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市场打拼,许昌已经建立了有效的腐竹质量监管体系,但这个体系对冒用许昌名义生产不合格腐竹的生产者却无可奈何。图为许昌一腐竹生产企业产品检测室。
6月1日,北京媒体曝光15种致癌腐竹,其中有11种标注产地为许昌,省委书记徐光春很关注此事,当天就作出了批示。而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许昌腐竹再次蒙冤(本报6月3日曾报道)。为什么许昌腐竹总是代人受过?谁在败坏许昌腐竹声誉?当地政府为保护许昌腐竹产业做了什么?为什么政府的努力仍难以使许昌腐竹避免蒙冤?
片面信息害苦许昌腐竹
“这些致癌腐竹的生产厂家咋都没听说过啊?”6月1日上午,在郑州出差的河南质源豆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俎顺明看到相关报道后,心中立马冒出这 个疑问。俎顺明所在的公司就在许昌县河街腐竹工业园,他对当地的腐竹企业同行十分熟悉,但压根就没有听说过“许昌腐竹总厂”之类的厂名。
虽然北京、许昌两地工商部门实地核实调查的结果证明,11个致癌腐竹样品的包装显示的10个许昌厂家中,8个厂家根本不存在,2个厂家不生产腐竹。但一些媒体只报道了北京市工商局查处不合格腐竹情况,而未报道工商部门核查落实的情况。
这些不全面的信息迅速地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中蔓延,黑名单里多次出现的“许昌”和“河街”字样让俎顺明心生忧虑。他告诉记者:“这些片面的消息对许昌的腐竹行业可能是个不小的冲击。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购买许昌腐竹时会多些顾虑,而经销商对许昌腐竹也会‘冷眼相对’。”
深夜突击抽检样品全合格
就在同一天,一向关注河南形象和河南品牌的徐光春书记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他在当天下午就作出批示:许昌的腐竹生产要认真整治,否则这个产业要陷入困境。
警钟敲响,举一反三。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闻讯后,立即安排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到许昌县腐竹生产企业暗访,深 入调查落实情况。当晚8时至次日凌晨1时左右,市长李亚在未给任何部门打招呼的情况下,悄悄来到许昌县河街乡腐竹生产户中走访,并抽检了两个腐竹样品。许 昌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管理办公室也于当天夜晚抽检了3个样品。
次日上午8时许,该市随机抽查的5种腐竹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这些产品均合格,并未掺加“吊白块”之类的东西。
6月2日下午,许昌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腐竹产业。同时,由许昌市、县组织的为期一周的拉网式排查将在6月5日展开。
政府重拳整治腐竹市场
6月2日,许昌县县长助理谷建成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许昌腐竹又一次代人受过。”
6月4日上午,许昌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管理办公室主任齐万朝“很负责任”地说,上世纪90年代末,许昌腐竹确实出现了添加“吊白块”的现象,并被国内媒体曝光。但这个问题几年前就得到了遏制。
2001年,时任许昌市市长的毛万春曾在大会上说,若不强力整治和规范腐竹市场,这个传统产业可能会垮掉。接着,当地的所有腐竹生产企业统统被停产整顿,并逐一“过关”整改、验收合格后,才得以重新生产。
2002年,许昌县成立腐竹办公室,统一管理该县的腐竹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河街乡也相继成立了腐竹生产经营管理办公室、豆制品质量检测中心等一批豆制品产业服务管理机构,并在全乡23个豆制品生产专业村建立了专门的豆制品生产和质量监督指导机构。
2003年,许昌市在腐竹生产企业中大力推行“四统一”,即统一生产标准、包装装潢、注册商标、防伪标志,并在“腐竹之乡”河街设立两个豆制品检测站,实行生产一批,检测一批,上市一批,鼓励小作坊加入大企业或进行联合。
管好了自己却管不了别人
在这一系列的高压整治下,部分不符合生产标准的腐竹加工户被撵出河街,但他们依然冒用河街等地的名称进行生产和包装。
在2004年、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分别委托黑龙江和湖南质检部门抽检10个许昌腐竹样品,合格率都达到了100%,“吊白块”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去年年底,郑州市工商局在市场上查出8种含有大量“吊白块”的腐竹,标示为许昌县河街乡生产。后经许昌市质监、工商等部门对出现在郑州市场上的 6家“河街腐竹”企业逐个核查,结果表明,除一种标明为“顺利”牌的“许昌腐竹”为河街乡一农户私自替外地经销商加工的外,其余5种均属假冒产品。
同年年底,国家工商、质检等八部门在31个城市抽查65个腐竹品种,发现数十个标志为许昌生产的腐竹产品不合格,但随后的调查结果又表明,这些产品均为冒牌货。
谷建成无奈地说:“我们把自己的腐竹管好了,但是我们管不了其他腐竹生产厂家呀。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商标,冒用许昌腐竹的名称,很难查处。即使我们知道哪个地方的腐竹生产状况比较混乱,也没有办法。”(原标题:许昌政府重拳整治腐竹市场 市长深夜抽检样品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