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又称“影戏”、“灯影戏”、“耍影子”、“玩皮刀刀”等。
据资料记载,皮影戏于两千一百多年前,受民间“手影”游戏的启发而形成。“民间父母往往于夜间灯下以手作势,影于壁上。或为鸟兽或为行人或作草木或形山水,以娱年轻子女”。后来人们由此进而用纸或兽皮剪成各种鸟、兽、人、物形状,以代替手势,于是出现了“灯影儿戏”,即今之“皮影戏”。
自宋代开始,已出现作为职业演出的皮影。艺人在所剪人、物皮影上,着以颜色,配以对白及唱腔,伴以鼓东,表演历史或神故事。
皮影戏在固始流传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年代在固始非常兴盛。目前,固始县有十多担皮影戏箱,它们基本属于半职业班子,农闲演出,农忙种地,一般只在农村演出。
固始县的皮影戏与别处有所不同。它不用管弦乐伴奏,并在唱腔中揉有相当多的大别山地区民鼓,或各声和唱,相当热闹动听,道白则使用地方土语,很受农村群众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