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自16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后,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在全国各省种植逐步普及。现在,我国红薯常年种植面积1亿亩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南各省,总产量达4亿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
禹州市的红薯种植与“三粉”加工具有传统优势,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鲜薯80万吨,年加工鲜薯60万吨,产“三粉”12万吨,产值约3.9亿元,亩均收入近千元。去年,禹州市农民人均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在红薯主产区,红薯种植及“三粉”加工对农民增收功不可没。红薯及加工产品已成为40多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如何把“红薯经济”做强做大,拉长红薯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化经营,在全国叫响禹州“三粉”品牌,是禹州市红薯主产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种植
清道光年间红薯引种到禹州市,这里的农民开始种植红薯,至1949年以前,生产水平在亩产鲜薯300公斤左右。随着解放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红薯新品种得到普及推广,栽培技术也有了新的提高。现在,禹州市40万亩红薯全部实现良种化,淀粉型的脱毒番薯18、豫薯8号、豫薯13、12号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占总种植面积的80%;食用型的北京553、苏薯8号、豫薯6号种植面积占15%;其他品种如药用、叶用型等品种占5%。从以上可以看出,禹州市的红薯品种主要为淀粉型和食用型。
红薯主产区禹州市朱阁乡2003年利用农业开发资金,在大墙村建立了脱毒番薯培育中心,发展育苗圃1000亩,年可提供脱毒薯苗1000万株,并在朱阁、郭连、古城、范坡4个乡(镇)建立了1万亩育苗基地。禹州市农业局建立了测土配肥站,组织科技人员在红薯栽种与管理的关键时期深入红薯产区,为农民开展土壤化验、制定配方、配制专用肥,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每年化验土样3000多个,推广施配方肥面积达75%。另外,间作套种、起埂栽种、综合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技术的推广率都达到了75%。现在禹州八大红薯高产示范园区的种植面积达20万亩,亩产鲜薯2000公斤。
加工
禹州市红薯加工始于19世纪末,有100多年的历史。过去多为季节性农民联户的手工作坊生产,加工产品以粉条、淀粉和粉皮为主。随着市场对“三粉”产品需求,“三粉”加工业出现了新变化,由过去的分散加工、农户加工向集中加工、公司加工转化,由粗放型作坊式加工向精细加工和专业化加工转化,红薯粉丝、红薯糕点、红薯方便粉、红薯果脯等新产品也陆续问世,加工产量和效益迅速提高。
据统计,禹州市目前日加工淀粉、粉条3吨以上,粉皮1吨以上的企业达160家,其中常年生产的企业95家,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层次的“三粉”加工企业群体格局。一是朱阁、古城的红薯粉条加工企业群,全机械化加工,冷库冷冻,常年生产,并成功注册了“满山红”、“古城”、“绘丰”三大品牌,产品已进入大城市的超市。二是以小吕、范坡、郭连的季节性淀粉加工企业群,即红薯收获季节大量收购,全天候机械加工,日加工量达15吨。三是花石、郭连的手工和机械化的红薯粉皮加工企业群,加工企业20家,日产量1吨左右。四是范坡、褚河、郭连、无梁、浅井、苌庄、张得、鸿畅等乡(镇)的联户季节性加工作坊,日产量1吨以上,这样的临时性作坊有200多个。
销售
禹州市的“三粉”销售以自产自销为主,大的生产厂家常年在外地设销售点,一般的农户联户生产和季节性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三粉”(主要是粉条),以民间销售渠道为主,活跃在民间常年经营粉条的经纪人有100多人,主要贩运到陕西、江苏、新疆、甘肃、四川、湖北等地。禹州市年产粉条10万吨,简易包装的粉条由民间商人销往西北各省的占75%,精包装的粉丝进入城市超市的占5%。
一般销售旺季是粉条收获后至春节前一个多月,由于禹州市没有“三粉”销售专业市场,所以每年此时一是公路沿线的马路市场,二是粉条主产乡(镇)的集贸市场。由于禹州市近年来红薯“三粉”产量稳定,销量稳定,所以这种分散销售方式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大有潜力可挖的将是精加工、精包装的品牌产品,即直接进入城市超市,适应现代城市家庭需求的小商品。
尤为可喜的是,禹州市的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取得了新突破,“三粉”项目被列为2004年至2006年该市要初步建立的七大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之一,古城、朱阁、范坡等乡(镇)的46家“三粉”制品加工企业已经实行了标准化管理,办理了物品条形码,制定了“三粉”企业标准,使禹州市“三粉”获得了走向全国的通行证。(作 者:余伟杰 吴书阳)(原标题:对禹州市红薯种植及“三粉”加工业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