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信阳

“豫韵楚风”信阳民歌系列一 河南民歌在信阳

2013/9/29 17:33:17 点击数: 【字体:


“豫韵楚风”信阳民歌系列一 河南民歌在信阳

在信阳市北的平阳城遗址,曾出土一套战国编钟,它是信阳民歌源远流长的有力物证。图为平阳城遗址。

“豫韵楚风”信阳民歌系列一 河南民歌在信阳

商城县双椿铺镇的农民歌手付大坤

  商城县双椿铺镇黄土岗村51岁的农民付大坤没想到,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的记者一天录了他10首歌,其中有4首被播出。

  付大坤说:“那是2005年9月,稻子刚黄的时候。栏目组先听我唱了一遍,马上扛着摄像机,拉着我直奔田里,我在田里边走边唱,一口气录了10首歌。记者连说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在老付所在的村子里,包括老付在内的8位农民歌手,央视记者一共录了他们用本真的嗓子“喊”出的38首原生态民歌。

  据媒体报道:“央视此次在新县、商城、固始、光山、罗山等地录制了近百首有浓郁特色的信阳原生态民歌。”

  这些,不过是信阳5000余首民歌中极少的一部分。像付大坤这样的农民歌手,“仅商城一地,便有百人左右”。

  今天的信阳,不是信阳民歌最鼎盛时期,时间前推十余年,1989年的商城县汪桥镇天井村童粉坊,“一个村民组,100多人,唱得一般的有60多人,唱得较好的有40多人,唱得好的有8人,这8人最少的能唱100首,其中唱得最好的曹启荣,能唱1000多首。”商城县文化局干部朱大印说。

  时间再前推数百年直至上千年,民歌与歌手更如满天星斗。信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文化现象?

  提起云南民歌,大家马上想起《小河淌水》,提起陕北民歌,马上想起《信天游》,提到江苏民歌,马上想起《茉莉花》,具有浓烈地域特征的民歌,赋予了一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但若提起信阳民歌,恐怕大多数人会摇头。这导致的后果是,音乐界认为它数量虽多但不具有突出个性。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介绍它的书刊极少。“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中国音乐辞典》详尽介绍了安徽的《慢赶牛》等单一体裁的民歌,具有庞大民歌体系、包含了所有民歌体裁及结构特点的信阳民歌却只字未提。”信阳音乐人黄铁成在文章中为此痛心疾首。这种对信阳民歌的严重漠视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长期以来信阳民歌作为一种自娱自乐的生活文化、应用文化,没有市场可言,现在却面临着面对市场还是背对市场的矛盾,如果必须进入市场,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11月底奔走于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源,行程近千公里,信阳固始商城一路过来,走访艺人数十人,那些“最苦的生活打造的最好的嗓子”,显示出信阳人富有天性的美感,他们“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时时唤起人们随之歌唱的冲动。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6-12-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