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何时传入河南固始,今已无从考证。据老艺人钱述生所谈,皮影戏20世纪20至30年代兴盛于固始。钱的父辈就是这一时期操唱皮影戏的艺人。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皮影子”、“耍影子”,“玩皮刀刀”等等。有资料记载,2100多年前,民间即有“手影”游戏:“民间父母往往于夜间灯下以手作势,影手于壁上,或为鸟兽,或为行人,或为草木,或为山形,以娱年幼子女……”后来的皮影戏就是受这个游戏的启发而形成的。他们用兽皮或油纸剪刻成各种鸟、兽、人物形状,以代替手,于灯前戏。后逐渐在皮象上着颜色,戏耍时又配以对白及唱腔,伴以鼓乐,贯以内容,演绎神话历史故事,这便是今日的皮影戏。
固始皮影班儿惯称为“籍”,一班皮影即“一担箱”,皮影戏每担箱定员八人,分文武场。文场四人:角分生、旦、净、丑;武场四人:操登鼓(兼边鼓、牙子)、大锣、二锣、镲。无管弦乐伴奏乃固始皮影戏的特色。唱腔中揉有相当多的大别山地区的民歌成份。唱以鼓、板击打节奏,拖腔时伴以锣鼓,众口接腔和合,相当热火动听,演员操配形象生动的生旦净丑、神妖鬼
怪影具翻弄出行走坐卧的姿态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引人入胜。皮影戏的道白则用的是乡音方言。
皮影戏自身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目不多,艺人们随时可移植别剧种的优秀剧目。本县几担戏箱常演的剧目有:《破洪州》、《九江口》、《杨家将》、《秦英征西》、《铡美案》、《下陈州》、《狸猫换太子》、《西游记》、《闯山》、《盘窑》、《西楼会》、《精忠报国》、《站花墙》、《偷鸡》等大小近百出。从自身条件和演出效果出发,皮影戏一般偏重武打剧目。
皮影戏的班规条文是“十不许”:不许对抗班主;不许对师傅忤逆;不许误场;不许打架斗殴;不许偷摸;不许拐骗;不许与房东戏闹争吵;不许戏谑妇女;不许临场拿俏毁戏;不许私占公物。行动规矩:往、行由一班头安排;吃饭入坐,睡觉指铺由师傅安排;算账、分饷由火头(炊事员或会计)负责。
固始县皮影戏代表艺人有3人:钱述生、苏文科、赵大祥。
钱述生:1921年生。其皮影表演艺术得自家传,12岁便随父母跟箱学艺,由于旧艺艺规有“子不从父”之说,到17岁时,正式从师杜少臣,攻习净角。自县曲艺协会成立,历任委员。
苏文科:1940年出生,胡族铺李岗村人。60年代从师钱述生。苏秉性聪慧,戏路较宽,生旦净丑,均能顶上。腹藏戏近百出。
赵大祥:1930年生,郭陆滩仰山村人。赵自幼随父赵宏生跟箱学艺生旦兼收。赵为人老实,行艺认真,酷爱皮影艺术。常演剧目有《封神演义》、《薛刚反唐》、《薛丁山征西》、《响马传》等。
现皮影戏艺人较有成就的还有袁礼刚等人。
固始县建国前有三担皮影箱活动,分布马岗、郭陆滩、张老埠。近些年来,发展为八担,这些皮影戏艺人,属半职业性质,农闲演出,农忙种地;演出范围大致在县城以南,东南延伸到霍邱、六安、金寨等地;西南延伸至商城、潢川等县的部分地区,而本县以东、以北地区,却极少有皮影戏流动演出。(作者 曹家振 )(原标题:固始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