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带着皮影去追梦----大别山里走出的演艺人生

2013/9/9 15:35:11 点击数: 【字体:


    冰冻天地,怀揣热馍,他出发在路上;春寒未怯,衣裹年味,他出发在路上;烈夏顶日,腰系汗巾,他出发在路上;秋高气爽,颗粒归仓,他出发在路上;三十余年间的一万多个日夜,一个半大小子到两腮胡茬的老汉,豫皖大地上,大别深山中,来回穿梭的身影,一种近乎痴迷的执着追求,这样的皮影戏人生正是从青巍大别之山中走来。

    大别山巍,宇慑四方,栾川聚首,朝朝平阳。横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脉,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其三大主峰呈座北朝南的三角品字形排列,主峰次主峰多云尖紧紧相依,与正南面高峰天河尖遥相呼应,气势磅礴。就在这绵延缠回大别山脉,南通北达,东接西壤的山峰交错间,沉淀着一浑厚悠久的大别山文化,孕育一种坦然、憨厚的人之禀性,世代积淀,以达厚重。正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的吸纳兼容中,古老的民间皮影戏剧同其他民间艺术一道幽传于此,繁衍生息。

    皮影文化的渊源与起落

    皮影,又名 “灯影戏”、 “影戏”、 “影子戏”、“土影戏”、 “皮猴戏”、“纸影戏” 、“皮孩子戏”,是以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源起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 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其内容和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幕布、唱腔以及演员手中操纵的影人表演表现出来。

    史书记载中,较为普遍的认可,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满清时期,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皮影艺人多是子承父业,数代相传。当时的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师刻影、蓄置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大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庙会积聚,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的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然而,与大别山区文化盘根错节的皮影戏却蜗居与豫皖边境,依旧演绎着自己的命运。

    与皮影结缘

    固始县,这个地接鲁鄂皖的大别山南门,是各种民间文化盘根交结的风水宝地,忙时耕作,闲时盛极的观众基础为皮影戏的演绎搭建了宽广的舞台。“大集体”的搭台唱戏,多是以公社为单位组织,规模很大,蔓及十里八村,时间很长,持续十天半月。师传大别山皮影的由来是由山西孝义一派幽居于此。与别处皮影不同,它演生于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人群听他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传与各地,而传与大别山的皮影更好的与当地民俗和生活特点相结合,被老百姓代代传唱。

    孟广新,正是固始县胡族铺镇三角店村人。幼年时就迷上了皮影戏。16岁那年,他拜著名的民间艺人钱树生为师学习皮影戏表演。喜欢演绎舞台的他苦学师傅口传的技艺,通晓生、旦、净、末、丑五种人物角色的表演唱腔,刻苦钻研,通熟于艺,孟广新很快学会了皮影戏的全部表演技能。皮影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伴着各种历史人物故事的唱腔,历史悲喜画面如生灵活现,展示于观众面前。表演地域的随意性,当地百姓的热衷观赏,于是,他凭借娴熟的技术和浑厚的唱功,很快成了豫皖地区小有名气的艺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群众文化内容的丰富,皮影戏渐进失去了演出市场,原来的皮影戏艺人改行的改行,外出的外出,孟广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方奔走,劝说一些老艺人留下来继演出。通过他的努力,皮影戏的锣鼓声又响彻了四邻八乡。 

  皮影戏千百年来一直是按照“口口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承。为了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不致失传,孟广新在演出之余坚持对剧目进行收集和整理。几年来,他己整理了以《封神榜》、《七国》等为代表的数十个剧本,并为商城、罗山、金寨等地的皮影艺人学习、借鉴。孟广新还通过长期的努力,学会皮影的雕刻、制作、染色、串线连接等全套工艺技术。他的皮影作品造型逼真,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吸引了许多外地皮影戏表演者慕名前来购买。 

    从艺三十余年,孟广新经历了皮影戏盛哀起伏,然而他依旧痴迷自己的选择,他说,有时做活丢了一个月没有演皮影戏,做梦都在唱戏。近年来,河南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县对传统艺术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让孟广新对这门传统的艺术有了新的希望。

    支撑皮影演绎的人生路

    幼时因喜欢皮影而拜师学艺走上皮影舞台,在挑影说唱中演绎人生精彩,孟广新也曾因养家糊口的困境几度中断演绎之路。在他的记忆里,凝聚着太多喜忧。背着戏箱出门唱戏,人山人海的看戏大军,已成旧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现实环境让人们逐渐冷却了这门说唱演艺文化。 年,随着师傅的去世,仅留下一旦戏箱和一句话,“广新啊,我把箱留给你,师傅就是想着让你不要丢掉影子戏,想办法把他传下去给后人留着。”师兄弟中有三个是师傅的儿子,分箱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师傅去世后,师兄弟们便各自散去。望着闲置的戏箱,他狠了狠心,卖掉了自己唯一一辆二手的凤凰牌自行车,又向亲戚们借了些钱,终于从师兄弟们手里买下啦整担戏箱。就这样,找上两三个玩友,背上心爱的戏箱,继续出演,给了他一丝的安慰和希望。

    时以为生,相持出演。在两个儿子都上高中这年,家庭的经济负担给他皮影路蒙上了灰色,一边是演出的玩伴们的开支,一边是无力承担的家庭开支,这份收入微薄的皮影行当陷入了两面窘困的境地。他再次决定卖掉这担心爱的戏箱,缓解经济压力。在农忙时节,他白天跑去给别人开拖拉机耕地忙中,换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开销,晚上赶赴玩伴们的戏场给人唱戏。回想起这段日子的艰辛,他湿漉的双盲里述说着数不清的苦楚。为了生活,也放不下对皮影戏的热爱,再远的路途,从邻居那儿借来辆自行车,他也要赴场出演。多少次梦里,他梦见自己还在整理那担自己的戏箱。

    孩子也渐大啦些,农村经济条件也好转了些,95年的夏天,他又一次赎买回自己的那担戏箱。勤劳的妻子把农活和家务一肩担起,默默的在背后理解和支持着他,这让他完全投入到了皮影行当。收集史料,整理剧本,学习雕刻绘画技术,也成了他生活中的必修课。虽说演出市场越来越小,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执着,摸索和闯开了皮影戏的硬件发展之路。先后与安徽几家影媒公司合作录制了十余集皮影名剧。还把手工制作的皮影艺术推向市场。在县委县政府和文化局领导的重视和扶持下,与 年,他有了一支专业的演出团队----固始县胡族铺镇皮影戏剧团。有志在,天地宽,在大别山文化的一抹空地上,孟广新和他皮影戏一同迎着新时代的脚步走来。

    续写皮影艺术的命运,寻求传延发展的希望

    半辈子的演艺之路,从养家糊口的学艺谋生,到时代文化的传延积淀,皮影戏让孟广新读懂了人生。是民族的文化,就该让更多的人分享。为了能让大别山皮影艺术传播出去,被更多的人了解,孟广新一直不停的努力着。他先后多次带团无偿参加信阳根亲文化交流会和固始县根亲文化节,得到市县文化部门的大力关怀和支持。随后,固始皮影走进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固始电视台“天下固始人”栏目和农民之友栏目相继对其进行报道。2011年,孟广新的皮影戏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真诚沟通栏目组千里迢迢赶赴大别山对其皮影艺术进行长达三天的追中纪实。

    而在孟广新心里,想的则是皮影的长远命运。因为他深知,现代媒体的竞争和时代气息的挤破,不发展,不创新,不抢救,就没有传下去的可能,只能让这门古老的皮影艺术奄奄一息,无声退去。沉默思考的孟广新道出了新的打算,他希望在自己和相关文化部门的努力下,能联系一些学校,在知识青年中教授这门艺术;让皮影文化和媒体结缘,在创造价值的文化竞争中发展下去;借公益平台传播古老皮影艺术。走商业皮影的时代发展之路,扎稳发展的根基。带上希望,走在“十二五规划,中原经济大崛起”的浪潮中,孟广新继续着他的追梦旅程。

    关于我父亲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采访资料,我已经和编导联系,资料已经入库,调取麻烦,相关照片编导将会发给我些,随后我再给贵单位发过去,天下固始人和农民之友节目的相关资料就麻烦贵部门调取!(原标题:带着皮影去追梦----大别山里走出的演艺人生)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固始县人民政府网(2011-07-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