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周口

“道情”考释

2013/12/18 10:58:37 点击数: 【字体:


“道情”考释
道情戏剧照

  
    一、“道情”的源起与体制
 

    “道情”作为一种道教声腔说唱艺术,起源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道情”原为“道歌”,相传为东汉张道陵所创,用来宣传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宗教思想,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伴奏,亦称渔鼓;有人认为道家的《步虚词》是“道情的先声”,《步虚词》由道家之徒所吟唱,未几便产生出了正式的“道情”;陈汝衡先生在其《说书史话》中引用《新唐书·礼乐志》“高宗调露二年命乐工作道调”的记载,欲从中寻绎出道情的起源①

    郑振铎先生在其《中国俗文学史》中说:“道情之唱,由来甚久。元曲有仙佛科;元人散曲里复多闲适乐道语。道家的词集在《道藏》里者不少。曲集亦有《自然集》等。” ②把道情的起源追溯到元代以前(具体时间未言),如此等等。

    我认为:对道情产生时间的判断,应以不同的类型体制为准则。道情从东汉的“道歌”到宋代的所谓类似“鼓子词”的说唱艺术,一直到明代才产生了真正讲述道教故事的叙事体和道情剧。所以,从作为一种说唱形式而言,曲辞道情应是唐代开始的,③而作为叙事意义上的道情则是从明代才开始产生的。从“道情”的发生学而言,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制《云中音诵》道曲中即有步虚声,传至后世便成为宫观中的斋醮法事音乐。唐代尊崇道教,《九真》《承天》等宫廷道乐的产生对“道情”的孕育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参看《唐会要》卷三十三)作为一种说唱艺术,一方面,道情需要一定的乐谱、乐调;从唱词的层面上论,像《步虚词》、道歌诗均具有文本方面的意义,在唐代还产生了大量的“黄冠体”诗,一些女道士(亦称“道姑”)在当时写下了大量的反映道徒生活的诗歌。“道情”一词见于文献记载最早是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

    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日,车驾过宫,太上命提举传旨:“盛夏诸官家免拜。”(冷泉)堂前假山、修竹、古松、不见日色,并无暑气。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此是张伦所撰《鼓子词》。” ④

     又有“乾淳教坊乐部,衙前,张宋道唱道情”,“诸色伎艺人唱耍令,叶道唱道情”之类,它显示了在南宋确实存在着一种供“合唱”用的“道情”。张伦,在《武林旧事》中尚有三处关于他的记载,据此知其是“知阁”的官职,大约就是御用文人一类。书中还录有他的其它三首作品:《柳梢青》、《壶中天慢》、《临江仙》。关于“鼓子词”,与“诸宫调”同被视为说唱文学的代表。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说“鼓子词乃是以‘管弦’伴之歌唱的,和‘诸宫调’单用‘弦索’伴唱者不同”,“鼓子词的讲唱至少须以三人组成:一人是讲说的,另一人是歌唱的。讲唱者或兼操弦索,或兼吹笛,其它一人则专吹笛或操弦。” ⑤ “道情”的演唱似无须这样繁复,这里太上把“鼓子词”和“道情”等同视之,无非是其演唱体制、韵式有所相似而已。

    关于道情的体制,也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明末清初才完型为以七言为主的唱词形式。下面结合有关文献作一些考辨:

    宋代关于道情的资料所见无几,只是约略知道它是和“鼓子词”“唱耍令”一类相类似的说唱艺术。而在元及明清的文学作品中却保存了一些有关“道情”演唱的记载,才使“道情”呈现出具体可观的形态。

    【正宫】端正好撇了是和非。掉了争和斗,把俺这心猿意马收,我则待舞西风两叶宽袍袖。看日月搬昏昼,千家饭足可求,百家衣不害羞,问是么破设设遮着皮肉。傲人间伯子公侯,我则侍闲遥遥唱个道情,醉醮醮的打首个稽,抄化圣汤仙酒。藜杖瓢钵便是俺的行头,我则待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求,到大来散袒无忧。(《倘秀才》)

    这首散曲见于《自然集》,据推测,写作的时间应是在金朝末年,至迟不晚于元代中叶⑥。它形象地展示了当时“道情”演唱的情形。作者的傲视功名,悠游世事的自然之心态溢于言表。这首散曲后被收入散曲集,歌唱时的“行头”便有了变化。

    我则侍闲遥遥唱个道情,醉醮醮的打首个稽,抄化圣汤仙酒。藜杖瓢钵便是俺的行头。(《自然集》)

    我则侍闲遥遥唱个道情,醉醮醮的打首个稽,抄化圣汤仙酒。咱这渔鼓简子便是行头。(《雍熙乐府》)

    在明代较早的拟话本小说《李道人独步云门》中,也有一段关于“道情”的叙述:

    李道士正在彷徨之际,忽听得远远的渔鼓简响,走云看时,却是东岳庙前一个瞎老儿,在那里唱道情,聚着人掠钱。……那瞽者听信众人,遂敲动渔鼓简板,先念出四句诗来道:“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桥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念了这四句诗,次第敷衍正传。乃是庄子汉骷髅一段话文,又是道家故事,正合了李清之意。李清挤进一步,侧耳而听,只见那瞽者说一回,唱一回,正叹到骷髅皮生肉长,复命回阳,在地下直咣跳将起来。

    清代的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也写到道士说唱“道情”的情形:

    ……道士坐在紧靠东墙根儿,面前放着张桌儿,周围摆着几条板凳,那板凳上坐着也没多的几个人,……看那道士时,只见他穿一件蓝布道袍,戴顶棕道笠儿。……脸上却又照戏上小丑一般,抹着个三花脸儿。还带着一圈儿狗蝇胡子。左胳膊上揽着个渔鼓,手里掐着副简板,却把右手拍着鼓,只听他:扎嘣嘣、扎嘣嘣、扎嘣、扎嘣、扎嘣打着。……便按住鼓板发科道:

    “锦样年华水样过,轮蹄风雨暗消磨,仓皇一枕黄粱梦,都付人间春梦婆。小子风尘奔走,不道姓名,只因作了半世莽撞痴人,醒来一场繁华大梦。思之无味,未说也可怜,随口编了几句道情。”他说完了这段科白,又按着板眼拍那个鼓。……只听他唱道:鼓逢逢,第一声。莫争喧,仔细听。人生世上浑如梦,春花秋月销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诌几句盲词瞎话,当作他暮鼓晨钟。

    其它如《青楼梦》等小说中亦多有演唱“道情”的记载,从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道教》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伏羲文化略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