行家礼。

  皇位让朱允炆继承,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朱棣自知是四儿子,就是轮着当皇帝,他也是最后一个,于是他也就认命了。但是,这时候,他却遇见了一个奇怪的和尚。这个和尚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这个和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学家袁珙说此人“面带杀气,是辅国之才”。但不管怎么说,此人绝对不是一个好和尚,佛门所讲究的清净、与世无争,似乎在他身上没有半点显示。他就是道衍。但此人还是有一点小本事的。朱元璋因为当过乞丐,对乞丐格外照顾;同样,他也当过和尚,对天下的和尚,也同样格外照顾。朱元璋就曾遍招天下有名望的和尚,让他们去南京,给自己讲佛法。此人就被朱元璋再三邀请过,但是,他没有去。

  他的心态,或许和诸葛亮类似。诸葛亮本来是可以辅佐曹操的,但无奈曹操手下强手如云,他未必有出头之日。所以,诸葛亮投靠了处于弱势的刘备,刘备自然重视他,而且刘备的功劳,全被后人记在了诸葛亮的功劳簿上。

  对于道衍来说,谁是他的“刘备”呢?

  朱棣,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在朱棣北上的途中,他创造了一次邂逅。这样的人才,一般口才都了得。他三言两语,就将朱棣说服了。此后,朱棣就请示老爸朱元璋,将此人调入北京,和他朝夕相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道衍对朱棣说了,这皇帝,你也可以当的,凭啥让朱允炆那个“娘娘腔”当。在当时,说这话,那可是冒风险的。朱棣完全可以一声令下,以谋反的罪名,将这个妖和尚给抓住。

  但是,朱棣没这么做。因为对于当皇帝这样的美事,他何尝不愿意呢。只是他父亲看不中他,他也没办法。小时候,他还和朱允炆这个侄子玩过,毕竟他们年纪相差不了多少。可一旦朱允炆当上皇太孙后,他嘻嘻哈哈拍朱允炆的肩膀,就遭到老爸朱元璋的斥责。但是,从心底里,他还是瞧不起朱允炆的,没硬气,没能力,更没威望。如果要打仗,他这个侄子说不定连大刀都握不住。

  于是,朱棣开始和这个道衍进行了造反前的谋划。当然,这仅仅是一次务虚会,是否造反,朱棣还在犹豫不决呢。

  如果不是建文帝朱允炆先出手,也许朱棣不会立即造反的。但是,朱棣也不会放弃他在北方的利益。所以,建文帝与朱棣之间,迟早得有一次争斗。

  话说朱允炆不是没有看到他的叔伯们的狼子野心。他没有登基,就已经看出来了。但是,皇帝是他的爷爷朱元璋,而不是他。他,当时也无能为力。

  倒是朱元璋,没有看出孙子与自己的儿子们之间的矛盾。他信誓旦旦地对朱允炆说,我把你的叔伯们都派到边疆去镇守,以确保天下安全。将来,你就安心地当皇帝吧。朱允炆不无好气地说,如果叔伯们要夺我的江山呢?我怎么办?

  朱元璋脸色变了,他不允许孙子这么怀疑自己的儿子们。但是,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他虽然杀人无数,但是,要他往自己的儿子头上下刀子,他还做不到。虎毒还不食子呢,他的儿子一没有造反,也没有不忠于他,他凭什么要儿子们的命呢。

  和刘邦一样,朱元璋对于儿子们各自为王,基本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退一步说,如果建文帝与他的儿子们斗起来,继承他江山的还是他的血脉。但是,一旦他将自己的儿子们都干掉,建文帝假如遇到不测,他亲手缔造的江山将不再姓朱,那才是最危险的事情呢。

  从这方面看,朱元璋的想法不无道理。

  带着满足感,这个从乞丐到皇帝的人物,终于倒下了。时间为公元1398年。

    文章摘自 《扯下帝王的遮羞布》 作者:晓风残月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著名人物 朱元璋

朱元璋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