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京,马士英、阮大铖之流肆无忌惮地大闹党争,致使高弘图、姜日广等明朝元老纷纷告退,以示抗议。史可法数十次上书苦谏,恳请南京方面改弦易辙,但结果均如石沉大海。
公元1645年三月,南明王朝军事主力之一、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以清君侧讨伐马士英、阮大铖为名举兵东下。李自成乘机占领武昌。马士英急忙将江北的军队撤回对付左良玉,还以弘光帝的名义要史可法带兵回南京保护他。史可法力陈清兵日益逼近,应留诸镇控淮河保卫南京,却遭到严厉指责,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左良玉病死后,他的儿子率领大军于四月七日陷彭泽、东流,迫使南京仓促宣布戒严和急征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入卫。清军攻取泗州渡淮后,史可法退保扬州,并连发奏章告急求援。他没想到,刘泽清、刘良佐竟然借口入卫,径自率军南下。
这时,史可法收到了豫亲王多铎的书信,信中劝史可法离弃南明政权归顺清朝,像吴三桂那样在大清朝享受荣华富贵。信的原文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先生领袖名流,主持至计,必能深维终始,岂忍随俗浮沉?取舍从违,应早审定。兵行在即,可西可东,南国安危,在此一举。”
显然,这是多尔衮给史可法的一封招降书与恐吓信。 史可法有理有节地给予了答复。史可法在回信中说,南明朝廷是大明朝道统的合法继承者,其地位是名正言顺的;南明军队即将挥师北上,收复失地,光复神州,这个决心不可动摇。他在信中说:“贵国笃念迸发好,兵以义动,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若乃乘我蒙难,弃好崇仇,规此幅员,为德不卒,是以义始而以利终,为贼人所窃笑也。”
此时的史可法,还幻想着清朝不再侵犯中原,幻想着能同清朝一起消灭农民军,幻想着大明一统江山真能光复! 但是,严酷的形势很快毁灭了他的幻想。
清军渡淮河南下后,疾如风雨,渐集扬州城郊。当时,清兵至少10万人,而扬州守兵仅1万多人。
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扬州军民,孤军奋战了。
一颗丹心遗维扬
史可法发布文告,加固城防,力图使慌乱不堪的人心安定,一面写血书求南京派救兵。史可法把全城的官员、军民召集起来,勉励他们同心协力,共同抗清。他说:“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多铎当然知道史可法的厉害,为避免两败俱伤,他不断派明降将劝降。第一个去招降的是降将李遇春,史可法痛斥李遇春一通。史可法说:“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多铎连发5封书信,史可法都不启封,全部付之一炬。史可法清楚地知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抗战到底,以死报国。他首先招集诸将说:“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之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跟随他多年的副将史德威无奈答应了。史可法十分高兴:“我还没有儿子,你就做我的孩子吧。”他给史德威取名史直,准备把一切后事托付给他。接着,史可法一气写下了5封遗书,除一封致豫亲王多铎外,其余都是给家人的。其中,他在给母亲和夫人的遗书中说:“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
可见,史可法是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来抗击清军,保卫扬州的。然而他的一切苦斗,换来的却是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的讥讽和陷害。马、阮竟然扣发侵吞抗清士兵的军饷,制约削弱史可法的兵权,唆使怂恿藩王们不服从史可法的指挥,甚至诬蔑陷害史可法与自称亲王的大悲和尚有牵连,意欲置史可法于死地而后快!
多铎先劝降被史可法拒绝后恼羞成怒,下令把扬州城紧紧包围起来。没日没夜地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奋勇作战,把清兵的进攻一次次打回去。清兵死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形势越来越危急。
随着危急的形势,城里一些胆小的将领害怕了。第二天,城内总兵李栖凤和监军副使高岐凤欲劫持史可法降清未遂,便连夜“拔营降清”,这对扬州城守军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史可法分析后认为西门是最重要的防线,就亲自带兵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