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周口

“道情”考释

2013/12/18 10:58:37 点击数: 【字体:


“道情”考释
道情戏剧照

  
    一、“道情”的源起与体制
 

    “道情”作为一种道教声腔说唱艺术,起源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道情”原为“道歌”,相传为东汉张道陵所创,用来宣传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宗教思想,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伴奏,亦称渔鼓;有人认为道家的《步虚词》是“道情的先声”,《步虚词》由道家之徒所吟唱,未几便产生出了正式的“道情”;陈汝衡先生在其《说书史话》中引用《新唐书·礼乐志》“高宗调露二年命乐工作道调”的记载,欲从中寻绎出道情的起源①

    郑振铎先生在其《中国俗文学史》中说:“道情之唱,由来甚久。元曲有仙佛科;元人散曲里复多闲适乐道语。道家的词集在《道藏》里者不少。曲集亦有《自然集》等。” ②把道情的起源追溯到元代以前(具体时间未言),如此等等。

    我认为:对道情产生时间的判断,应以不同的类型体制为准则。道情从东汉的“道歌”到宋代的所谓类似“鼓子词”的说唱艺术,一直到明代才产生了真正讲述道教故事的叙事体和道情剧。所以,从作为一种说唱形式而言,曲辞道情应是唐代开始的,③而作为叙事意义上的道情则是从明代才开始产生的。从“道情”的发生学而言,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制《云中音诵》道曲中即有步虚声,传至后世便成为宫观中的斋醮法事音乐。唐代尊崇道教,《九真》《承天》等宫廷道乐的产生对“道情”的孕育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参看《唐会要》卷三十三)作为一种说唱艺术,一方面,道情需要一定的乐谱、乐调;从唱词的层面上论,像《步虚词》、道歌诗均具有文本方面的意义,在唐代还产生了大量的“黄冠体”诗,一些女道士(亦称“道姑”)在当时写下了大量的反映道徒生活的诗歌。“道情”一词见于文献记载最早是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

    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日,车驾过宫,太上命提举传旨:“盛夏诸官家免拜。”(冷泉)堂前假山、修竹、古松、不见日色,并无暑气。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此是张伦所撰《鼓子词》。” ④

     又有“乾淳教坊乐部,衙前,张宋道唱道情”,“诸色伎艺人唱耍令,叶道唱道情”之类,它显示了在南宋确实存在着一种供“合唱”用的“道情”。张伦,在《武林旧事》中尚有三处关于他的记载,据此知其是“知阁”的官职,大约就是御用文人一类。书中还录有他的其它三首作品:《柳梢青》、《壶中天慢》、《临江仙》。关于“鼓子词”,与“诸宫调”同被视为说唱文学的代表。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说“鼓子词乃是以‘管弦’伴之歌唱的,和‘诸宫调’单用‘弦索’伴唱者不同”,“鼓子词的讲唱至少须以三人组成:一人是讲说的,另一人是歌唱的。讲唱者或兼操弦索,或兼吹笛,其它一人则专吹笛或操弦。” ⑤ “道情”的演唱似无须这样繁复,这里太上把“鼓子词”和“道情”等同视之,无非是其演唱体制、韵式有所相似而已。

    关于道情的体制,也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明末清初才完型为以七言为主的唱词形式。下面结合有关文献作一些考辨:

    宋代关于道情的资料所见无几,只是约略知道它是和“鼓子词”“唱耍令”一类相类似的说唱艺术。而在元及明清的文学作品中却保存了一些有关“道情”演唱的记载,才使“道情”呈现出具体可观的形态。

    【正宫】端正好撇了是和非。掉了争和斗,把俺这心猿意马收,我则待舞西风两叶宽袍袖。看日月搬昏昼,千家饭足可求,百家衣不害羞,问是么破设设遮着皮肉。傲人间伯子公侯,我则侍闲遥遥唱个道情,醉醮醮的打首个稽,抄化圣汤仙酒。藜杖瓢钵便是俺的行头,我则待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求,到大来散袒无忧。(《倘秀才》)

    这首散曲见于《自然集》,据推测,写作的时间应是在金朝末年,至迟不晚于元代中叶⑥。它形象地展示了当时“道情”演唱的情形。作者的傲视功名,悠游世事的自然之心态溢于言表。这首散曲后被收入散曲集,歌唱时的“行头”便有了变化。

    我则侍闲遥遥唱个道情,醉醮醮的打首个稽,抄化圣汤仙酒。藜杖瓢钵便是俺的行头。(《自然集》)

    我则侍闲遥遥唱个道情,醉醮醮的打首个稽,抄化圣汤仙酒。咱这渔鼓简子便是行头。(《雍熙乐府》)

    在明代较早的拟话本小说《李道人独步云门》中,也有一段关于“道情”的叙述:

    李道士正在彷徨之际,忽听得远远的渔鼓简响,走云看时,却是东岳庙前一个瞎老儿,在那里唱道情,聚着人掠钱。……那瞽者听信众人,遂敲动渔鼓简板,先念出四句诗来道:“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桥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念了这四句诗,次第敷衍正传。乃是庄子汉骷髅一段话文,又是道家故事,正合了李清之意。李清挤进一步,侧耳而听,只见那瞽者说一回,唱一回,正叹到骷髅皮生肉长,复命回阳,在地下直咣跳将起来。

    清代的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也写到道士说唱“道情”的情形:

    ……道士坐在紧靠东墙根儿,面前放着张桌儿,周围摆着几条板凳,那板凳上坐着也没多的几个人,……看那道士时,只见他穿一件蓝布道袍,戴顶棕道笠儿。……脸上却又照戏上小丑一般,抹着个三花脸儿。还带着一圈儿狗蝇胡子。左胳膊上揽着个渔鼓,手里掐着副简板,却把右手拍着鼓,只听他:扎嘣嘣、扎嘣嘣、扎嘣、扎嘣、扎嘣打着。……便按住鼓板发科道:

    “锦样年华水样过,轮蹄风雨暗消磨,仓皇一枕黄粱梦,都付人间春梦婆。小子风尘奔走,不道姓名,只因作了半世莽撞痴人,醒来一场繁华大梦。思之无味,未说也可怜,随口编了几句道情。”他说完了这段科白,又按着板眼拍那个鼓。……只听他唱道:鼓逢逢,第一声。莫争喧,仔细听。人生世上浑如梦,春花秋月销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诌几句盲词瞎话,当作他暮鼓晨钟。

    其它如《青楼梦》等小说中亦多有演唱“道情”的记载,从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道教》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伏羲文化略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