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王郊的传说
2013/8/30 10:29:0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夺政权,立大新国,皇室宗亲刘秀等人奋起抗争,遭王莽追杀。刘秀不敌,便一路奔逃。
这日,他孤身一骑逃至了河内郡共县(今辉县市),却闻追兵又至,便绕城沿韭山向北逃进了太行深山。刘秀沿山沟策马狂奔,穿村过庄,峰回路转,来到一条东西方向的山沟,过付家庄后刘秀已是汗流浃背了,此时人困马乏,口渴难忍,战马嘶鸣不前。刘秀心中甚是惊慌,焦躁不已,忽见前面路旁沟中竟有一眼小井,心中大喜:“真乃天助刘秀也!”便策马过去。时值五黄六月,天气正旱,那井中水深数丈,无法汲取。此刻,只听得追兵渐进,眼看着战马疲惫无力再行,这可真急煞了好汉刘秀,“难道真是天要绝我?”“抓住刘秀,别放过了反贼刘秀……”喊杀声隐约可闻。好个英雄刘秀,只见他弯下腰来,气运丹田,凝神聚力,猛地大吼一声“起!”诸位,这口小井生生的硬是被那刘秀用千斤之力扳倒了。霎时,甘凉的井水哗哗流出,刘秀与战马同时狂饮,顿时精神抖擞,精力倍增,便骑马继续西奔。此沟蜿蜒曲折,前行数里,却见分作了向北和向西两条沟,且沟内皆有路径。“何为生路?”刘秀勒马犹豫。此时,却见后面狼烟滚滚,旌旗猎猎,追兵即至,不及多想的刘秀便策马西行。西行不远是一座小桥,桥下溪水潺潺,一条小路没于山间,不知通向何处。真是无奈,“不妨还是到桥下避一避吧。”刘秀牵马下桥。“哎呀,不好!”这小桥仅能站下一人一马,空无遮拦,自东向西正好看得个清清楚楚。“苦哇,我还是继续奔逃吧!”刘秀叹道。刘秀正要牵马出桥,忽见一只大蜘蛛自桥上吊下,很快就在桥洞口织起了蛛网,一圈一圈,眨眼之间,一幅巨大的蛛网将桥洞遮了个严严实实。此刻,那追兵也在叉路口分作了两队,向西向北同时追去。那刘秀赖着这蛛网掩护,竟瞒过了追兵。眼看着追兵远去后,惊恐万分的刘秀慌忙牵马出桥,沿泉路狂奔而去……数年后,已是汉光武帝的刘秀未忘这段逃难的经历,就派人来寻找打听。此时,被刘秀扳倒的那眼井已成为四季长流的井泉,而那小桥已腐朽不堪。考察官员当即派人对井泉和小桥进行了整修,并分别起了拗口的名字。但群众只知与刘秀相关,就称作“扳倒井”和“刘秀桥”,传至今日。
再说桥下的那只大蜘蛛,后来就不知了去向。光武帝就让史官记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帝遭王莽奸贼追杀,奔至太行山中,忽遇蜘蛛神相救,后成大业……”春夏秋冬,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后那小庙年久失修,遭雨倒塌,竟无人过问。但庙旁却有了一个小山村,人称“靠山村”。百余年后,又天下大乱,英雄四起……这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从靠山村北过来了一队人马,当头的是一员武将,只见他虎背熊腰,丈八身材,面如重枣,唇若深脂,丹凤眼,卧蚕眉,一捋长髯飘在胸前,身跨赤兔宝马,手提青龙偃月大刀。各位,你定会猜到,此人便是英雄关云长。他身后跟着几十名亲兵小校,还有两辆马车紧随其后。此刻,正值午后时分,天上烈日炎炎,喷火吐热,亲兵小校一个个口渴冒火,疲惫无力。关公抬眼远望,只见此处山高林密,不知去路。此时亲兵传来话说: “汉寿亭侯,两位嫂夫人已觉口渴,想停下歇息。”是呀。也应该歇歇脚探探路了。于是,一行人停车下马休息,亲兵小校立即四处去找水。关公却是心急如焚,闭目暗思:自从大哥刘备在小沛战败,弟兄三人遭乱离散,至今未曾谋面。前时,他闻听兄长刘备远在河北,当即弃官挂印,辞别曹操,护送两位嫂嫂不远千里,北上探兄。他单枪匹马,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刚到河北界内,闻听刘备大哥已到汝南,当即南下。路上又闻三弟张飞在共城县北二十里筑城为王(即今拍石头乡张飞城村),便决定先寻到张飞,尔后弟兄二人再一道去找兄长刘玄德。一路匆忙,竟走到了这无水之地。此时,亲兵来报:此处无水。口渴无力的士兵和两位嫂夫人闻后不禁嘘声连连。
心中焦急的关云长丹凤眼猛睁,大喝一声“抬刀来!”两位亲兵立马抬出了那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大刀。只见关公竖刀就地一刺,顿见泉开水流,众亲兵欢呼不已,称此泉为“搠刀泉”。此时,探子来报,张飞驻扎于东三十多里的张飞城。只是道路难行,今天已难到达。关公闻后大喜,便传令在前面靠山村安营歇息,养足精神,明日再与三弟相会。此后,桃园三结义兄弟再相聚,建立了不朽功绩。关公以其忠、义、勇被历代王朝追封为王、帝、圣直至“盖天古佛”。后来,村人便建起了关王庙。靠山村后就改名为“关王郊”。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