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阳皮影戏在清中叶到民国初年非常繁盛。建国后,信阳各地纷纷对传统皮影戏进行剧本、设备及班社改革,取得丰厚成果。现代信阳影戏呈现出仪式性衰退和娱乐性增强、活动范围及影响扩大等特点。
关键词:信阳 皮影戏 改革 生存 现状
信阳皮影戏有约416个传统剧目,在长期的发展中唱腔、道白、音乐、影人制作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俗称"影子红""皮影子""灯影子""皮摔"。信阳皮影戏在清代中叶最为兴盛,那时不论是演唱水平,还是戏班数量都是空前的,凡有庙会、年节喜庆或许愿之类的事,都请皮影戏演出,大型庙会还常有两三个戏班赛戏。忙完农活的村民们围在戏台之前,观看艺人们演义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乐此不疲。这种兴盛状态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那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皮影艺人,如著名的"活岳飞""宋大傻",更有许多代代相传的皮影世家,皮影制作技艺非常精湛,而且道具齐全。那时的皮影戏迷也很多,戏路更广,城乡都可听到皮影戏的锣鼓声。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一片新气象,信阳皮影戏也经历了改革与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皮影戏生存空间缩小,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迫在眉睫。本文将对建国后信阳皮影戏的改革与发展及现代生存状态略加梳理、分析,以便为皮影戏的保护提供参考。
一、建国后信阳新皮影戏的改革发展
建国后信阳皮影戏艺人及文化工作者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结合新思想新生活对传统戏进行了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并在创编新戏、设备改造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出现了一批新型皮影戏。其中潢川、商城、罗山三县最为突出。
1、潢川
1957年潢川县文化馆成立"潢川县曲艺工作者协会",把多名皮影艺人组织起来,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封神演义》《岳飞传》《杨家将》等,还推出了《桐柏英雄》《儿女风尘记》《林海雪原》等现代剧目。1982年全县有皮影戏10担箱,97人。近年来,艺人们又对皮影戏进行了改革,皮影加高到二尺五寸,并且在屏幕上增加了字幕。2004年艺人刘建伟出过不少唱片,有《战花墙》《大卖货》《三女争夫》等。据潢川县文化馆馆长熊舞先生介绍:潢川县有皮影戏十四担箱,没有固定班名,班子人员比较完备。经常演出的九担箱,领班人分别是:郭怀金、刘建伟、刘志迁、贺志府、龚保玉、李祥友、喻志海、徐宏伟、张宝荣,年龄在四十到六十多岁之间。每个皮影戏班子大约有成员四到五个人,活动范围以潢川的东边和南边为主,也经常去商城、罗山以及安徽的六安演出。
2、商城
建国后县文化馆具体管理皮影戏,并于1953年组织皮影戏艺人学习,还排出新皮影戏剧目20多个,如《杜长年参军》《血海深仇》等。1957年皮影戏发展到12担箱,还挖掘整理剧目53个,其中较好的38个剧目在全县各地演出。1964年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12担箱合为6担箱,并排演了《白毛女》《夺印》《两代人》等9个现代戏。1978、1979年间,县委宣传部对全县皮影戏艺人进行了登记和业务考核,合格者发给演唱证。2008年反映计划生育问题的电视短片《毕超先生梦游记》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汇演二等奖,该片把皮影戏、花篮戏等糅合在一起,是皮影戏与其他艺术综合表现故事的成功范例,其中的皮影戏部分是由当地著名的皮影戏老艺人王本厚演唱的。商城现在比较有名的艺人还有:周照华、李元生、陈功文、陈正荣、杨永庚等,其中陈正荣是女艺人,他们多能唱几个角色,是吹、打、敲皆能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