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美食 >> 浏览相关信息

张弓酒三千年历史浸香豫东大地

2013/8/23 16:31:31 点击数: 【字体:

张弓酒三千年历史浸香豫东大地

    刘秀躲过王莽的追兵后,在张弓镇沽酒自庆,酒足饭饱之后,忽见西北方向不远处有一井,井水自溢,遂去饮马。此井被后人称为御泉或饮御马泉。现井上建有凉亭,并辟有一园,叫御泉园。

  优美传说:“香远兮随风”

  酒文化在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源远流长,各种有关造酒的传说流行于多种史书和坊间。其中,明代文人李日华在《紫桃轩又缀》中所记载的“猿猴造酒”一说流传广泛,其中写道:“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偷饮,不可多……”此记载将文人的浪漫情怀赋予酒中,让酒的诞生之初即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浪漫与才情。而有关张弓酒的记载,堪与“猿猴造酒”相媲美。

  商代,在葛伯国(今宁陵县)城南三十里处一古老村寨,村中有一勇士张弓,此人忠勇侠义。时值战乱,为报效国家,张弓主动戍边御敌。家中新婚妻子忠贞贤惠,因时时惦念千里之外的丈夫,每逢吃饭时都要盛出一碗,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摆上筷子,就像丈夫在家一样,以示眷念。过后,她又不忍心扔掉,就放在瓮里,时间长了,竟积攒了满满一大瓮。

  张弓抗敌得胜,荣归故里,夫妻团圆,妻子向他叙说离别相思之苦,并拉他去看瓮中饭食。张弓被妻子的深情厚意所感动,表示一定要尝一尝瓮中的饭食。于是妻子下厨给他重新蒸煮,说也奇怪,从蒸笼里流出来的水却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张弓一尝,甘爽清冽,醇香可口。于是,他连饮满满两大碗,沉沉睡去,但见其脸色红晕,出气均和,只是呼而不醒,妻子焦急万分。两天后,张弓醒来,舒展身体,感到浑身通泰,连声赞好。远亲近邻得而尝之,均称美物,以后便如法炮制,地方官吏以珍稀贡品进贡商王,商王赐名“张弓酒”,赐该村名为“张弓村”。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汉朝为新朝,并欲灭绝汉室。高祖七世孙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张弓镇,于张弓镇北“二柏担一孔”桥下藏身避险。脱险后,刘秀沽张弓酒庆幸抒怀,饮酒赋诗曰:“香远兮随风,酒仙兮镇中;佳酿兮解忧,壮志兮填胸。”酒后策马东行三十里至落虎桥,酒力泛胸,余香盈口,不禁勒马回望张弓镇,连赞好酒,乘兴吟诗曰:“勒马回头望张弓,

  喜谢酒仙饯吾行,如梦翔云三十里,浓香酒味阵阵冲。”刘秀称帝后,封张弓酒为宫廷御酒,其藏身脱险的小桥赐名为“卧龙桥”,其勒马回头处建起了“勒马镇”。张弓酒自此名声更盛,流传至今。

  刘秀所说的“香远兮随风”,是说酒香随风飘得更远。而酒文化的历史就是一种醇香的传承,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张弓酒可谓“香远”;因其口味佳而自然传承,又可谓“随风”。用“香远兮随风”来形容张弓酒之源远流长竟然也那么恰当!

  作坊林立:“酒仙兮镇中”

  张弓酒始于商,兴于汉。历史上,张弓镇曾经作坊林立,酒幌飘动,酒气升腾,有“无风三里香,有风香十里”之说。

   历史上张弓酒的兴盛有其社会和自然条件两方面的原因。在靠近张弓镇的丁堌堆村发掘出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张弓镇附近就已经有人类开始居住和活动。夏、商、西周时期,葛伯国在那里定都,这里流传着葛伯氏部族的后裔用玉液祭祖敬天的传说。春秋时期,张弓镇非常繁华,商贾云集,作坊林立,酒幌飘飘,酒香四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以物易物的小商小贩,也有像范蠡一样的巨商大贾。西汉末年,刘秀册封张弓酒为宫廷御酒。张弓镇作为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人们聚集的一个重要场所,理所当然地会促进酿酒业的发展。

  历史上,作为区域性中心的地方很多,而为何独独张弓镇生产了张弓酒,并经久不衰、醇香依旧呢?这还要归功于张弓镇独特的水质和地理环境。

  张弓镇地处古代运粮河岸边,这里土质肥沃,适于作物和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这儿自古没有任何污染源,水质醇厚、清冽。在古代,张弓镇这个地方盛产酿酒的主要原料高粱和小麦,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资源和自然优势。张弓镇历史上家家都有酿酒作坊,并以其浓香、味醇而闻名,素有“酿酒名镇”之称,享有“古老酒镇”之誉。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调酒师孙西玉介绍,酒的酿造和酒中香味成分的形成都是微生物代谢的结果。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从微生物区系方面分析,张弓镇有适于酿酒的环境。其酿酒车间经过长期的淘汰、优选,在曲室、厂房、地面、空气、工具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菌系。

  当初的作坊林立,现在一家为尊。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酒仙兮镇中”的称赞之词一直惟我独享。

  独创38度:“佳酿兮解忧”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白酒酒精度过高一直是困扰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酒精度过高,一是会限制它的消费群体;二是对人体的损害程度较大。同时,对粮食的消耗也较多。但降低白酒的酒精度,也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白酒降度会失光浑浊,失去其原有的冰清玉洁、晶莹剔透;二是会降低口感和风味,变得既淡且寡。可白酒作为中国的国粹,欲走出国门,必须降度。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张弓酒,勇敢地承担起了给白酒降度这个困扰了中国白酒行业几千年的难题。1974年,原张弓酒厂的技术人员参加全国白酒工作会议返回后,即开始日夜攻关。凭着张弓人的智慧和坚持,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张弓38度酒研制成功了!

  当时,张弓人把新研制的38度酒送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白酒泰斗方心芳品尝后评价道:“这酒,没有原来的辛辣感,风味没变,颜色没变,具有芳香醇厚、清澈透明、低而不淡、诸味谐调,而又有不烈不暴、饮后怡畅、回味无穷的特点。”

  在中国白酒的历史进程中,从那时开始有了38度酒;在中国的酒文化中,张弓38度酒书写了最绚丽的一笔。

  1975年,这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发明奖和轻工部重大科研成果奖;在1984年、1985年两届全国白酒质量评比中,张弓38度酒获得银质奖章;1992年,在阿姆斯特丹获世界金奖;1993年,获中国驰名白酒精品称号,跨入国家名酒行列,同年还获得口感最好的中国白酒称号。

  伴随着低度酒的研创和推广,张弓酒开始逐步走向辉煌。1995年12月,在张弓酒厂的基础上,宁陵县委、县政府组建了张弓集团。1995年、1996年、1997年,张弓集团迎来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一年的销售收入达8亿元,最高年利税达到1.38亿元。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当年,这句广告词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当年,张弓集团职工骄傲地说:“张弓3年不卖一滴酒,也有花不完的钱。”

  低度佳酿帮助中国白酒解决了一个难题,也帮助“张弓”走上了辉煌之路。

    国退民进:“壮志兮填胸”

  盛极而衰。自1998年以后,张弓集团开始走下坡路。张弓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刚分析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末期是一个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化,面对这样的一个变化形势,当时的张弓集团管理层没有出台一个很好的政策。”

  这,应该是张弓集团“跌倒”的制度层面的原因。1998年至2003年期间,尽管上级政府一再对张弓集团进行扶持,可因为其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积重难返,辉煌难再。“襁褓中的孩子长不大。”2003年9月10日,上级政府果断决策,张弓集团由河南东方集团正式接管经营!

  张弓酒业有限公司以品牌招商、股权出让、资产租赁、商标有偿使用的合作方式完成了产权改革。这次改制,使张弓酒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国退民进”,产权改革彻底到位。当年12月12日,张弓酒业有限公司恢复了酿酒生产,从这天起,就意味着它由国有企业转变成了民营企业。

  企业改制后,原张弓集团拥有的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一大批高层次管理人才留了下来。其中有国家级评酒员1名、省级评酒员8名、市级评酒员12名、配酒技师130多名……这些,是“张弓”再创辉煌的人才资本。

  改制后,为重振昔日雄风,张弓酒业有限公司作出了一系列适应市场、引导市场的大动作,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4年6月,张弓酒业有限公司与商丘市豫剧院成功联姻,成立了“商丘市张弓豫剧院”。豫东调、张弓酒,商丘历史上这两张古老的名片结合在一起,共同为重创昔日辉煌而“双剑合璧”。

  2004年8月24日,张弓酒业有限公司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张弓酒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张弓”商标成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知名品牌。2005年年初,张弓酒业有限公司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

  2004年,张弓酒业有限公司完成销售1.04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578亿元。2005年,公司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销售收入1.5亿元,力争达到2亿元。

  改制后的“张弓”,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历史悠久的“张弓”,正在浴火重生。(原标题:张弓酒三千年历史浸香豫东大地)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京九晚报 (2006-02-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