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走进河南 >> 印象河南 >> 浏览文章

寻迹中原古竞技之蹴鞠(七)宋人踢球赢不赢全看队长行不行

2014/6/20 14:53:59 点击数: 【字体:

寻迹中原古竞技之蹴鞠(七)宋人踢球赢不赢全看队长行不行
《蹴鞠图谱》中所绘的三人场户蹴鞠场景

世界杯开赛后流传一个段子:罗纳尔多退役,巴西队8年没缓过来劲;齐达内退役,法国队12年没缓过来劲;高俅退役,中国队1000年没缓过来劲……高俅确实是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球星,现实中的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当上太尉之后残害忠良,成为宋朝第一大奸臣。现实中,高俅的官也确实不小,《宋史·徽宗本纪》中提到,“政和七年(1117年),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

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开府仪同三司是从一品,是超高级待遇,但高俅做了这么大的官,在正史中却无传记。要知道,《宋史》列传有255卷之多,连王荣那种多少有些个性和小毛病的人都有传,高俅怎么会漏了呢?

答案只有一个,高俅并非大奸大恶,也确实没什么出色的政绩,红榜黑榜都没他,够不上入传。

南宋人王明清写有一部史料性笔记《挥麈后录》,其中有高俅的简历和发迹史。原来,高俅也是知识分子出身,生于开封,本是苏东坡手下的小吏,笔札颇工,擅长抄抄写写。苏东坡被贬后,把高俅推荐给了王晋卿。王是当朝驸马,能写能画,跟当时还没当皇帝的端王赵佶爱好相投。有次王和赵一同等待上朝时,赵佶借了王晋卿一把篦刀修理鬓角,用完之后说:这把篦刀看着真不错。王晋卿立刻顺水推舟,说自己有两把,另外一把还没用,当天晚上就派高俅给赵佶送篦刀。

当时,赵佶正在自家踢球,高俅立在场边等待,不停张望。赵佶就问他:你也会玩这个?高俅回答:能之。于是两人一起踢,赵佶玩得很开心,随后派人给王晋卿回话:篦刀和送篦刀的人我都要,谢了。不久,赵佶当上了皇帝,高俅颇受照顾,屡次升官。其他人也想效仿,赵佶倒是毫不遮掩,反问:你们有他那么好的脚法吗?

1125年,北宋太学生陈东评出的当朝“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并无高俅。从《挥麈后录》的记载来看,高俅并没有像童贯、梁师成一样成为权奸,只是在混乱的徽宗时代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已。《挥麈后录》还提到,高俅很会做人,发迹后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到京师,则“给养问恤甚勤”。

高俅后来也算善终,1125年金兵进逼开封,宋徽宗禅位给钦宗,后来跟童贯等人仓皇南逃,高俅跟着跑了一段,因生病脱离了徽宗大部队,返回开封,结果童贯等人因为逃跑的事被钦宗所杀,只有高俅得以老死牖下。

职业选手是怎么踢比赛的

其实,北宋靠踢球晋职的绝不止高俅。《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真宗时有个秀才叫柳三复,官运不佳,听说宰相丁谓爱踢球,就跑到丁家后院外等着,丁谓的球踢到院外,他就用头顶着球走进去,对着丁谓拜了又拜并递上自荐书,其间直起身时球在头顶,躬身时球则移到背上,丁谓“大奇之,留为门客”;《宋史·李邦彦传》也记载,市井出身的李邦彦没什么本事,就会踢球和拍马屁,而且善于用街市俚语创作流行歌,“人争相传唱”,颇受徽宗欣赏,官居宰相。

柳三复等人虽然球技了得,却不是真正的职业球员。宋代的史料中,还留下了当时吃皇粮的蹴鞠正规军的很多记录。

北宋末年,有个开封人叫孟元老,他在京城住了二十多年,金灭北宋后被迫南迁。孟元老常常追忆东京之繁华,所著《东京梦华录》描述了大量开封府的城市风貌。这本书中,提到了有次徽宗过生日,喝过第六杯御酒后开始的一次单球门蹴鞠表演:“左军球头苏述,长脚幞头,红锦袄,余皆卷脚幞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球头孟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袄。乐部哨笛杖鼓断送。”

球头就是队长,苏述和孟宣都是当时最有名的职业选手,是每支队伍的核心,戴的帽子是长脚幞头,比普通队员要扎眼一些。比赛时现场奏起了音乐,相当热闹。

每支队伍有多少人呢?孟元老说十余人,不够精确。《宋史·礼志》中记录了一次金国使者来时的蹴鞠表演,“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百戏军七十人,筑球军三十二人,起立球门行人三十二人”,说明每队是十六人。南宋《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也记载了一份“球队首发名单”:“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份名单不仅有人名,还有位置分工,后世学者推测,当时每队说十六人,其实包括替补队员,正式上场比赛时应该是七人。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接着介绍了比赛情况:“左军先以球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球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球与球头,打大臁(读lián,小腿——编者注)过球门。右军承得球,复团转,众小筑数遭,次球头亦依前供球与球头,以大臁打过。”

也就是说,一方开球,要在本队队员中踢几次,将球传给球头,由球头施展临门一脚,对方接到穿过“风流眼”的球后也是如此。参考时间比《蹴鞠谱》靠后的另一本专著《蹴鞠图谱》中的比赛描述,如果球头没有把球踢过“风流眼”,球撞在网上落下来,只要本方队员接住球不落地,比赛就继续进行,任何一方的射门飞出场地,或者射门落网没有接住,就算输。最后统计比分,以“筑过数多者胜”。

这样一看,宋代足球完全是“一球成名”模式,一支球队成绩怎样全看球头的水平和状态。当然,球头的责任也很大,《东京梦华录》中说:“胜者赐以银碗锦彩,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也。不胜者球头吃鞭,仍加抹枪下酒,假鼋鱼,密浮酥捺花。”

赢了受赏,锦缎是大家的,要“共披而拜”,输了则由队长独自承担,挨鞭子不说,脸上还要抹白粉,吃饭时不给添荤菜。

这种奇特的奖惩办法应该是宫里的规矩,在民间,《蹴鞠图谱》中只提到对获胜球队的奖励,“众以花红、利物、酒果、鼓乐赏贺焉”。

不用球门也有N多种玩法

宋代,不用球门的蹴鞠也非常流行,俗称“白打”,从一人到十人都可以玩。其对场地要求不高,“平坦更无砖砂石,有心踢撘敢施张”就成。

一个人踢,就是一人场户,是个人控球能力的表演,除了脚,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都可以触球。使球高起落下叫做“飞弄”,使球起伏于身上叫做“滚弄”,如果踢得好,用《蹴鞠图谱》中的话说,“一身俱是蹴鞠,旋转纵横,无施不可”。《水浒传》中说,高俅接过赵佶的球后拿出看家本领,“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人场户是两人对踢,也有很多种玩法。每人连续踢两脚叫“打二”,如果嫌难度不够,第一脚可以加一个空中停球动作,叫做“捻”,第二脚再传出。两人还可以同时对踢两个球,叫做“日月过宫”。

三人场户叫官场,这也是从唐至明代都比较流行的玩法,有按顺序传球的,叫“转花枝”,也有随意传的,叫“三不顾”。

再往下,人越多,踢法也越复杂。四人踢叫流星赶月,五人踢叫小出尖,六人踢叫大出尖,七人踢叫落花流水,八人踢叫八仙过海,九人踢叫踢花心,十人踢叫全场。《事林广记》中画有图示,将传球的顺序和动作要求列得很清楚。在当时,白打蹴鞠也有比赛,采用的是失分制,可以跟单球门比赛一样分胜负,如果没按规则踢,或者踢的球不到位,就要扣分,达到一定分数就算输了。

在中国古代足球史上,双向球门对攻的竞赛足球在南北朝时逐渐消亡,单球门的比赛唐宋时期多在朝廷宴会上进行,普及度不高,只有不用球门的白打生命力最强,开展最广。这种普及,除了其趣味性强,跟宋代足球组织——圆社的卖力推广也有很大关系。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6-19)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