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省许昌市世纪豪嘉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豆香味扑鼻而来,整洁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工作着。
“政府下大力气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从根本上保护了许昌腐竹的品牌。”该公司副总经理苏粮博告诉记者。“以前许昌腐竹名气虽大,但占领的只是二、 三级市场,售价每公斤也只有10元左右。现在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面向一级市场,每公斤售价达到44元,按每年2万吨的产量计算,仅价格一项每年就能多收 6000多万元,况且在今年金融风暴的当头,我们的销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四成多。”
质量不佳害品牌
腐竹加工业是许昌市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北京、山东等地,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左右,被誉为“腐竹之 乡”。许昌腐竹外表浅黄色,光泽、色泽均匀一致,形态呈细条状,质地细腻,香气纯正,口感滑嫩,味道醇香,是集环保、营养、保健为一体的绿色食品。
许昌腐竹虽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但都是采用传统土法,凭感觉、靠经验操作,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产品包装不规范。这造成许 昌腐竹产品质量差、卫生不达标;更有甚者,个别商户为追求私利,曾在生产过程中掺加非食用物质,严重影响了许昌腐竹这一优势产业的发展。
另外,部分外地生产企业假冒许昌腐竹现象严重,使许昌腐竹的声誉一度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治理整顿不手软
为了保护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产业,重塑许昌腐竹的品牌形象,许昌市政府把对腐竹产业的治理整顿作为市政府监管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在整 顿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的工作思路,实行“四统一”标准,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装潢、统一注册商标、统一防伪标示”。
2006年,许昌市建立了河街腐竹生产园区,吸引全市腐竹生产企业入驻,使腐竹生产走上了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现已建成9条机械化腐竹生产线,大大提高了腐竹生产的质量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为提高产品质量,许昌市还建立了目前全国唯一的豆制品专项检测机构———许昌市腐竹质量检测中心,严格实施腐竹批次检验和定期抽检制度,对产品 的质量从感官要求(色泽、香气和滋味、形态)到水分、蛋白质、脂肪等方面实行严格把关,做到生产一批,检测一批,上市一批。自2004年以来,共检测腐竹 样品3312批次,其中3277批次合格,合格率达到99%。
为了保证许昌腐竹产品的质量,许昌市质监局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对腐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腐竹地方标准》、《腐竹生产工艺 规范》、《流程操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在生产区域布局规划上出台了《腐竹产业园区化生产建设规划》、《腐竹企业生产区布局标准》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 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重点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明确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对企业选用的原辅料也做了严格规定。
规范发展闯出路
为把腐竹产业做大做强,许昌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研制开发出腐竹生产专用锅炉等30多台(套)新设备,实现了生产流程机械化,使产品质 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他们还适时组建了河南质源豆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集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松散型的利益关系,为农户提供原材 料、资金、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辐射和带动起4000多个腐竹加工户,在43个行政村建立腐竹生产基地,采取入股、联办等形式建立规模在200万元以 上的示范厂家35个。
短短几年间,“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使该县的腐竹加工从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大产业。
据统计,该市452个行政村有61个成为豆制品生产专业村,4000多家农户成为豆制品生产专业户,豆制品加工年产值5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3000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腐竹生产集散地。
近日,有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许昌腐竹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没有想到政府的整治力度这么大,也没有想到政府这样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河南质源豆制品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以前许昌腐竹满天飞,每年公司疲于打假,结果是越打假的越多。有了地理标志作为保护,以后我们对这个产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据传说,许昌腐竹始于三国时期,因其色泽、口感、味道及营养价值不亚于肉类,因此成为当时皇亲贵族宴请文武时餐桌上的佳肴。后因豆腐皮不易存 放,一个名叫张赖货的御膳师傅便生产了一种易贮放并且四季都能食用的豆制品。在原来制作豆腐皮的基础上,把豆腐皮卷成柱状,凭其略有的韧性和盘度折叠后放 在干净的柴草或悬挂于院内晾晒,经过日照或风干后,放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或放在地窖或井窑内等过节或喜庆的日子拿出来食用。
因其中空似竹,故名腐竹,又因其主产于河南许昌颍河、清潩河沿线,故名为许昌腐竹。(原标题:寻常腐竹“点豆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