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大枣:甜蜜产业待完善
2012/8/22 16:11:0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丰收的喜悦
初秋,正是灵宝大枣即将成熟的季节。站在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村头的了望台上,放眼望去,数千亩枣林一望无际,挂满枝头的一颗颗大枣,似一粒粒珍珠惹人喜爱。
今年是大年,也就是丰收年。走在自己的枣园里,58岁的杨罗弟喜上眉梢。去年,他家的十几亩大枣收获5000多公斤干枣,家里仅大枣一项就收入8万多元。
今年,杨罗弟扩大规模,承包了四五百亩沙地,全部种上了枣树。尽管大部分枣树还不到挂果期,但保守估计,他家今年干枣产量也有两三万公斤。也就是说,杨家今年的大枣收入将是去年的两到三倍。
有着同样喜悦的不止杨罗第一家。在后地村的5000多亩大枣示范基地里,有2000多亩今年都已挂果。据杨罗弟的估计,全村今年将产干枣将近200万公斤,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价格,村里今年的大枣产值也超过1600万元。
“灵宝10万亩大枣,除去这几年新发展的部分,有3万多亩今年都获得了丰收。”据灵宝市林业局副局长介绍,去年,灵宝大枣总产量达1400万公斤,年总产值1.4亿元。“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今年是丰收年,大枣的收入将远远超过去年的数字。”大枣产业的不断发展,让灵宝市各级主管部门喜不自禁。
灵宝大枣的甜蜜生活
灵宝大枣文化堪称源远流长。其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武则天时期。相传武则天就因为喜爱黄河气势豪迈、枣林风光宜人,才在灵宝后地修皇城、建行宫。如今在灵宝,皇城的根基还依稀可见。同时,在灵宝是大王镇老城、后地等村,目前仍存有明清年代的枣园3000多亩,这些数百年的老枣树生长旺盛,单产干枣仍在 120公斤以上。
灵宝大枣又称“灵宝圆枣”“灵枣”,是灵宝枣区群众多年栽植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易管理、寿命长、效益高等特点。枣树在种植后3年可挂果,7年进入盛果期。据灵宝市质检局提供的材料,每百克鲜枣中含有维生素c56毫克、维生素pp184微克,粗蛋白质2.26克,粗脂肪0.4%,可溶性糖28.8%,粗淀粉小于1,热量292千卡,并含有磷、铁、钙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
果大、核小、肉厚、汁少、色艳、味甜、肉质松软、稍有清香、品质上乘……灵宝大枣的众多特点正使其驰名中外。在2000年中国经济林协会召开的红枣会上,灵宝大枣被评为制干品种金奖;2001年,灵宝市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大枣之乡;2004年,灵宝大枣被批准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曹靖华先生曾写诗称颂:“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鲁迅先生也称赞灵宝大枣“品质极佳,为中南所无法购得”。
据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近几年,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了建设10万亩灵宝大枣基地的项目规划,并迅速得到了落实。到2004年,全市大枣种植面积94872亩,年总产值1.4亿元,枣区群众仅大枣一项人均收入1100元,站人均年纯收入的48.2%。大枣,已经成为枣区群众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离产业化发展有多远
提起大枣的产量,无论是种植大户杨罗弟,还是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均抱有一丝遗憾。这种遗憾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源于大枣的种植面积。
1999年以前,灵宝大枣的种植面积仅有4万多亩,至2000年,当地才提出了建设10万亩灵宝大枣基地的项目规划。这几年大枣种植面积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大枣挂果慢,而且进入盛果期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新开发的枣园仅有少部分挂果,而且产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灵宝大枣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也许是产量并不是十分多而且产品质量好的原因,多年来,灵宝大枣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有人担心,一旦灵宝10万亩大枣都进入盛果期,其主打产品干枣的销路依然还会顺畅吗?
不言而喻,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靠大枣加工项目的发展来拉长产业链条。但据记者了解,目前,灵宝市大枣加工企业寥寥无几,除了大枣露产品稍有起色,其他如枣片等产品的加工仅限于探索阶段。总得来看,灵宝大枣的加工,依然处于简单包装的初级阶段。即便如此,不少采访对象反映灵宝大枣包装略显粗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销售和价格。
产业化格局的缺陷同样也给当地质检部门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据灵宝市质检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获得原产地保护之后,灵宝大枣产品经过申请,将可使用原产地标志,而原产地标志只有企业才能申请使用。在这一点上,灵宝市相关企业少之又少,当地大枣的包装销售,大部分还是依靠农民自己或者经纪人的简单包装处理。如何利用好原产地保护标志这一金字招牌,为灵宝大枣进一步打开市场服务,已经成为相关职能部门颇感棘手的一件事。
显然,一项没有加工甚至深加工的产业,充其量也只能是用一条腿在走路,灵宝大枣何时能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其产业化发展何时才能取得新的跨越式发展。(原标题河南灵宝大枣:甜蜜产业待完善)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豫西特产网 原文时间:200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