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浴血幽地鸡公山(2)

2013/11/16 16:24:20 点击数: 【字体:

  波尔登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林业后,在鸡公山去世。

  -鸡公山上维尊严

  鸡公山开发之初,曾引发过一场国际官司,这就是清朝末年轰动朝野、引起中外广泛关注的鸡公山外人租地交涉案。

  事情还是"洋人"引起的。1903年以后,英、美、法、俄等国人士纷纷从李立生、施道格手里买地建房。短短两年内,鸡公山上矗立起27处各色洋房。骄横惯了的洋人们居然规定别墅区内不准华人行走,外国人在别墅区居留不准查其户口。一时之间,鸡公山成了洋人们变相的"公共租界"。信阳各界对此十分愤怒,纷纷提出抗议。湖广总督张之洞知道此事后,当即上奏朝廷。清政府责成湖北、河南两省的督抚出面交涉。张之洞和河南巡抚张人骏一面派人到鸡公山了解实情,一面与外国驻武汉领事馆交涉。清廷的大员们严正指出,各国商人在鸡公山购置私产,与中国和各国签订的条约精神不符;传教士购地之后又转手出售以牟取暴利,既违条约又违教规。清政府表示,外国人在鸡公山所买之地与其所建房舍,必须一律作价赎回。

  起初,洋人们没有理睬清政府的交涉,相反,他们继续四处购买山场,进一步大兴土木。但是,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让步。两年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拟定了《鸡公山租屋避暑章程十条》。根据这个文件,清政府将所有卖给外国人的山地尽数赎回,另划出923亩土地作为外国人避暑官地;所有洋房由中国方面估价赎回,再租给外国人避暑。这一举措总体上维护了鸡公山的尊严,维护了中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但清政府惧怕洋人,在把房舍租给洋人时,所收租金很低。鸡公山依然是洋人的天下,欧美文化在山上占据着主流地位。一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外国人纷纷撤离,这一状况才得以改观。新中国成立后,鸡公山重回人民的怀抱,豫楚融合而形成的信阳文化传统在山上恢复,但山上那一幢幢洋房别墅,依然见证了中华民族吸纳异域文明的那段历程。

  

  楼阁连云看不尽

  -山上最美是别墅

  在京广线上坐火车,很明显能觉察到鸡公山是一个分界点,以此为界,窗外的景物迥然不同。从鸡公山向南,山即便高大,也透着灵秀;而鸡公山以北,山再矮,也让人感觉伟岸。分界点上的鸡公山则两种风格兼而有之,就像大多数信阳人,既有北方人的粗犷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精明。鸡公山上的植物也是这样,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共生于这个南北过渡带上,形成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作为自然景观,这是鸡公山让人感觉到的最突出的与众不同之处。

  火车穿越鸡公山的时候,总会放慢速度,缓缓地上坡下坡。每次路过这里,我都努力地仰视窗外,希望能看见所谓的鸡公头,但每次都一无所获。整整 100年前,美国传教士李立生和施道格也许正是因为和我一样的好奇心而发现了鸡公山,由此招来西方各国有钱人在此大兴土木,建起各式各样的别墅。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构成了鸡公山独特的人文景观。100年后的今天,我觉得鸡公山审美的最重要部分已不是报晓峰上的鸡公头,更不是遍布山上的那些奇峰怪石、泉流溪瀑,而是这些掩映在绿草丛林间早已斑驳失色的幢幢别墅。(图3)

  从山脚出发,沿着平整的盘山公路驱车而上,10多分钟就能到达鸡公山山顶。与中原大多数的名山不同,鸡公山山顶部是相对平缓的开阔地,适于建房。正是这种独特的山势和地理位置成就了鸡公山非同一般的历史。

  远离城市的喧嚣,漫步在遮天蔽日的山道上,耳边是阵阵松涛,满眼是翠绿娇艳。鸡公山管理区宣传文化局局长周继伟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他在鸡公山工作了20多年,有他讲解,认识鸡公山就容易多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鸡公山的鼎盛时期。先后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老外上山圈地建屋,国内的资本家、地主、豪绅也接踵而来,营造离宫行院。每到避暑时节,住在山上的中外人士达3000人左右。'桃源真有新天地,十里风飘九国旗',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周继伟带着我们来到一幢古老的建筑前面。从外观看,这幢建筑的平面布局呈十字架形,显然是个教堂了。大门前设有钟楼,屋顶有一个大圆球,四周是线条明快的尖形玻璃窗,这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周继伟告诉记者,当年山上的热闹场面仅从宗教活动就可见一斑。就在这座小教堂里,从早到晚,不同国籍的教徒们用英语、华语等几种语言按排定顺序依次进行祈祷。前人刘邃真有诗为证:"钟声数点散晨鸦,礼拜堂前日影花。东岭西溪人络绎,喃喃都颂耶和华。"众多国家的传教士和教徒来到鸡公山,集中住在北岗一带,后来这里的别墅区称作教会区。

  我们正沿着高高低低的山路在北岗别墅群里寻觅,山雨却突如其来。一会儿工夫,天地间就变得一片迷蒙,眼前的幢幢别墅,模糊在携雨缠雾的水汽中,反而更有味道了。这些建筑独立成章,各成一体,有的小巧玲珑、轻灵素雅,有的浑厚庄重、粗犷自然。建筑形式有长的,有方的,有弧形的,有菱形的,有扇形的,有圆形的……有罗马式,有哥特式,还有中西合璧式。

  见惯了城市里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这里的每座别墅都能让你眼前一亮。我们不愿错过任何一个地方,每幢建筑都要仔细瞧瞧,即便裤管湿透也全然不顾了。

  北岗别墅区木秀林深,曲径通幽,烟雨迷离中的别墅区仿佛是神秘的艺术王国。别墅的外墙都是用条石、片石筑砌而成,厅前屋后大多数都设有用以休闲的券廊花园,主房有前后两个入口,房顶的烟囱上还雕刻着花纹。别墅内部,客厅、卧室、厨房一应俱全,几乎每幢别墅里都铺着深红色的木地板。据随行的当地同志介绍,这些别墅大多建于1903至1918年,现存有70多座,其中包括最初发现鸡公山的两位传教士的别墅。如今这些别墅中的大多数成了部队的疗养院。

  -美国大楼和瑞典大楼

  北岗别墅群的建筑有美、英、德、瑞典等多种风格,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美国大楼。如今美国大楼是鸡公山管理区的办公所在地,也是整个鸡公山风景区里最引人瞩目的建筑之一。这座3层大楼的楼体为石木混合结构,正面为券形廊柱,中间门廊凸出墙外,顶部筑一圆形小塔,楼前是宽阔的花园绿地……这座大楼建于 1915年,原本是传教士建的一所学校。当年,这所学校专门吸收外国传教士和教徒的子弟就学。

  距离美国大楼不远的铁路疗养院里,有一幢瑞典大楼,是瑞典人于1919年兴建的瑞华学校的校舍。此楼含地下室共4层,楼体呈"工"字形,墙面为青石砌就,四面坡屋顶,屋顶的阁楼开有"老虎窗"(气窗)。瑞典大楼墙体上端已经褪色的"中国铁路"标志,似乎在诉说着近100年来的世事沧桑。瑞典大楼前后都设有两米多高的石券廊,整个建筑巍峨壮观,典雅和谐,洋味十足。在铁路疗养院里,与这座瑞典大楼相对而立的还有一幢刚落成不久的大楼。这座大楼造型显然是在模仿西式建筑,但因为屋顶和墙体的颜色、材料差异太大,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在鸡公山上,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现代建筑的造型无论怎么看都比不上那些年近百岁的老别墅。

  这其中的原因,实在耐人寻味。

  -两座颐庐的故事

  除了北岗教会区别墅群,鸡公山顶还有中心区和南岗别墅群。周继伟局长告诉我,在这些别墅中,颐庐是最具特色的一幢。它坐落在一处陡崖之上,与报晓峰南北相望。在众多别墅中,它犹如鹤立鸡群。这幢是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第14师师长靳云鹗在1921年至1923年间建造的,建筑面积1274平方米,四层中西混合式结构。该别墅楼体平面是中国传统的"方正端庄"形,下面3层则有西式的券廊环绕,屋顶有两个造型别致的钟状塔亭,阳光下,金碧辉煌,光彩炫目。站在楼顶,鸡公山风光尽收眼底。1923年出版的《竹枝词》中对颐庐有这样的描述:"楼阁连云看不尽,堂皇毕竟让颐庐。"

  上个世纪20年代,靳云鹗到鸡公山避暑养病,目睹鳞次栉比的洋楼别墅,看到外国人趾高气扬,很是不服气。他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最漂亮的别墅,煞煞洋人的嚣张气焰。因为鸡公山顶当时是西方人的地盘,靳三番五次与洋人交涉,均被拒绝。靳云鹗自恃武力,强行在山顶破土动工。他还重金聘请京城一位曾经留洋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挖空心思要独树一帜,压倒各国建筑。颐庐竣工时,各地军阀均发来贺电,武汉军界还专门组织了参观团前来祝贺,许多外国使节也应邀前来参观。据说此举在当年大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后来"颐庐"又被称作"志气楼"。(图9)

  颐庐旁边还有一座建筑,形式风格与颐庐完全相同,只是小了一号,当地人称它"小颐庐"。关于这座小颐庐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颐庐建成后,一家颇有名气的戏班上山为靳师长演戏庆贺。靳云鹗被戏班中的一个女武生迷住了,屡屡示爱但均被拒绝。靳云鹗不愿用强,只好许下重金,留下戏班每晚唱戏。月余之后,戏班曲目唱尽,靳仍不放行。女武生提出:若要以身相许,请以颐庐为赠。女武生本想为难靳云鹗,借机脱身,没想到靳竟然满口答应,要再为她专门建一座小颐庐。据说后来女武生也就半推半就从了这位权倾一时的师长,而靳也未食言,果真又为她造了一座小颐庐。

  1934年2月,蒋介石调整第五次"围剿"的部署,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任命旅欧归来的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司令之权全面"整顿" 红四方面军撤走后的鄂豫皖地区。"剿匪"总部设在武汉徐家棚,前线指挥部设在鸡公山的颐庐。当时,张学良就住在当年靳云鹗金屋藏娇的小颐庐。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2006-08-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