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孔子与宋——“祖先之国 梦回之地”系列之一 宋国是孔子的“祖国

2013/7/31 10:47:50 点击数: 【字体:

 

    2008年大事特多,悲喜都有。喜的高潮是奥运,开幕式上,张艺谋完成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心愿——“抬孔子出来”。
 

  北京奥组委成立之时,季老告诉老谋子:“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到处你争我夺。中国向来是一个追求和平、和谐的国度,奥运会正是一个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伟大形象的机遇。”

  季老“抬孔子”之说引来激烈争论。“张式”抬法则一片赞赏之声,老谋子的“视觉盛宴”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开幕式上,有2008人击缶诵读《论语》中华彩文章,有孔子三千弟子手执竹简,曼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欢迎词,活字印刷的不断变化,三个“和”字贯彻始终,传递孔子的普适真理。

  这个全球最大的派对上,孔子成为没有露脸的耀眼主角。奥运官方网站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后,众多外国观众对开幕式上的儒学元素非常感兴趣,‘孔子’是奥运会开幕式后一天内谷歌搜索量最多的词语。”

  近代以来,儒家与孔子从门庭冷落,到一阳复始直至方兴未艾,经历了大落大起。时下,“孔子热”不仅仅局限于解读、阅读《论语》之热,还进入了实践层面。大的方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孔子学院。小的方面,祭孔盛典、尊师仪式竞相登台,民间推动“读经”、“私塾”运动如火如荼。“新儒家”学派欢欣鼓舞,要求恢复汉服、夏历,甚至希望以孔子生年为纪年的呼声,不时在媒体浮现。

  “孔子热”中,也有冷静者,如北大教授、著名学者李零先生,2007年“孔子热”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因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引发的大讨论。

  李零先生讲得很清楚,“去圣乃得真孔子”,他要打破知识分子两个梦魔: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所谓“东方之道德将大行于天下”,从而确认两条常识、常理:“孔子不能救中国,孔子不能救世界。”

  还原孔子,李零提出“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去意识形态化,去商业化”的原则,孔子恢复常人常态,方显露其真价值。

  其价值何在?不是作为道德先生,不是作为政治家,也不是作为宗教领袖。“他是当时学问最大的人。他是社会批评家。他是百家争鸣的开启者。”李零先生说。

  本系列将秉承这一原则,还原一个走下神坛的孔子与宋国(今商丘)的渊源。

  夏邑供着孔子的“老祖宗”

  “圣人之后”是鲁国大贵族孟僖子夸孔子的话,他临死时嘱咐两个儿子,向20多岁、刚出道的孔子学礼。他说:“孔子是圣人之后,先祖弗父何有让国之德,正考父有恭敬之风。圣人之后,虽不在位,必有贤达之人。孔丘就是贤达之人。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拜孔丘为师学礼。”他的话是很有影响力的。

  孔子与宋国,是何关系呢?

  宋是孔子的“祖国”——祖先的国家。这是李零先生的独特表述。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祖籍、出生地和居住地,三者往往统一。但即使古代,人口也有流动,李零所谓“祖国”,是指祖先世代居住国家。现代汉语中的祖国,则是以国籍认定为标准。

  宋国是何等国家?

  周灭商后,商纣王同母异父哥哥微子启受封立国于宋。宋是周代重要诸侯国,西周时是一等大国,战国降为二等小国。宋国是殷遗民集中之地,保存了殷商文化的传统,成为周文化主旋律中的“异族文化”。孔子先祖是宋国世卿贵族,到了孔子曾祖时,才避祸奔鲁。所以宋是孔子的“祖先之国”,鲁是孔子的“父母之邦”。

  宋国又是孔子的学礼之地,娶妻之地,还乡祭祖之地,周游列国行经之地。孔子多次谈到自己是宋国人、是殷人,对故国魂牵神往。宋国(今商丘)境内现有多处遗存,与孔子有关。

  孔子先祖世为宋卿,采邑在栗邑(今商丘夏邑)。他一生多次还乡,人们为纪念他祀先省墓,在夏邑建了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始建年代无考,但据志书、古碑记载,“直至近代还占地50亩,其建筑仿文庙之制,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左右两侧基本呈对称式,整个建筑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碑林、两殿、一厅。”孔子祖籍文化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副会长张今吾先生说。历史上,夏邑北临古黄河,金、元以降,数成泽国,再加战乱频仍,原来的还乡祠基本被毁。最近数年,才逐渐修复。

  2008年11月25日下午,记者和夏邑县博物馆馆长张帆女士一起从夏邑县城出发,来到距离县城7公里处的刘店乡王公楼村。孔子还乡祠就在该村,这儿供奉着孔子的“老祖宗”。

  一条新修水泥路在田野间伸展开去,路尽头,坐北朝南是朱红围墙圈起的还乡祠。路这样修有点怪,张帆女士直言“这就像长安街直冲着天安门”,搁古代叫“大路冲射”,路从正南方向直冲祠门,有点犯忌。

  进大门,只有一进院落,看去一览无余。一条甬路中间,立着一尊高大的孔子铜像,是1988年由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捐赠的。铜像后,是金碧辉煌庑殿式建筑大成殿,张帆说:“也只有孔家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据张今吾先生研究:“原来大成殿,是九脊歇山式,黄琉璃瓦覆顶。”现在大成殿,建于1995年,建筑规格未变,只是建筑较原来更高、露台更大。

  殿前甬路东侧,立有多通石碑。中间有一通重要石碑——清雍正元年(1723年)册封孔子五代王碑。是1994年春,学会从曲阜孔庙翻刻而来的。

  碑文大意是,清雍正元年,孔子五世祖木金父公被追封为肇圣王,高祖祈父公被追封为裕圣王,曾祖防叔公被追封为诒圣王,祖父伯夏公被追封为昌圣王,父亲叔梁公被追封为启圣王。

  原碑立于曲阜孔庙十五碑亭内,满汉文对照,字数很多,夏邑“克隆碑”,取其大意而已。“这是历史上皇帝以政府名义钦封孔子先祖唯一的一次。”

  曲阜十五碑亭中,除明洪武碑亭和永乐碑亭,全是金、元、清三代异族王朝所立。异族王朝深知,征服上策是征服人心,他们比汉族更尊孔(北京孔庙即为蒙古人所建)。清雍正时索性把孔子前五代都封了王,尊孔无以复加。

  进了大成殿,里面有孔子许多列祖列宗塑像。

  曲阜师大历史系教授郭克煜先生将孔子先祖从微仲衍说起,微子启死时儿子已亡,按殷代“兄终弟及”的传统,立其弟微仲衍,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宋盡公。

  再据《世本》记载:宋盡公(名共,约西周中期)—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名嘉,字孔父)—木金父—睾夷(字祈父)—孔防叔。

  孔防叔之后,则是孔子的爷爷伯夏—父亲叔梁纥—孔子。

  夏邑还乡祠大成殿后原本建有崇圣殿,建筑规格次于大成殿,所祭祀的,是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祈父四人。事实上,从孔子远祖微仲衍到孔子父亲叔梁纥,共十四代,从他的十世祖弗父何到祈父,这七代相传都葬在还乡祠附近。为什么夏邑还乡祠只祭祀这四人呢?

  “不祭祀正考父以前的远祖,是礼所止。不祭祀祈父以下的祖先,是因为他们不在这儿居住了。从祈父之子孔防叔开始,孔家从宋都商丘北上,搬到曲阜,所以他们归曲阜祭祀了。”张帆女士说。

  现在大成殿后,预留了一大片空地,便是将要建的崇圣殿所在。

  孔子“老祖宗”也是“圣人”

  鲁国大贵族孟僖子曾夸孔子是“圣人之后”,因为孔子两个祖爷爷都有“圣人”之称,一是十世祖弗父何,一是七世祖正考父。

  宋国是殷遗民封国,和商关系最密切,当时人们对商的认知,就来自宋。

  宋盡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弗父何,次子叫鲋祀。弗父何是长子,可以继承宋盡公之位。宋盡公却把君位给了弟弟炀公,弗父何不争。但他弟弟鲋祀不干了,杀掉了叔叔,想让哥哥当国君,哥哥让而不受,弟弟就自立为君,称宋厉公。

  这是当时的大事。弗父何两度让国,在古代这是被称颂的至德,是圣人之事。比如周文王(姬昌)大哥泰伯、二哥仲雍,因为三弟姬昌太有能耐,为了让他当王,大哥约二哥出走,到了南方吴越之地,断发文身,不再回来。孔子曾称赞不已:“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估计说这话时,他也想起自己两度让国的老祖宗弗父何,那是相当自豪。

  到了孔子七世祖正考父时,他连续辅佐宋国三君——戴公、武公、宣公,位在上卿,权高势重,但他愈发谦恭俭朴。《左传》记载正考父在一只鼎上自制铭文:“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侮。頗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什么意思呢?是说“我接受过三位国君任命,地位一次比一次巩固,威望一次比一次高,我一次比一次谦恭。第一次任命后,我在人前总低着头;第二次任命后,我在人前总鞠着躬;第三次任命后,我在人前总弯着腰,连走路都沿墙根走,然而谁也不敢侮辱我。我用这只鼎煮粥食粥,以此充饥糊口而已。”

  这只鼎后来成为孔氏传家之宝,鼎上铭文正是正考父留给子孙学习的。懂做事更懂做人,足见正考父情商很高。

  正考父还熟悉礼乐、爱好历史,具有突出的文学艺术才能。据说《诗经》中《商颂》就是由他校订整理的。孔子后来成为“当时学问最大的人”,或许源自正考父的过人才智。因为这两个老祖宗,孔子才被称为“圣人之后”,并被时人所重。

  正考父之子名孔父嘉,他是孔子六世祖,他名嘉,字孔父,不是姓孔名父嘉。自弗父何到孔父嘉,按西周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这是说,弗父何让国之后,其子孙仍属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孔父嘉时,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应别立一族。别立一族,就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自孔父嘉起,子孙有的就以孔为姓氏了。”原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匡亚明先生所著《孔子评传》中讲。

  孔父嘉贤而有德,是宋穆公托孤寄后的顾命大臣,当了宋国大司马(掌管军事)。他的太太是大美女,有一天在路上,被宋国太宰(宰相)华父督看见,华父督“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他看上了孔子的祖奶奶。

  当时,宋郑交恶,十年打了十一仗,老百姓怨声载道。华父督趁机说灾难都是出自孔父嘉这个管军事的大司马,把孔父嘉杀了,霸占了孔子的祖奶奶。宋国国君表示不满,也被干掉了。这是宋国历史上继鲋祀杀炀公后的第二起弑君事件。两起事件,都和孔子的老祖宗有关。

  孔父嘉死后,家道中衰。他的后代,“畏华氏之逼而奔鲁”,从宋都商丘北上,搬到鲁国曲阜。但到底是何人奔鲁,因为记载疏略,“有的说是木金父,有的说是孔防叔,都是猜测。”李零先生说。但支持孔防叔之说者更多一点儿。孔防叔奔鲁,家族地位已由卿降为士了。

  防叔奔鲁后,生了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公元前551年农历八月二十七,叔梁纥家传来响亮婴啼声,一个皮肤黝黑、骨骼粗壮、头顶中间凹四周高,上面还有些黑疙瘩(估计是婴儿胎脂)的小孩出生了。没人能想到,他长大后会成为“圣人”,而且比先祖中的“圣人”们更加伟大。(盛夏)【原标题:孔子与宋——“祖先之国 梦回之地”系列之一 宋国是孔子的“祖国】

  图为位于夏邑县刘店乡王公楼村的孔子还乡祠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8-12-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