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人物志——百名河南企业家千字评传(1)
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
放眼中国,很少有这样的企业:在连续25年的时间里,历经各个经济周期,但始终平稳,一直在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是飞快的,这种快几乎没有什么起伏,总体上是一种匀速运动。
如果从1984年自主经营开始算起,双汇的企业史已经进入第25个年轮。掌门人万隆最骄傲的应该是:“我没有做过赔钱的买卖,因为我在整个决策上,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
如今,双汇是年产值接近400亿的中国第一肉类品牌。这是一个在刀尖上要效益的行业,但双汇增长的不仅是规模,更有利润率。即使是最近几年行业价格的剧烈波动、食品安全危机以及国际金融海啸,都不能阻挡它的步伐。
一位企业研究者对我说,连续25年都始终保持一种“匀速的快”,而且有强大的、立体的抗风险能力,中国企业里边总共找不到10个样本。
媒体们争相解读万隆的商业密码,但答案各异。
我关注双汇已久,曾经相信过媒体的部分解读。直到不久前,我才知道,那些以前看似正确的答案都没有接近问题的本质。
那是1个多月以前,我的一位同事采访了万隆。这位同事是一位固执的年轻人,万隆是他眼中的“河南企业家第一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坚持一向尖锐的提问风格。万隆以他的坦荡和直率回答了所有问题。
后来见报的文章,叫做《万隆:教父的成长》。这是一篇万字长文。我记住了万隆的一句话:“我历来都不把自己当回事。”
这才是万隆最核心的商业密码,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商业无关。
没有那么复杂,一切都可以归结于两个字:心态。万隆心态平和,不自大、不狂妄。他以一个企业改变了一个行业,他被誉为“中国肉类工业的教父”、“中国肉类品牌创始人”,
他是无可置疑的行业教父。但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且企业越大,他越是淡化自己。
在创业期和成长期,很多企业家还能有一个好的心态,但当企业大了之后,人性的弱点往往容易发酵,那些膨胀的欲望可以让一个企业瞬间塌楼。
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说,做企业就是做心态。中国的很多企业,不是败在行业波动和宏观调控上,而是败在心态上。很多大企业,犯的都是很小、很低级的错误。事实确实如此。纵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倒下的中国企业家,似乎都可以从心态错位上找到答案。
万隆显然战胜了那些人性的弱点。
他始终坚持主业。双汇有庞大的产业链,但圆心只有一个。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个行业“做大、做专、做精、做强,做到别人不敢碰”。
他说他20多年来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二是办了一个肉类连锁店。然而就是这两件事,改变了一个行业,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
从国有企业到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到引进战略投资者高盛,万隆经历了多次角色转换,但心态始终如一。对于他来说,第一要义永远是做好企业。
高盛重组双汇时,媒体对万隆有诸多质疑。他一笑了之,不辩解、不恼怒,他一向都是“你说好说坏我都不在乎”、“我就一心一意干好我的企业就行了”。其时,他已经开始考虑“百年双汇”的战略安排和文化积淀。他希望企业能够长治久安。
双汇显然具有基业长青的气质。它的国际化视野,它的创新能力,它的稳健性和成长性,它的产业关乎“食为天”,这一切,都让人对它成为百年老店充满信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创始人万隆的平和心态给企业留下的独特基因。双汇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会让它“快”,而万隆的心态,会让这种“快”匀速向前。 孔维国【原标题:万隆:匀速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