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塑像
我们常用“一门X杰”一词来形容某个家族名人辈出。
若用这个词来形容东汉时期邓禹家族的话,那么这个“X”可能会是两位数。
可以说,在东汉前期,邓禹家族几乎就是“皇室专业户”。
邓禹其人
“学霸”邓禹 能文善武
“久从游学识英雄,杖策南来见略同。首建雄谋恢汉业,云台端合议元功。”北宋诗人徐均的这首诗,赞颂的正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邓禹。
如今,生活在河南邓州吾离陵周边村子里的老人,也许有的并不知道邓姓始祖曼公,但对这位邓禹却是推崇备至。
在史书上,邓禹一登场的身份就是“学霸”。据记载,他13岁时就能吟诗作对,背诵诗篇什么的都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而在民间演义中,邓禹的出身更具传奇色彩。在评书《东汉演义》中,邓禹是汉朝著名大隐士严子陵的徒弟,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武艺高强。在当时,可是众多少女心中的“男神”呢!
结识刘秀 改变一生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在这里,邓禹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人——刘秀。
据《后汉书·邓禹传》记载,邓禹一见刘秀,就知道他“非凡人”,当即认刘秀为“带头大哥”。
而趁“王莽之乱”起兵的刘秀也认为邓禹非一般人,“简直就是朕的萧何”。对邓禹提出的建议,刘秀经常言听计从。
在邓禹等一帮大将的鼎力支持下,刘秀称帝,随后邓禹被封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
刘秀驾崩之后,皇上刘庄将跟随刘秀平定天下的28位大将画像悬挂于南宫云台阁,这被后世称为“云台28将”,而邓禹位列“云台28将”之首。
邓禹家族
邓禹建立的“皇室专业户”
有人说,如果要给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先祖提名的话,这个提名里一定有邓禹。
史书记载,邓禹有13个儿子,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谓独辟蹊径。
邓禹除了让他们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求各自掌握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并且高薪聘请能人对他们因材施教。
“在崇文重武的大背景下,重视素质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邓州市文化局邓姓研究会秘书长王春玲说。
以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果然没让邓禹失望,他的孩子都学有所成,出将入相。
宋代姓氏学家邓名世、邓椿哀父子所撰《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记载:“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氏官名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墓地之争
邓禹逝后 葬在哪里
后世对于邓禹逝后葬在哪里,存在不同说法,一说在河南太康,一说在河南济源,一说在湖南长沙,一说在河南沁阳。
邓姓文化研究者邓延寿在《探索邓禹公墓之谜》一文中表示,自己在走访太康、济源、沁阳、长沙的邓禹墓之后,认为邓禹墓应该在济源。
他的推断依据有六点:一是邓禹公在怀庆、温县、沁阳、孟县、济源一带为官,刘秀葬在洛阳孟津白合乡铁谢村黄河南岸,邓禹等28将均葬在黄河北岸一带,护卫着刘秀符合逻辑;
二是族谱记载,禹公逝世,明帝抚襟大哭,亲为送葬,后来邓禹墓所在地的村子因此取名为御驾村,这也有很大的逻辑性;
三是清代济源县志、太康及湘乡等县志都有记载:邓禹墓在济源县东南溴水岸;
四是康熙二十四年,济源知县在原墓址为邓禹立墓碑,并且“汉先贤仲华邓禹”碑石目前还在;
五是出土有猴头印章、铜宝剑,陪葬有马、马夫及二女三男等,符合汉高密侯的陪葬规格;
六是该冢规模大,还有一棵粗大老柏树、冢堆等(“文革”时期被毁),这些当地老人均可证实。
但是王春玲认为,邓禹墓应该在焦作沁阳。“虽然外界一直有争论,但还是要以河南省政府公布的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为准。”
据了解,在2008年,河南省政府发布的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关于邓禹墓的地址为“沁阳市王曲乡里村”。
关于邓禹和阴丽华
在正史中,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以及打拼江山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是史学家们不惜以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人物,她就是阴丽华。
但是,在李歆所著的《秀丽江山》中,在刘秀与阴丽华结识之前,邓禹与阴丽华就已相识。
小说中邓禹对阴丽华一见倾心,并在阴丽华成年礼时送出一枚金钗以表爱慕之意。只是当云游四方的邓禹再回到故乡,阴丽华已为人妇。见面时邓禹一句“当时以为只是四年,没想到却是一生”的感慨,也让万千书迷柔肠寸断。
按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邓禹一直在阴丽华身后默默地帮助她,而阴丽华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刘秀。阴丽华注视了刘秀一辈子,邓禹也注视了阴丽华一辈子。
小说中的邓禹与阴丽华,相识一生,感情纠缠亦一生。然而,纵然情深,奈何缘浅。或许悲剧的魅力正在于把美好撕碎给人看,所以众多书友在看完此书后经常会发出“假如邓禹和阴丽华在一起结局会是怎样”的感叹。
然而,小说就是小说,认真你就输了。在真实的历史中,刘秀、阴丽华和邓禹之间并没有这样复杂的关系。对于小说中所描述的凄美又复杂的感情纠葛,王春玲表示:“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正史里根本没有这样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