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外国人的眼中,枣是上帝赐予中国人的“圣果”。枣是酸枣的变异类型,酸枣是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而我们现在所吃到的枣,则是祖先从野生酸枣中选优加以培育而来的。洛阳是枣的原产地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史。“八月剥枣”,曾经是一项重要农事;“八秋食枣”,一直是一项重要民俗。
1 河洛之间枣成林
洛阳地区多野生酸枣,据《述异记》载,传说上古之时,洛阳下过酸枣雨,无数的酸枣像雨点那样从天上洒下来,于是大地上就长出许多野酸枣。酸枣当中,那些特别小的品种是野酸枣,而大枣是用野酸枣培育的。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历法,编著于夏都二里头地区。枣的名称也第一次在这部经典中出现,其文曰“八月剥枣”。“剥”是采摘和收获的意思。这说明,四千多年前,洛阳人已开始食用栽培枣。
在古代,枣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五果”,如《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五果:枣干、李酸、栗咸、杏苦、桃辛”。枣是水果,还是“木本粮食”,和米、面同等重要。据《战国策》载,洛阳人苏秦曾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
据《四民月令》记载,东汉洛阳田庄皆植枣。当时在枣的栽培上非常重视品种的选择。北魏《齐民要术》中说古人“常选好味者,留栽之”,即进行品种选优和驯化栽培。于是,洛阳就产生了枣的优良品种。据《洛阳伽蓝记》载,北魏华林园,“景阳山南有百果园,果列作林,林各有堂。有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枣”。
古代的帝王们则把枣作为富国强民的工具。北魏均田制规定,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齐民要术》说:“旱涝之地不任稼者,种枣则任矣。”《全唐文》卷一七三说,唐朝开元时寿安(宜阳)、永宁(洛宁)“桑枣成林,逆旅分区”。
大灾之年和非常时期,枣也确实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灭掉金朝。当年夏天,南宋实施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的军事行动,大军从合肥到开封,再到洛阳,中原大地白骨相望,杳无人烟,田野里只有劫后余生的桑枣。八月一日,宋蒙两军会战于洛阳,宋军大败,主帅徐敏子负伤,带仅存之三百多人,食桑叶两日、食枣七日,九日后退到宋朝的光州。
明清时期,伊阳(汝阳)是豫西地区的产枣大县,至今该县仍有不少古枣树。
2 每逢佳节必食枣
枣是滋补佳品,民间早有“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之说。在传统食品中,枣粽子、枣年糕等各种糕点,别具风味。枣还可加工制成蜜枣、醉枣、枣罐头等食品;并可配制枣醋、枣汁、枣酒、枣茶等饮料,或制成枣泥、红枣香精等加工食品的配料。在龙门石窟药方洞中,还有用枣泥治病的药方。
在洛阳的民俗中,枣又象征吉祥与幸福,是庆典上的必备之物。最常见的习俗便是婚礼上关于“早立子”的祈福,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新婚夫妇的床头被角放上几颗枣和栗子,取其谐音“早立子”之意,以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包水饺、吃水饺是洛阳除夕的重要活动。一般包三种饺子,一是荤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验岁的,包上红枣,初一早晨吃。
在洛阳,人们把六月初一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加上红枣的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以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洛阳民间重阳节有吃花糕的习俗。花糕以面蒸做,双层中夹以枣栗之类果品。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洛阳腊八节吃腊八粥极为普遍。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中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登。
腊月二十三为祭灶日。祭祀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一般用的是麻糖、枣等,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上天言好事。
中秋节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枣更是必备的水果,因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食枣是祈盼全家团团圆圆。
3 丝路传去红枣香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汉唐时期,枣作为友好使者,走向了世界。
起初,枣先是传到与我国相邻的朝鲜、俄罗斯、阿富汗、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及泰国等地;随后向欧洲传播,沿着丝绸之路被带到地中海沿岸各国。枣在美国栽培较晚,是1837年由欧洲传入的。
虽然枣现已传播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除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有少量栽培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无经济栽培,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出口国。
枣对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它是雕版印刷术的载体。唐代洛阳诗人杜甫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诗句,记载了当时人们将碑刻铭文转刻在枣木上进行复制的情况。洛阳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云:“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可见此时洛阳刊刻文学作品之风已盛,这些印版均为枣木的。
目前,洛阳南部和西部山区仍分布着许多酸枣树,通过嫁接改良,可生产优质大枣,并形成规模化的优质枣生产基地。我们有必要认真整合洛阳枣文化资源,重新叫响“洛阳枣”品牌!(郑贞富)(原标题:红枣枝头迎秋风——略谈洛阳的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