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信阳

信阳民歌解读(4)

2013/11/29 15:53:30 点击数: 【字体:

妇(古黄国国君叫孟的夫妇)墓,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竹质管乐器——竹排箫。所有这些我们感到自豪,为我们的音乐文化自豪。

    应该承认,信阳民歌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印痕和色彩,本质上体现出一种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歌的发展将失去动力并逐渐消亡。但民歌却可以被当做资源加以利用从而为发展信阳经济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研究信阳民歌的力度,不能人云亦云,应该充分认识信阳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从中采撷营养,创造一个崭新的民族音乐天地并达到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完美和谐,不然,我们愧对祖先。
5000余首民歌是一份丰厚的遗产,面对信阳民歌,我们在为此感到骄傲的同时,会不会感到沉甸甸的压力?我们既阻挡不住历史的前进,又不能割断历史,倘若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信阳大地歌声不再,我们将如何面对?

    信阳人杰地灵,面对信阳民歌 ,我们应该有能力将二千多年前信阳人创造的相当发达的音乐文化延续下去,并使其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作者:黄铁成【原标题:信阳民歌解读】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浉河区档案信息网 2012-9-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