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周口

吉鸿昌学校话沧桑

2014/2/24 10:07:28 点击数: 【字体:


    豫东平原上的贾鲁河支流清水河,东向流经扶沟县吕潭镇之北,恰恰横穿一所学校。它纵跨河的两岸,有一座长60米的钢筋水泥桥,排房栉比,歌声阵阵,书声琅琅,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吉鸿昌学校。

  这个学校历史悠久,是远在1921年吉鸿昌将军创办的。吉鸿昌将军1895年2月18日出生在吕潭镇一个穷苦家庭里,儿时备受穷困之苦,年龄稍长,为谋生路吃粮从军。在冯玉祥将军的影响下,认识到没有文化便愚昧无知,要振兴中华,发展教育是当务之急。1921年他升为营长之后,就与父亲商议筹划在家乡办学。其父吉筠亭早年在吕潭镇开过一个小茶馆,交际甚广,急公好义,对吉鸿昌办学非常支持。当时吕潭北半部利用庙产在山陕会馆西邻龙王庙,办有吕北初级小学。吉筠亭自筹资金投入学校,是这个小学董事会的董事长。该校当时仅有复式班两班,学生70多人。聘张绍龄、侯纯仁、李鹤亭、严照煦4人为教师。请本镇热心办学的林永福为校长。吉筠亭经常在校,襄理校务,筹划物资供应。当时入校就读的学生,书籍文具等费用,全由校方供给,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发衣服、鞋袜等。因而吸收了一些贫家子女入学。吉筠亭先生还于冬季农闲时在中兴大街创办夜校,请学校教师兼课,让中青年文盲学习文化。凡参加学习的人,除发给书籍文具外,每晚每人还发四百文钱(合洋5分,当时白面馍每斤4分)作为夜餐费用。这时,吉鸿昌已由营长升为旅长,虽然收入并不十分高,他却尽量节约供给学校,使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此即吉鸿昌学校的初创时期。

  
    1926年,吉鸿昌当师长后,学校也随之发展。1928年秋,添招高级小学两班,学校成了完全小学,校名改为私立中山小学校。因校舍不足,高级班暂在吉氏宗祠上课。是年10月,学校在河南省教育厅正式备案,这时吉鸿昌派他的秘书郝子固为校长,增聘李万泰(省立淮阳二师毕业)、杨雪堂为高级班教师。

  1929年,吉鸿昌当了宁夏省主席后,便在吕潭镇西北隅,贾鲁河畔风景优美之处置地50亩,开始兴建新的校舍。聘其老友、北平著名的工程师冯欣设计监工,日夜赶修。在建校过程中,因感于小学师资紧缺,学校于1930年秋招收三年制师范1班,暂在新落成的大礼堂内上课。这时学校不但不收学费,还给学生发过蓝色制服和黄色童子军服。至1931年夏,新校舍基本竣工。从学校大门进入院内,有传达室、接待室、消费合作社、校董会议室,大礼堂(现在还保存完好)坐北朝南,正对校门。大礼堂后正中间的一排房,为校务处、训导处和教务处及管理人员的住室,在这一排房的后面,是一排排的教室。教室区左边为女生宿舍区、学生伙房及餐厅,也有部分教师住室。其它如图书室、理化仪器室、游艺室等应有尽有。校园左右两侧为篮排球场,布局十分科学。校区北隅河畔有花园,园里百花争妍,经常有专任花师管理。校园里有护校岗楼,住着护校保卫人员。岗楼附近有一小院落,它是有20余间房舍的校办工厂(系半机械化小型纺织厂)。从学校西北角的后门出去,跨上贾鲁河堤,河上架着一座数十米长的木桥,当地人都呼之为吉家桥。穿过吉家桥西行百余米处,有一个广阔的足球场,足球场西边邻着吕潭镇的西寨墙,寨墙半腰许多榆树是老校董带领学生栽种的。东边邻着一个坑塘,坑塘四周长着许多大柳树,是学生夏季休息乘凉的好地方。

  新校舍竣工后,各年级学生都搬进新校舍上课。原来招的师范班,因省教育厅不予备案而停招。接着吉鸿昌购置校田,捐固定基金,呈准备案,重组校董会,详定学校管理条例。条例中特别规定:“董事会的吉姓人不准管学校经济”,将校名改为河南省私立吕潭中学校。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多是从外地高薪聘请的,如先后聘请的教育学教师李寿山(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他著的《教育学》),外语教师杨文生(福建人、复旦大学毕业)、袁若水(东北人、北京大学毕业)、杨象钧(太康人、武汉大学毕业),数学教师宋国藩(武汉大学毕业),国文教师张容道(朝阳大学毕业)以及理化教师金荣庭,体育教师赵雨农,歌咏舞蹈教师齐庆第,美术教师潘子敬等,都是素有名望的教师。由于学校的设备优于其他学校,吸引周边太康、杞县、尉氏、鄢陵等县的学生前来就读。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历史档案记载,1935年5月省教育厅督学李在谦到学校视察,其回报中称:

  “该校历年毕业小学6班、师范1班,现有初中一年级2班、二、三年级各1班,学生164人;小学六年级4班(一、四年级二、三年级合班上课),学生年龄最大者为18岁。该校校董会15人,常务董事3人。常务董事高进臣等长期住校,关心校务。校长马遐福(河南省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学校设教务、训导、事务3科,教务主任严照煦、训导主任马清廉、事务主任马登峰。学校房舍220间,全校面积11406方丈,体育场2880方丈,校园1680方丈,校田800亩,基金3万元,另备5000元购买图书仪器。已有图书2190册,仪器标本615件。全校有教员15人,均系专任教师,每人担课15——24节,月薪最高者为54元最低者15元(本文作者按:当时县立中学教师月薪为25——30元,县立小学教师月薪一般10元)。据考察,学校以前不收费,范围扩大后才收费。”

  据当年曾在该校肄业的韩子俊介绍,1937年时,学校已购有《万有文库》等书籍万余册(该校劫后残留的《万有文库》中的部分书籍,现在县高中存放),图表、标本及理化仪器也都有所增加。又据各方了解,因当时社会不宁,学生流动较大,学校每年暑假特招新生两班,到二年级时再合成1班。那时学校中经常有4班中学生。至1939年秋,吕潭寨墙被黄水包围,校田被淹,日寇入侵,经费来源大部分断绝,学校才被迫停办。停办前,初中已毕业6届6班,师范毕业1班。

  从中山小学到吕潭中学这一段,学校逐年发展,是与吉鸿昌将军的极大关怀,校董吉筠亭、林恒庆、何自安、吉茂彬、高进臣等的热心办学和前后两个校长郝子固、马遐福治校有方分不开的。

  吉鸿昌每次返里,都是食宿在校。他查看学生的寝室、食堂,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使学生寝室整洁卫生,他曾给每个学生发了白色床单,亲自指导学生料理内务。他视贫苦学生如子女,发现哪个学生有困难,就立即解决。他曾收养近10名无家可归的孤儿做自己的义子、义女,如吉德远、吉德渊、唤醒民、吉木兰、吉培德等,让他们在校求学。吉鸿昌生性豪爽,讲话开口见心。1932年他办理了父亲的丧葬之后,在全体师生大会上讲话中,曾有这样一段:“都说我们父子是大傻瓜,有钱不置庄田给子孙造福,却把大批的钱扔在学校里。”他说到这里哈哈大笑几声,接着说道:“我办学有两种想法:一是培养出大量人才,才能使国家强盛,不受帝国主义侵略;二是我看古往今来当武将的很少有好下场,一旦跌倒,难免家灭满门,财产充公。所以我想,与其叫别人充公,何如早些我自己充公,给国家、给老百姓办一点有益的事情?”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还给学生讲过:“当兵杀敌是爱国,庄稼人种好田多打粮是爱国;当学生读好书、锻练好身体,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也同样是爱国。”他曾教学生一首歌曲,歌名记不得了,歌词有“高丽国,硫球岛,与台湾,地不小,可惜都被它(日本)鲸吞了!到今朝,乘我国势飘摇,欧洲战火方才了,又在神州战火烧,这国耻,何时消......”等语 。他的声音高亢宏亮,感情悲愤激昂,在学生心灵中埋下了立志救国的种子。有一次他带回部队的话剧团,在学校公演了《岳母刺字》、《五卅惨案》等话剧,激发了学生同仇敌忾、精忠报国的热情。

  还有一次,常务校董林恒谦集合学生讲话时拿出一双做工讲究、尺寸很小的鞋子,哭诉道:“总指挥(吉鸿昌)能不知道我的脚多大吗?却给我捎来这样一双小鞋子,这分明是认为我管理学校有不当之处,才给我小鞋穿,这是叫我思虑哩!今后,我在给学校办事情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来。”由此看来,吉鸿昌远在千里之外,戎马倥偬中,还无时不在关心家乡学校。特别是在1934年吉鸿昌因爱国有罪从容就义之前,仍念念不忘学校,立下遗嘱,谆谆告诫亲属及学校当事者,务要保护校产,把学校继续办好。

  还值得叙述的是吉鸿昌将军为学校遴聘的郝子固、马遐福两个德高望重的校长。

  郝子固任校长是自1926年夏季至1933年秋季。他曾是社会上很孚众望的私立姜师堂高级小学的校长。他品学兼优,办学经验丰富,事业心极强。后任吉鸿昌的秘书,颇为将军器重。办学伊始,吉鸿昌即请其返乡主持校政。郝到校后,即秉承吉将军意旨,以“勤劳俭朴、踏实向学、报效祖国”教育学生。他亲书“双手万能、劳工神圣”8个大字在学校墙壁上,做为校训。在1927年以后,全国腥风血雨的环境里,郝校长能订此校训,就可见他当时的思想倾向。郝校长朴实稳重,精力过人。在他领导下,上自教务、训导、总务各科,下至炊事房、传达室,以及教师的教课,学生的学习,无不井井有条。他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凡事“求诸己而后求诸人”。至今受过他教诲的人,一提起他,都报以肃然起敬之情。郝校长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7年如一日,终于疾劳成疾,于1933年秋,在校以身殉职。弥留之际,叮嘱校方,将其遗体安葬在学校,不回祖莹,以示其以校为家的平生之志;并嘱以“碑文务质,勿事虚矜”。学校遵其遗嘱,将其葬于校园内老校董吉筠亭墓次;立碣曰“子固之墓”。全校师生员工无不哀恸!

  郝校长死后,校董们顾不得请示吉将军,把当时的训导主任关廷玖举为校长。不料关廷玖能力品德远不及郝校长,每处理学生中的问题,不是循循善诱,而是一味高压,因而大失人心。任职几个月内,学生中两次发生“逐关”风潮,吉鸿昌得知后,非常气愤,就又派他的秘书马遐福回乡接任校长。

  马校长1934年春到任,直到1939年学校停办。他作风民主,凡事依靠群众,开明办学。他重视学生的各科学习,使学生品学全面发展。当时全校中小学10个班,他同时请了两个美术教师,一个教水彩,一个教素描。他对学生在校出刊物、演剧等各种活动都很支持,也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他每天早晨和学生一块上早操,下午课外活动时他在篮球场、足球场观看学生活动。每年春秋都举行运动会,他兴致勃勃地参与评判。他经常听课,遇有教师请假,他去代课。他听到学生反映某个教师教学质量差或教学不力,即使在学期中间,也要想法撤换,另聘高明,以免贻误学生学业。他利用早晚升降国旗时,常常结合学生实际,举出历史名人的一句或两句箴言,加以简明讲解,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1938年至1939年间,学校环境和办学经费已经十分困难,国民党四十军曾两次聘请他担任要职,他都断然拒绝了。他说:“吉总指挥叫我和郝子固一样死在学校,遗嘱宛然在耳,士为知己者死,倘见异思迁,有何颜见将军于地下!”直到后来学校受黄水和战事影响,校田全部被淹,校舍倒塌,教具大部分被毁,学校又不时被军队强占,已到山穷水尽之时,万般无奈他才离开学校。

  1940年,吕潭镇虽然东北两面被黄水包围,但由于吕潭东南筑了一道国防大堤,吕潭—时成了黄河码头。从黄泛区、沦陷区来的灾民多居住于此,市面相当繁荣。因此在1942年秋,吉鸿昌的三弟吉卜五从原来校产中筹到一些经费,曾续办这个学校,名为私立吉氏小学校。但由于当时环境非常,学生班次时多时少,办到1944年冬,黄水整个吞没了吕潭镇,学校被迫停办。

  1945年2月,我新四军部队赶走了汉奸六十三师的日伪军,解放了吕潭镇,曾在这里设立扶(沟)太(康)西(华)民主县政府。县长孙卫和,政委张申,教育科长贾政群,曾与吉卜五先生协商,要复办这个学校。正筹备期间,黄水暴涨,吕潭二次上水,平地水深数尺,房屋倒塌过半,居民除淹死者外大都外逃,复校未能实现。而吕潭中学历次劫余之设备(图书、仪器、教具等),至此已荡然一空。

  1947年,黄河恢复故道,部分居民返乡,吕潭一带已结束了“拉锯战”,吕潭镇设立了扶沟县第三区人民政府。在民教区员林子普主持下,这年冬季利用学校南院残留校舍,又复办了这个学校。当时招收小学初级4班,定名为“鸿昌小学校”。1949年春,增招五年级1班,秋季升上来1班五年级,又从校外接收1班私熟学生,编为六年级,这时学校已成了完全小学。1950年春,外逃灾民大批还乡,重建家园。扶沟县文教科派丁雪亚任校长,改名为吕潭完全小学校。1951年和1953年秋季高年级毕业生会考时,吕潭完小在全县13个学校中,成绩名列第一。1969年秋,学校增设初中一年级3班,这时又正式恢复了“扶沟县吕谭中学”的校名。1970年秋学校已有初中6班,小学8班。学校在10年动乱中,未受到大的影响,绝大部分时间都能正常上课。

  1978年,为了纪念学校创始人,校名又改为吉鸿昌学校。1982年扶沟县党政领导聘请德高望重的县人大主任王殿安同志兼任名誉校长。

  1984年11月24日,在河南省人大主任赵文甫同志的主持下,在扶沟县举行了吉鸿昌烈士就义50周年纪念仪式。他们对烈士创办的这个学校极其关怀。决定支持扩建这个学校。吉将军的女儿吉瑞芝,曾任天津市政协常委,特别关心这个学校的重建和发展,曾多次返里指导学校工作。1985年扶沟县党政领导又敦聘吉瑞芝兼名誉校长,并举行了隆重的就职典礼,全体师生受到莫大鼓舞。吉将军的儿子吉兰泰亦曾带病返乡,偕吉氏近族人士,到学校慰问师生。几年来,中央、省、地、县各级领导和专家名人、新闻记者等,察看和访问过这个学校,他们为学校题词留念。著名艺术家常香玉曾到校为师生演唱豫剧。

  吉鸿昌学校这个校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参观访问者,一进校门,便缅怀烈士的光辉史迹而肃然起敬;学生们一进入这个学校,便思效法烈士的大无畏精神,努力拼搏,攀登知识高峰;教师一来到这个学校,就感到责任重大,要戮力同心,培育英才,不负烈士重托。学校遵从吉鸿昌将军的办学宗旨,半个多世纪中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人才。他们当中有些人经过深造,已成为国家栋梁。如前《光明日报》总编辑穆欣、前天津市副市长李中垣、前河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林、前郑州市委党校校长李寒等,有的成为解放军的将领,有的成为高等学府的教授,有的成为地方基层干部和种田能手。他们在祖国、在中原大地的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殚精竭智,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为母校争光。

  学校创始人吉鸿昌烈士可以含笑九泉了。(作者:杨馨山,扶沟县人,曾任中学教师,扶沟县政协文史员,已故。)【原标题:吉鸿昌学校话沧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扶沟政务网 2009-12-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回民秧歌”:老树新花别样红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