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周口

“道情”考释(5)

2013/12/18 10:58:37 点击数: 【字体:

说法在《续通典》中也有记载:“懿宗命乐工敬纳吹觱栗,初弄道调,上谓是曲误拍之,敬纳乃随拍撰成曲子。”

    2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613页。

    3 《续仙传》曾经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这可能便是道情的最初形式。鼓子词和诸宫调的体式都和唐代的变文有一定的联系。南宋,“道情”又被视为“鼓词”,可见其产生也应更早一些。唐代沿袭历代郊庙制度,民间大建道观,道士们所唱的赞颂歌曲,即“经韵”,逐渐向民间传播,演变为道士们布道劝善的“新经韵”,此亦可能即是所谓的“唱道情”。又据《宋史·乐志》,北宋有道人“欢大曲”,此可能即是沿袭唐宫廷法典歌舞而存在“法曲道情”,在民间存在说唱兼有的“说唱道情”。而此前的所谓“道情”,应是类似歌谣俗曲之类的样式,亦可说成是道情的起源。

    4 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

    5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68页。

    6 参[日]小野四平《中国近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本文引用了其中的一些材料,予此说明。

    7 《太平广记》中华书局校本,1981年版,第151-152页。

    8 王圻《三才图会》卷三,“器用类”乐器卷,王思义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34页。

    9 康保成《傩戏艺术源流》,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

    10 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唱道情”,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

    11 朱权《太和正间谱》,引自《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袁震宇、刘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04页。

    12 小野四平《中国近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62页。

    13 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0页。

    14 对于明代有无道情,任讷在《曲谐》中说:“道情一体,明人之中,尚未见有传作。今世但知板桥有其词,而不知徐灵胎实定其制。灵胎有《洄溪道情》。”其实,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前述《庄子叹骷髅》的说唱和《金瓶梅》中的说“道情”已可以说明这一点。此外还有明末归元恭的《万古愁曲》,也是文人拟作的“道情”。

    15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清代的民歌》,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613页。

    16 阿英在“道情”中曾提及戏台上韩湘子小方卿之流对观众的影响,此亦是道情舞台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见《夜航集》中国文联,1993年版,第169页。

    17 阿英《夜航集·道情》,中国文联,1993年版,第169页。

    18 严学坤《“泰州道情”搬上舞台的联想》,《艺术百家》1999年第1期,第86页。作者:孙福轩】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道教》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伏羲文化略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