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史可法:梅花岭畔遗香在

2013/6/27 12:20:12 点击数: 【字体:

   
    他的名字与一种高贵的植物联系在了一起,那种傲雪的植物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高洁的象征。在江苏扬州城北的梅花岭上,香山雪海中,他的纪念馆巍然耸立。

    他与辛弃疾、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爱国志士一样彪炳史册,博得世人的敬仰。就如诗人贺敬之先生所说的那样,“史可法,人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

    他的名字叫史可法。扬州祠堂两边的楹联上写着: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就很好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这位民族英雄是从开封走出来的骄子。

    恩师身教铸精神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郐,祖籍直隶(河北)顺天府(北京)大兴县,其祖父后移居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他的先人在明太祖时做过锦衣百户,官虽不高,却是皇帝近臣。祖父是万历年间举人,做过知州,为官清廉。父亲没有什么功名,是个本分人。公元1602年,史可法出生在开封。有专家考证,他的居所旧址就在如今双龙巷的市八中附近。当时的开封,作为河南的首府,名人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为史可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史可法的祖父曾说过:“我家必昌!”可知家人对于史可法的出生是充满了殷切的期望。据说,史可法的母亲临盆时,梦见文天祥走进他家后就生下了史可法。这一点,大概是从“梦文信国而生”的诗句里附会而来的。史可法出生之际,不仅家运不昌,国运更糟。明神宗朱翊钧荒淫无道、昏庸无为。起初,一代名相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后,厉行改革,且有太后支持,朱翊钧不得不有所顾忌和收敛。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好像忽然甩掉了沉重的包袱,便肆无忌惮起来。他宠信宦官,迷恋神仙,沉湎酒色,在位48年竟然有20多年不与臣下共议朝政。这也可以创造历史上的一项吉尼斯纪录了。

    关于史可法早年的事迹记载不多,只说早年以孝闻名于乡。《祥符县志·卷15·人物》记载了他的容貌:“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可见,英雄与外貌无关。

    史可法博览群书,志向远大,他的形象和风采、思想和情操从他的诗文遗墨中可以体现出来。如“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涧雪压多松偃蹇,崖泉滴久石玲珑”、“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琴书游戏六千里,诗酒轻狂四十年”。

    公元1621年,史可法回原籍大兴应考。当时,左光斗以御史衔督学京畿。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左光斗路过一座古庙,发现里边还亮着烛火。他悄悄地走进去,看见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子上睡熟了,旁边有一篇刚完成的文章。左光斗读了文章后,为这个青年的才华所震惊,便解下自己的貂皮披风,轻轻地盖在书生身上后蹑手蹑脚地退出,并轻轻地为其关上房门。他向寺庙的和尚打听后知道这个青年就是史可法。

    考试那一天,左光斗亲自点名。当点到史可法时,他注视了史可法好久,发现他虽衣衫平常,却仪表不凡,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等到发榜,史可法被点为第一名。此后,左光斗经常把史可法带回家中,纵论古今,抨击时政,两人都表示为挽救危局,不惜身家性命。左光斗领着史可法去拜见夫人,并告诉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碌碌无为,将来能继承我事业的,必然是这个孩子。”

    当时,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愈来愈激烈。公元1624年,时为左佥都御史的左光斗上书弹劾魏忠贤,数其死罪三十余条。不料奏章尚未呈送,阉党就先发难。不久,左光斗遭陷害被下厂狱。史可法听说恩师遭受炮烙酷刑后,想方设法去探监,都不得其门,后来还是买通了一个狱卒,化装成打扫卫生的才混了进去。只见左光斗席地依墙而坐,面目焦烂,左膝以下筋骨都被打断了,还戴着脚镣手铐,史可法跪倒在地,抱着老师呜咽悲泣。左光斗已听出是学生的声音,但双眼因受刑无法睁开,努力用手扒开眼眶。他怒斥学生道:“你真是没用的奴才!这里是什么地方,你怎么能来?国家大事坏到这种地步,我已经完了,还指望谁来支撑呢?你不快走,与其等奸人来捉拿你,不如让我现在就把你打死!”说罢,他便摸索着地上的铁链往史可法身上投去。史可法一声也不敢吭,赶紧退了出去。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史可法都热泪盈眶,说:“我老师的五脏六腑,都是钢铁铸成的。”

    左光斗的言传身教,使青年史可法毕生难忘,造就了他优秀的精神品质。 史可法27岁中进士。 他在安徽做官时,只要有时间,经常抽空去桐城左光斗府上问候太公太母,拜见左公夫人,表示不敢忘师恩。他任凤庐道时,一有情况,便几天不睡觉,而让士卒轮流休息。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廉政爱民有名声

   
史可法为政时“事无巨细,咸属亲裁,目视、耳听、口答、手批、靡不赡举,而始终无倦,致百废俱兴”,以“廉政爱民”为朝野称道。

    当时,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满人入侵,这种极其险恶的内忧外患的社会局面给史可法的官宦生涯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史可法的官宦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和信念,那就是支撑危局,力挽狂澜,忠于国家,报效朝廷。

    因其与农民军作战有功,公元1641年,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山,湖广蕲州、广济、黄梅及江西德化、湖口等地,督导各地军务,有兵万人。史可法与部卒同甘共苦,行军中总是等士卒都吃到饭他才肯吃,士卒都穿上棉衣他才换棉衣,所以很得军心,士卒都愿为他效命。

    公元1642年冬,他立营六安以防农民军。时值连年灾荒,百姓生活极端困苦。史可法筹措粮米千石,设粥厂九处,救活饥民无数。六安城的城墙坍塌,他捐出自己的薪水修葺。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佐以节省之姿不下二千金,而不支金帑,不费民财,虽一砖一石,亦目寓而心经焉”。而他自己却“终岁布衣蔬食,约己裕民”。当他看到六安学事废弛时,开“礼贤馆,广咨问,以拔才能”,当他看到官吏借“签点法”无偿征收百姓马匹,致使“中人之产立尽”,“百姓苦之”时,他立即改革,永除其弊。当史可法调离六安时,百姓依依不舍,哭泣跪拜的队伍长达数里。

    史可法一生俭朴,身为兵部尚书、大学士、扬州督师时,仍行不张盖(伞)、食不兼味、夏不扇扇、冬不衣裘、寝不解衣。他以身作则,跟兵士同甘共苦,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一年除夕,史可法把将士都打发去休息,独自留在官府里批阅公文。到了深夜,他感到精神疲劳,把值班的厨子叫了来,想要点酒菜。厨子回报说:“遵照您的命令,今天厨房里的肉都分给将士去过节,下酒的菜一点也没有了。”史可法说:“那就拿点盐和酱下酒吧。”

    史可法为官一任,两袖清风,朝中一些大臣不太相信,崇祯帝便派人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任崇喜 2012-10-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