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东汉石辟邪:当年为王霸墓“站岗”?

2013/12/27 15:49:51 点击数: 【字体:


    ■核心揭示

  壮观、气派的许昌博物馆新馆5月18日试开馆。
  
    从南门进入展厅,一座高大、威猛的石兽便出现在大家眼前。尽管其双耳、颈、四条腿均有残缺,但胸、背及臀部肌肉丰满有力。瞠目,张口,昂首,挺胸,作奔走状的它仍不失威武雄壮。由于尚未设置标注牌,所以很多市民叫不上来它的名字。
  
    其实,它就是2005年8月18日本报率先报道的在襄城县颍阳镇一中发现的东汉晚期石兽——石辟邪。

  东汉巨型石兽

  “藏身”校园内

  不少市民并不一定知道,这个沉睡了两千年、属东汉晚期的石兽是2005年被偶然发现的。发现地,就在襄城县颍阳镇一中校园内。如今,它出土的地方已被绿化。

  “2005年8月17日,我接到通讯员的线索就赶过去了!当时下着雨,一路泥泞,我赶到了现场!”说起当时的场景,本报记者张啸记忆犹新,我一下车并没有发现它,问了师生才知道,原来这个宝贝还藏在泥坑里!“还没有完全挖出来,我跑到大坑里拍了几张照片。路太泥泞了,我差点儿滑倒!脚出来了,鞋却陷在了泥里!”张啸说。

  据张啸描述,当时在该校园内的一个大沟里,石兽被浸泡在泥水中。该石兽用巨型灰石雕刻而成,头部略残,前右腿出现断裂,尾巴已失,腹部两侧均刻有翅状花纹。两眼圆睁的石兽雌雄难辨,如虎似狮,形态极为凶猛。 后来经过测量,这尊石兽长3米,高2米多,重达4吨。据该校一名老师介绍,8月15日下午,一台挖土机在学校施工时偶然挖出了石兽。后经市文物工作队文物专家鉴定,该石兽是汉代的石辟邪,距今至少有2000年历史。

  石辟邪与本报

  打过多次交道

  石辟邪在本报第一次“露面”是2005年8月18日。它躺在黄泥坑里,刚露出身体的上半部分。这也是它被发现之后首次被本地媒体公开报道。不光是这一次,随着迁移,此后它多次在本报“露脸”。

  第二次“露面”是2005年11月1日,它正式“安家”许昌博物馆。从正门进去,一眼看见的那尊头朝南的石兽就是它。这一次,它在那里静静地待了6年。

  第三次“露面”是2011年4月7日,工作人员正试图将其搬迁到新落成的许昌博物馆。因石辟邪太重,为确保搬运过程中万无一失,从4月4日起,郑州一家吊装公司就开始行动。在搬运时充分考虑到文物的受力面,他们先焊接了一个重1吨多、由铁皮和铁管组成的框架,并在里面填上土,将石辟邪紧紧地包住。它“走过”博物馆东门时,因为门高于地面约80厘米,并且有台阶和斜坡,工作人员使用了10个枕木、4个自制的坦克轮、3根导链,让其慢慢“前行”。经过几天的工作,石辟邪被转移至新落成的许昌博物馆大厅内。

  天禄、辟邪

  都属神道内的神兽

  天禄、辟邪是放置在神道内庇护陵墓的神兽。人们认为辟邪可以使冥宅永安,并能引领亡者的灵魂走过神道,顺利升入仙界。《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小尔雅·广言》:“辟,除也。”可见辟邪之义,是驱走邪秽,被除不祥。汉代画像石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数墓葬前面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

  1978年,在许昌县榆林乡也曾发现过类似的石辟邪,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这尊被发现的石辟邪比襄城县的要小很多,但保存得比较完整,通长200厘米、宽43厘米,系用整块灰石雕刻而成,昂首挺胸,瞠目张口,两耳雕刻在额头顶部,用阴刻线雕出单圈圆眼,腮部突出并微微外翘,腹部微塌,尾巴斜下垂与四条腿立于长方形板座上。

  辟邪有别于天禄

  多现王侯墓前

  关于辟邪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辟邪就是天禄,也有人说辟邪和天禄是两种不同的神兽。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天禄、辟邪又有何区别呢?

  研究资料表明,中国的陵墓石兽在东汉时期曾一度盛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规范礼制:帝陵为石兽一对(天禄、麒麟),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王公墓则为石辟邪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

  按照此制度,帝陵前的石兽,头大,颈部略细,有翼有角爪,颌下有长须垂胸。一般来说,位于陵前右侧的石兽,头上独角,名曰麒麟;陵墓前左侧的石兽,头上双角,名曰天禄。王侯墓前的石辟邪,皆状若狮子,头大而颈部短粗,有长舌垂胸,双翼披肩,但头上无角,体态高大肥硕,气势宏伟,神态威武。

  在襄城县颍阳镇发现的石辟邪,当年极有可能在王侯级别的陵墓前“站岗”。至于它为何残损,很有可能是早期被人为损毁的。

  东汉封侯大将王霸

  归葬故里颍阳

  那么,这尊发现于襄城县颍阳镇的威武凶猛的石辟邪,当年究竟在谁的陵墓前“站岗”呢?根据历史记载,出生于颍川颍阳(今襄城县颍阳镇一带)、死后归葬故里的东汉开国勋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淮陵侯王霸,很符合这个“条件”。

  王霸,何许人也?

  王霸,颍川颍阳人,乃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得力大将。“疾风知劲草”这一成语典故,就是刘秀说王霸的。

  早在刘秀头戴大冠、身穿红袍、刚刚起兵反莽时,王霸就主动到军前投效,参加昆阳保卫战后,返回乡里。刘秀被派去整顿洛阳城时,王霸又在取得父亲同意后,再次投奔刘秀。当刘秀以大司马虚衔只身闯荡河北地区时,王霸作为功曹令史,随其到前途不测的赵、魏之地。那时,刘秀从颍川一带募来的部属,全都陆续离开。刘秀感慨地对王霸说:“颍川一带跟随我的人都离去了,唯独你留下。你要努力!疾风知劲草。”

  王霸的行为也确实像疾风下的劲草那样。作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创业时的追随者,王霸的文才武略都不是一流的。他凭坚如铁石的意念,再加上对军事的深刻理解和对军士的爱护,放到哪个战场上都能应付,并取得成功。

  王霸先后受封为王乡侯、富波侯、向侯、淮陵侯,守边20余年,与匈奴、乌桓作战近百次,都无失误,保得“北边无事”。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王霸因病隐退,不久病逝,归葬故里颍阳。

  莫非它是王霸墓的

  镇墓神兽

  按照东汉的规范礼制,作为被4次封侯的大将,王霸死后墓前定有气势宏伟、神态威武的石辟邪作为镇墓神兽。根据出土地域、时代特性、归制等,这尊石辟邪是不是王霸的镇墓兽呢?

  “颍阳镇一中的东汉石辟邪很有可能就是王霸墓前的神兽!”在襄城县颍阳镇政府工作的邓军说,在颍阳镇新杨庄村东北、许南公路西侧,过去坐落着4个大墓冢。据说,这是王霸及袭承王霸侯位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的墓葬,人称四侯冢。

  四侯冢呈东西一线排列,坐南朝北,面对颍水,当时取国都洛阳和王霸后半生戍守地在北之意。冢高均在15米以上,墓周长80—100米,远望如四座小山。墓旁立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可惜这4个汉墓过去屡遭盗掘和破坏,墓冢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生产队拉土夷平。

  关于四侯冢,当地群众有另外一个传说,那就是四侯冢为古时某朝代四位大臣的墓葬。

  辟邪无言,究竟它当年为谁的陵墓“站岗”,怕是需要进一步考证了。作者:罗校远 牛志勇【原标题:东汉石辟邪:当年为王霸墓“站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网 2011-5-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