绱傚娑鐎缂ù勭鈧鎷铏綊鍋熺姴鍔夊鏅崼嚍撮浠儰插鏃闁緞宀娿閵悽幃螞嬪搴枛橀挊缂凤拷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有关颜真卿的人文遗产浅说

2012/6/18 14:11:12 点击数: 【字体:


    颜真卿在唐朝为名臣。安禄山发动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破坏大唐帝国统一的战争,也是满足他个人称帝野心的战争,如果得逞的话,将是中国历史倒退若干年,而阻止安禄山得逞的,据文天祥的看法,是郭子仪、李光弼以及颜真卿、颜杲卿的力挽狂澜,这足以使颜真卿在中国历史上获得一席之地。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时,他以“安危仗老臣”的老臣身份,历仕肃宗、代宗、德宗三个皇帝。身为大臣,持正不阿,反对奸邪,从而一次再次的遭到贬斥,但他的威信却越来越高,以致连一心要害死他的奸相卢杞也不得不称赞他“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可以说他是在衰乱之际的一股稳定大局的力量。而在他一生的最后两年,被朝廷派为使节,劝叛将李希烈不要搞分裂,因之被拘禁两年有余,李希烈多方以死相威胁,劝他为自己所用,他却始终保持代表正义的气节,没有丝毫动摇的表现,写下遗书,自为墓志、祭文,从容就义。这给后世之人,每当国家民族危机之时,个人前途必须在保持气节或失节之间面临选择时,树立了榜样。因为具备上述三方面特点,在中国历史上对颜真卿的评价,无论新、旧史学家,都予以真挚的褒扬。
        
    我国自古就有赞美爱国英雄、节义之士对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的传统,赞美的方法之一是立祠纪念,使后代瞻仰遗容,阅读文献,知人论世,受到教育。颜真卿因为多次被贬,出任外官,在各地又有惠政及民,因此,他死后不久,就有多处地方为他建祠。虽历年悠久,世事沧桑,有些祠庙已毁于战乱之中,但考之历史及文献资料,仍旧可以指出其遗迹的大部分。这些可以归入我国的人文遗产中。
        
    颜真卿又是历史上名书法家之一,汉、晋、唐、宋是书法最发达的朝代,而人文之盛,成就之高,评书法家更推许晋、唐两代,有所谓“书学晋唐方古法”的评语,唐代虞世南、欧阳询(其子欧阳通)、褚遂良、许浩、张旭、怀素、柳公权、李邕等人继世而起,真是人才济济、翰墨如林。而宋、清两代评书法者,却多举颜真卿的书作为唐朝之冠。正因为颜真卿立朝为正臣,书法冠群伦,当时各地立碑,多请颜真卿书写。从今日尚可考见者看,他书写的名碑之多,可以说是空前的,后来的苏轼、米芾勉强还可以比拟,至于清乾隆帝,到处留下御碑,数量虽多,价值就差的远了。颜真卿书写的这些碑,可以说件件是精品。加上流传至今的《争座位》三帖,行书《祭侄文》,及《自书告身》、《朱巨川告身》等,乃是中国书法的财富,这是有关颜真卿人文遗产的第二部分。

        下面,就个人所能查到的,列举以上两类人文遗产的细目如下,有些略作说明。

  (一) 祠堂(包括家庙)部分:

  1、临沂五贤祠:共祀五人,即王祥、王览、诸葛亮、颜真卿、颜杲卿。虽为合祠,但就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言,除了诸葛亮,当属二颜。明王世贞在《弇州山稿》中曾有评论说:“天宝间,安氏(禄山)蹴天柱折,而力扶之者,郭尚父(子仪)、张睢阳(巡)、平原(真卿)与常山(杲卿)四耳,颜氏独擅其二。”此祠建于明嘉靖年,原名景贤寺,清乾隆16年,旨谕改为五贤祠。乾隆题一诗:“孝能竭力王览祥,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祠内曾建御碑亭储之。今祠尚存旧址,临沂市已重建五贤祠。

  2、费县双忠祠:建立于县城温河岸畔。祠前立有鲁公碑,为宋名词人秦观所书,碑阴又有《鲁公仙真记》,为米芾撰文并书丹。据考证,费县境内鲁公墓及鲁公碑,一是费县方城镇颜林村,有颜真卿、颜杲卿墓葬(所葬者是否二颜,尚有争议)石碑数幢。颜真卿故里孝悌里有后人为纪念二颜修建的双忠桥一座。北宋时期,这里建鲁公祠,后倾圮。颜真卿十一世孙颜安上出钱在费县城东重建。元大德11年,重修诸满二颜庙,改诸满里为忠义乡。立碑,碑阴有《重修两颜公庙记》,现碑不存,碑文载《陋巷志》。明代,山东布政使司左参议邵以仁为二颜立碑,亲撰碑文。今碑已毁,文载《费县志》。

  3、沂南常桑杭及颜氏谱碑:清乾隆24年(1759年)所修的《颜氏兰山支谱载》载,琅琊临沂颜氏族人“迁居沂州府兰山县长桑杭”(即今沂南县常桑杭),现常桑杭存有一幢清乾隆33年(1768年)建立的“颜氏谱碑”,有人考常桑杭一支系颜思鲁三子颜勤礼之后,为颜真卿嫡裔后代。至今仍有颜性聚居较多,当为颜氏家族后裔居住地之一。

  4、长安的颜氏家庙及颜真卿墓:据《旧唐书·颜真卿传》:“贞元元年间,陈仙奇使护送颜真卿丧归京师。”唐,殷亮撰《颜鲁公集行状》:“(贞元元年)十一月,付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宋留元刚编《颜鲁公年谱》所记与《行状》同。颜杲卿殉难后,葬于东都(洛阳),后其子泉明觅得其尸,归葬于长安。

  颜氏有家庙,据《颜氏家庙碑》载,系颜惟贞死后就故宅改建(此故宅始自颜师古,在长安敦化坊),碑后额特有一小段文字说明:“高祖记室君(颜思鲁)国初居此宅,虢州君舍人君侍焉,堂今置庙地……后堂……今充神厨。少保君堂,今充斋堂,厅屋充亚献终献斋室。”然此家庙,唐末已称颜鲁公庙。李复言所撰小说《辛公平上仙》载:“于是分兵五处,独将军于亲卫馆于郊野。”后长安鲁公庙似未重建。

  5、河南偃师的颜鲁公墓:据《偃师县志》载:唐德宗贞元元年,宰相……颜真卿被李希烈杀害,葬于县东汤泉村南。该地确有此墓,墓前石碑两幢,均系清乾隆年间立。

  6、江苏句容的鲁公祠及颜真卿墓:鲁公祠原名颜坟庵,据南宋时期《景定健康志》、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载:颜真卿被害第二年,其二子奉诏护丧归葬后颜(今句容境内虎耳山),颜鲁公祠建在墓旁,祠堂遗址仍在。

  关于颜真卿墓,据以上引资料共有四处,即今西安市凤栖原、费县颜林村、偃师汤泉村及句容虎耳山。然而费县墓,据其县史志办的人员研究,系属于招魂葬或衣冠葬,该地有此习俗,称“请空陵”。葬偃师之说,出于米芾《鲁公仙真记》:有贾人至罗浮山,遇二道士,请其代寄家书,地址为“至洛都偃师县北小颜家”,及访之,则茔也,守冢苍头识其字迹为真卿所书,白公家人,家人开圹发棺,棺内已空矣。这是小说家之言,表明颜真卿已尸解仙去。清乾隆南巡时,遣官致祭,清人不敢表示怀疑。葬句容说亦有地方志为据,近又有人研究,可继续探讨论证,然而,仍以葬长安说为可信。

  7、南京的颜鲁公祠:又名放生庵,位于六朝胜迹清凉山下。唐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以“帝王之德莫大于生”为题,向皇帝《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表达他忠君爱国爱民之心,皇帝欣然依奏。次年颜真卿奉诏建放生池,南京五龙潭放生池亦为鲁公所建。唐元和年间(806821年),后人建放生庵,祭祀鲁公。以后历代不断加以修 ,至今碑刻仍完好无损。现颜真卿纪念馆设在鲁公祠内,并向世人开放。

  8、其他各地当时所建的祠堂,据文献记载有下属几处:

  (1)江西抚州:宋曾巩有《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又周必大《归庐山日记》:“余见颜鲁公碑(指麻姑仙坛记)、鲁公塑像在祠堂中。”

  (2)浙江湖州:上引米符文“元祐三年九月,途游吴兴,始睹郡人鲁公之祠”。

  (3)陕西同州:宋唐重(见后之《颜鲁公奉使帖石刻上跋文:“重既摹公之像于蒲,绘而祠之”。

  (4)四川之蓬州离堆:宋唐庚《离堆颜鲁公祠堂记》:“元符二年(1099年),余友强叔来尹是邑,始为公作祠堂于其(指离堆刻石)侧。”离堆在今四川南部县。”

  (5)湖南祁阳浯溪元颜祠堂:这里是合祠,即颜真卿、元结的祠堂。宋许永《祁阳颜元祠堂记》记载南宋绍兴21年谒祠及观浯溪《中兴颂》摩崖刻石之事。今湖南祁阳已建以《中兴颂》为中心的旅游点。

  (6)江西吉州:宋欧阳守道《吉州颜鲁公祠堂记》:“宋咸淳之四年(1268年)古勋孙君洙为州通判,创公祠堂于厅事之西”。

  (7)河北正定:《正定县志》载,该县曾有一颜真卿、颜杲卿的双忠祠,今已不存。

  此外,江西鄱阳县有颜范祠,合祠颜真卿与范仲淹。浙江吴兴市岘山有三贤祠,合颜真卿、苏轼、王十朋。海宁县有双仁祠,合祠颜真卿、颜杲卿。河北旧元氏县(属大名)白石山有三颜祠,祀颜杲卿、颜真卿以及杲卿之子季明祔之。

  这些祠堂,多已不存,虽然各地不一定都具备重修的条件,但山东陵县,如今以东方朔画赞碑为中心修建了一组建筑,名为文博苑,实同祠堂。1985年6月完工,这座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位于城西南古唐城下,内容包括正殿颜公祠等,保存的主要文物俗称"颜子碑,全名"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撰文,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碑为四面刻,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每行十三字,碑正文均为大安楷书,阳额篆书、阴额隶书,碑文字大六公分,碑额字大十公分,共一千零七十三字,属国家一级文物藏品。该碑唐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四)建于古厌次城(今陵县神头镇)的东方朔祠庙内,元代时迁至县城,现陵县文博苑内建双层飞檐六角封闭亭珍藏。整个建筑群琉璃金瓦盖顶,雕梁画栋,玉栏回廊,结构丰伟。人文遗产的保护与修复,这种办法值得参考。
  
        (二) 碑刻部分:

  1、由颜真卿撰文并且书写的。

  (1)郭氏家庙碑:正(楷)书,原藏西安府布政司署。有碑阴,书34行,行书。颜真卿自书官职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

  (2)扶风夫子庙残碑:碑不全,仅存一石。正书。原藏陕西华州。自书官职仅存9字:“司员郎琅琊颜真卿书”。

  (3)臧怀恪碑:正书,原立于陕西三元县臧怀恪墓前。自书官职为“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

  (4)麻姑仙坛记:正书,原碑在江西南城县,为大字本,后又有小字本传世,宋黄山谷以为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

  (5)宋璟碑:正书,原碑立于河北省沙河县宋璟墓前,不知何时倒入土中,明万历年间沙河令方思道掘出,熔铁贯断裂之碑。此碑为四面碑,两面一侧为碑文及铭均正书。另一侧名《碑侧记》,所记为宋璟轶事,约700字,亦正书,字较小。今《四库全书》本《颜真卿集》未收《碑侧记》。碑中自书官衔为“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

  (6)八关斋会报德记:正书,原碑在旧归德府(河南商丘市)南门亭内。碑文至清代,已毁没109字,因为唐会昌灭佛时,分遣御史至各地毁佛寺之碑,地方官凿坏若干字,使倒卧在地上。此碑之字,每个二寸见方,与《中兴颂》、《东方先生画赞》并为稀世少有之大楷。特为后世书家所重。自书官衔为“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

  (7)元结墓碑:正书。元结为河南鲁山人,此碑先在青条岭(在县城东北30里),后所见拓本为鲁山李居来家所藏,碑文剥泐不少。自书官衔为“今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

  (8)李玄靖先生碑:为四面碑,正书。原藏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中。宋高宗绍兴七年五月,大风,折此碑。后人扶起。又不知何时毁去。今藏于玉晨观中之碑,乃是复刻。较原文文字错讹者70余处。清代碑碎为20余片,有的用以垫床、支灶、砌地、铺阶,少量为民家供在书案。完整之字766个,缺839字,后得宋拓本,补其缺后重刻,以亭覆之。自书官衔,字已残缺,为“(金)紫光(大)夫、行湖州刺史、上国柱”。字已残缺。

  (9)殷府君夫人碑:为四面碑,正书,字径3寸较八关斋碑尚大。原藏洛阳玉虚观,当时称道居寺(人或以为即道纪司)天王殿前。今碑文字不全,缺碑侧所书之字,又《颜真卿集》不载此文,无法校补。殷夫人为颜真卿姑母,玄宗开元25年卒,26年葬,此碑立于代宗大历末年,当时离夫人之死40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撰文并书。署名与其它碑不同,为“第十三侄男、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国柱、鲁郡公”。又,碑文开头一句是“君号六定,琅琊临沂人也。”称姑为君,不称夫人,甚奇,直署其籍为“琅琊临沂”,较《扶风夫子庙碑》更为明确。可知《旧唐书·颜真卿传》称颜真卿为琅琊临沂人是有根据的。此碑宋时入土,清代才又出土。不知何以文字残缺如此之多。

  (10)颜氏家庙碑:即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之碑。正书,为四面碑,碑后额正书10行,共90字,碑于德宗建中元年七月初刻完。八月颜真卿升迁太子太保,十月二子、三侄均封县男(五等爵最后一等),故又续刻此事于后。此碑虽是为其父亲立碑,实则上及族谱,下及子侄封爵,记述详细而有序,故后人称为家庙碑。碑中详记颜氏自曲阜迁临沂之人,谓“(颜)盛……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颜盛时(魏晋),地属琅琊华县,唐时华县已废,并入临沂,故颜真卿直书临沂。碑藏于西安府学,今已入西安市碑林。当中,因五代之乱,颜氏家庙毁坏,此碑倒于郊野,宋太平兴国年间,迁于府城。自书官衔为“第七子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

  (11)颜勤礼碑:正书,四面碑,存正书三面。原碑立于长安,宋元佑间石佚,1922年重出,现藏于西安碑林。颜勤礼为颜真卿的曾祖父,碑中言,颜勤礼的祖父颜之推始自南入北,为京兆长安人,但碑的开头,仍称颜勤礼为琅琊临沂人,可见颜真卿提到籍贯时,多称郡望。此碑字迹完好清晰,为颜真卿71岁时所书,被推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之一。

  (12)谒金天王神庙祠题记:正书。金天王为西岳华山之神,碑在陕西华阴《华西颂碑》右侧。题字四行,每行25字。字形较大,类于摩崖刻石。

  (13)鲜于氏离堆记:正书。刻于四川今仪陇县新政镇离堆山伸出嘉陵江的山石上,为摩崖刻,共800余字,每字二寸余见方。清道光年间,吴梁杰访得于离堆崖下,只残存50字。

  2、由他人撰文或命题,颜真卿书写的。

  (1)多宝塔碑:岑勋撰文,颜真卿书,正书。额失拓,原藏于西安府学,今在西安市碑林。据宋赵明诚《金石录》言,多宝塔为僧楚金所造,中藏楚金手写《法华经》。此为颜真卿早年所写的碑,字较小,明王世贞评之为“结法尤整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自题官衔为“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此碑书于肃宗天宝十一载,时年44岁。

  (2)东方朔画赞碑:正书,四面碑,晋夏侯湛撰文,颜真卿书。碑阴为颜真卿撰文并书写,极有史料价值。原碑存于山东陵县,因碑高一丈一尺二寸,自来拓碑者只能拓其下半,故下五截字迹模糊。今碑已另立,全碑清晰。自书官衔为“唐平原太守”。碑阳碑额为隶字,均颜真卿书。

  (3)祖关:或称颜公书“祖关”二大字。隶书。字径三尺余,据说颜真卿的隶书,除了东方朔画赞碑阴的题额外,仅存者为此二字。原题于江西吉安净居寺。寺内旧有颜真卿题名,后已失去。当时(代宗大历二年),颜真卿为吉州别驾。而《唐书·颜真卿传》不载颜真卿为此官。清代翁方纲有诗咏之,其中有句云“:西江鲁公题石二,其一丙午(大历元年)匡庐阴。”今庐山题石,从未见金石家著录,想早已轶失。

  (4)逍遥楼:三大字,正书,每字径二尺七、八寸,在广西临桂,鲁公一生未去广西,当是应当地人索书而作,题字年月已不可考。

  (5)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左行正书,为摩崖书,刻于湖南祁阳浯溪旁的山石上,其后刻有宋黄山谷跋文及七古长诗。自谓“……请予赋诗,老矣不能为文,偶作数语,惜秦少游已下世,不得此妙墨,划之岩石耳。”但秦少游本已有写张耒之诗咏《中兴颂》的写本,中有句云:“水部(元结)胸中星斗文,太师(颜真卿)笔下龙蛇字。”评价极高。因摹打次数过多,石已残缺,今当地已加以保护。

  (6)干禄字书碑:正书,为两面碑,碑的下截段缺。干禄字为颜真卿伯父颜元孙撰,主旨在辨别字的规格写法与俗写法及通用字,因为唐代有以书法取士的一科,习摹干禄字熟,可以登科,故取名为“干禄”。颜真卿诸碑皆大字,只此碑为小字。碑原在湖州,后翻刻于四川潼川,今唐大历刻石真本不传,所传为蜀本(唐文宗开成四年刻)。自题官衔为“第十三侄男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

  颜真卿所书碑刻、石刻,今存者有人著录尚有数十种,我们考证仅有以上19种。此外,近代发现的二种,即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湖北襄阳汉水堤岸出土的《唐故太中大夫守新定郡太守张公墓志铭》及河南洛阳北邙山出土的《高夫人张氏墓志》,疑为伪刻(二墓志见《中国书法家鉴赏大词典》)。
  
        (三) 书帖及其他墨迹:

  1、书帖:

  (1)与郭仆射书:亦称《争座位帖》,草书,共七纸,原藏京兆安家,后有刻石,吴中复为吴兴太守,谓安刻不佳,又摹刻一石。又有米芾临本。所谓争座位,因郭子仪大破吐蕃归长安,诏百官,朝臣为兴道之会以欢迎之,这就有一个文武官的坐次问题,时郭英乂为定襄郡王,左仆射,他为了谄媚声势显赫的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安排八座尚书的座位在鱼朝恩之下,颜真卿作此书,论郭英乂违反旧制。因纸上作书,有小字添改处,不拘泥程式,书写极为自然。苏轼评为“信手自书,动有姿态。”今传世本,除了上面举出的两刻石、一临本外,尚有北京本、戏鸿堂本、嘉善魏氏本及关中本。今藏于西安碑林的为关中本。

  (2)蔡明远帖:行书,传世为墨迹本、纸本,全文104字,曾为米芾鉴赏,今《颜真卿集》中收有其文。

  (3)刘中使帖:亦称《瀛洲帖》。行书,共41字,墨迹本,蓝笺本,宋《宣和书谱》曾著录,《颜真卿集》中有其文。

  (4)送刘太冲序:行书,一页,163字,《宋宣和书谱》、米芾《书录》著录,墨迹本,纸本,罗振玉有影印本。《颜真卿集》中有其文。

  (5)竹山堂联句帖:真书,298字,字较大,墨迹本、绢本,或谓系旧临本,故有人认为非颜书。此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颜真卿集》中有此联句诗。

  (6)江外帖:草书。收于《三希堂法帖》中。未知来历,颜集中亦无此文。

   2、其他墨迹:

  (1)祭侄文:行书(行草),墨迹本、麻纸本。因其中有涂改之处,或称祭侄文稿。此稿之书法,为历来书法家所称赞。此件曾藏于宣和内府、清内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元代鲜于枢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二”(第一为王羲之《兰亭序》)。

  (2)朱巨川告身:正书,告身实为任官之凭证。需经过数道手续,然后上门下省、给侍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后,然后授旨而奉行。告身上有小字观者、省者、审者的官员名字。告身全文,及“奉、如右、牒到奉行,年月日”,均用大写书写,当时多求善书法者书写。朱巨川两《唐书》无传,赖此告身知名于世。此告身不详其流传来自何处,米芾《书史》谓从灌园人手中买得。因直书于绢纸,比刻于碑上者更能显示颜真卿书法的本来面目。

  (3)颜真卿自书告身:正书。此告身《宣和书谱》及米芾《宝章待访录》均为著录,卷尾有南宋米友仁鉴定跋,明董其昌刻于戏鸿堂帖中。后二告身均收藏于乾隆三希堂中。

  (4)颜鲁公奉使帖:行书。有唐重跋,为正书,后刻石,藏于陕西同州府学。这是在颜真卿被李希烈拘禁后所书,类乎遗嘱。帖的最后为两句诗:“人心无路见,行事只知天。”《墨林快事》对此有评语:“丁此遇而后完大节于八十之年,公即无心以自表暴,而天若有以就之,又何恨乎!”唐重曾为建祠堂以贮存。金兵破永兴军(今西安市)时,唐重殉难,不知此石流落何处。

  (5)裴将军诗:单刻帖,草字,另有墨迹本,似据此帖摹成。《颜真卿集》中虽收有此诗,然帖不见于北宋著录。疑书者伪托颜真卿之名。

  按,《颜真卿集》中,所作墓志铭尚多,应该有一部分为他所书写。又集中所收帖文甚多,多数为百字以下的短帖,是否有原件及刻石存世,我们简陋,无资料可据者未予考证。黄本骥编颜集时,谓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宋徽宗宣和内府藏颜真卿书碑刻拓本及真迹,有800多件,恐怕未必都是颜书。黄本骥时,谓拓本和真迹有70余种,观其外籍《书评分论》,其中亦真伪交杂,且当时未必全存。《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卷内收52种,比较接近真实,然亦杂有后人摹写者。我们只举出30件,主要原因即不敢以讹传讹。(原标题:有关颜真卿的人文遗产浅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山东省情网 2012-04-10 作者:薛宁东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ㄥ喕缁辨棃鏌″搴″箲闁逞屽墾閹凤拷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嗘嫹闂佽楠哥粻宥夊垂濞差亜鏄ユ繛鎴欏灩鐎氬鈧箍鍎遍幊搴綖閿燂拷闂備礁鎼悧鍡欑矓鐎涙ɑ鍙忛柣鏃傚帶缁狙囨煃閳轰礁鏋ら柛搴嫹濠电偛鐡ㄧ划搴ㄥ磿閵堝棙娅犻柣妯款嚙缁狀垱绻涢幋鐐电焼缂侇噯鎷�濠电偞娼欓崥瀣嚌妤e啫绠熼柛鎰ゴ閺嬫牠鏌曟繛鍨姎闁哄倵鍋�缂傚倷鐒﹀褰掓偡閵夆晛鑸归柟缁㈠枛缁€鍌涖亜閹哄棗浜鹃梺纭咁嚋閹凤拷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闂備浇顫夊妯兼崲濡ゅ拑缍栭柛鈩冪☉閻鈧箍鍎遍ˇ钘壝洪敓锟�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闂備線娼婚梽鍕熆濡í缂氶柛鎰靛枟閺咁剟鏌ㄩ悤鍌涘 婵犵數鍋涢懟顖炲疮閸喚鏆﹂柨鐔哄У閸庢垵銆掑锝呬壕闂佺ǹ瀛╃划宀勵敊韫囨稒鍊烽柤纰卞墻娴煎姊绘担绋跨骇闁搞劌鐖奸獮鎰緞鐏炴儳纾梺璺ㄥ櫐閹凤拷305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傚倷绶¢崣搴ㄥ窗濮樿鲸顫曟い蹇撶墛閺咁剟鏌ㄩ悤鍌涘450008
闂備焦妞垮鈧紒鎻掝煼閹焦绂掔€n偅娅栭梺璺ㄥ櫐閹凤拷0371-86663763 濠电偟顥愰崑鎰叏瀹勫府鑰块柨鐔哄У閺咁剟鏌ㄩ悤鍌涘0371-86663763 闂備焦鐪归崹钘夅缚瑜旈幃鍝勨枎閹惧鍔峰銈嗘⒒缁垶顢曟禒瀣叆婵炴垶鐟崝顪緃enan163@163.com
闂佽崵濮烽崑鐔风暤閹垫湢濠电姰鍨奸鎰板箯閿燂拷11032303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