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信阳

“美丽信阳·十大名片”:信阳民歌

2014/12/19 10:46:23 点击数:277 【字体:

“美丽信阳·十大名片”:信阳民歌
少年欢唱信阳民歌
 

    信阳民歌,这伊始于大别山麓,淮河水畔的信阳先民的优美歌声,在信阳大地上愉悦荡漾了数千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有声的历史,它是生活的载体,它用兼容并包的豫风楚韵,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新时期定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小小鲤鱼压红腮,

  上江游到下江来。

  穿过多少金丝网,

  闯过多少钓鱼台。

  不为仁兄我不来。

  你听过这首信阳民歌吗?你若没有听到过,那你听过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吗?《小小鲤鱼压红腮》的曲调就是这首革命歌曲的前身。自它诞生之后,唱遍全国,响遍全世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一手策划的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就奏响了这支歌曲;1997年香港回归时,就奏响了这支歌曲,这是一首永远回响激荡在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后代心中的革命历史歌曲!

  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说:民歌是劳动人民不吐不快的产物。爬山调民歌专家韩燕如说:荷花出水自带彩,民歌不上梳妆台。信阳民歌,就是信阳劳动人民不吐不快的产物!就是一首自带色彩,不上梳妆台梳妆打扮就花枝招展的产物。它是山花,比山花还绚丽多姿;它是繁星,比繁星还要辉煌耀眼;它是旗帜,比旗帜还要璀璨夺目!

  信阳,居楚头豫尾,处在江淮之间,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面积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山川田畴秀若江南,文化资源富比中原。几千年来,生活、繁衍在这里的劳动人民,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信阳素称歌舞之乡之美誉,歌谣的数量浩若烟海,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诗经》就记载有《台南·申女》、《行霞》、《采苹》等数十篇流传于信阳地区的歌谣。明代冯梦龙编的《山歌》就汇集了信阳的五句山歌,并对豫南大别山民歌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上山打柴唱着:“冬季腊梅花儿开,起五更上山打干柴”;车水时唱着:“一上水车把脚挪,边车水来边唱歌”;下田插秧时唱着:“人人一把秧在手,口唱山歌手插秧”。这些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直接参与了历史进程。前面提到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很好的例证。大革命时期,民歌也直接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著名的《廖棚卖柴歌》,就是唱红军战士把枪藏在柴捆里,挑着柴禾闯进白狗子军营,把柴捆一打开,拿出枪杆子就投入了战斗!《送郎当红军》、《刘邓大军是天神》更是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信阳民歌得到了空前的传承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信阳地区民歌卷》,1500余首民歌是从近万首民歌中精选出来的。《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河南卷》收录了信阳民歌200多首,占河南卷总数1/5。

  信阳民歌有别于陕西信天游,青海、宁夏的花儿,有别于广西壮族刘三姐的歌。五句子是它的最大特色。五句子中劳动歌是其精华,情歌又是精华中的精华。请听这首《床底下挖个养鱼塘》:

  想郎想得脸焦黄,

  夜夜睡觉想着郎。

  打开枕头给郎看,

  眼泪发芽二寸长。

  床底下挖个养鱼塘。

  前两句是白描,第三句开始起跳,第四句是奇句,把眼泪比成黄豆芽,并且还具象,豆芽还二寸长,可以用尺子量,第五句跟进,异峰突起,泪水儿在床下形成个养鱼塘,可见流泪之多!这在其他民歌中实属罕见!正因为五句子山歌的艺术魅力,所以它引起了一些诗人的酷爱,把这种艺术形式带进了新诗创作!

  信阳民歌是由一代代民间歌手传承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信阳民间歌手从大别山唱到省会郑州,唱到北京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唱到中央电视台!被海峡两岸电视台推介到海内外,远播到世界各地!

  商城民间歌手石体洁、齐金生,是老一辈民间歌手的杰出代表。石体洁14岁随河南代表团进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18岁进京参加全国职工文艺汇演,36岁第三次进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独唱,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齐金生是潢川民歌手,以他为首的火菱子《丰收乐》1959年就进京演出,几次被中央电视台录像录音在全国播送。这两位民间歌手都年已古稀了,仍活跃在今天的舞台上,受到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

  中年一代有商城的李鸣凤,青年一代有李扬,都以演唱信阳民歌而活跃在当今的舞台上,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信阳民歌正是以这一代一代的传承人传承下去,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当前,正是信阳民歌传承发展的大好时期。国务院把信阳民歌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信阳市委对此非常重视,认真传达贯彻,相信信阳民歌的保护、传承、发展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并直接推动信阳红色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信阳经济的腾飞带来巨大的文化支撑和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信阳日报(2014-04-2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抗战期间的鸡公山来客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缃戠珯棣栭〉鍏充簬鎴戜滑鑱旂郴鎴戜滑瀹㈡埛鏈嶅姟鏈嶅姟鏉℃浜烘墠鎷涜仒浼氬憳娉ㄥ唽绔欏唴鍏憡鍏嶈矗澹版槑鎰忚鍙嶉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鍦板潃锛� 娌冲崡鐪侀儜宸炲競閲戞按璺�305鍙� 閭紪锛�450008
鐢佃瘽锛�0371-86663763 浼犵湡锛�0371-86663763 鐢靛瓙閭欢锛歽xhenan163@163.com
璞獻CP澶�11032303鍙�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