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曾代表省委、省政府两次到医院看望,并亲自为赵铮先生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颁发奖金6万元。孔玉芳对赵铮先生的艺术成就和道德人品给予高度评价,她说:“老艺术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您一定要把身体养好,把您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还有很长的日子和幸福生活在等着您呢。”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孙泉砀曾专程到医院看望。省文化厅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多次探望并对赵铮先生的病情提出明确的治疗方案。
10月29日上午,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住院部的一个餐厅内,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为赵铮先生荣获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在赵铮先生生前的病房内,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奖杯上的那朵牡丹格外地鲜艳,记录着赵铮先生一生的艺术与人格。
德劭艺高,为曲苑振兴达穷无论;骨铮品正,任风云变幻宠辱不惊。赵抱衡先生的这副挽联是赵铮先生一生极好的写照。
一副简板,两段檀木,赵铮先生给人间带来了无数的笑声和欢乐,这种欢乐和笑声将随她进入天堂。
〉〉〉相关链接
赵铮十大代表曲目
《摘棉花》1953年,赵铮从老艺人王玉宝那里学到这个段子。她经过对音乐的大胆革新与处理,以全新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上世纪50年代农村女青年对英雄、模范的爱慕之情。1956年,赵铮带此唱段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音乐周,声惊四座,一鸣惊人。之后,全国各地很多文艺团体都派演员向赵铮学习此段,《摘棉花》在全国各地久演不衰,成了河南坠子的经典唱段。
《歌唱黄河》
1956年,河南省总工会组织了一台节目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文艺会演,其中由赵铮创腔的河南坠子《歌唱黄河》以抒情、变化的曲调,较好地表现了黄河今昔的风貌,歌颂了新的时代。在赵铮的辅导下,许昌王桂荣的演唱,在会演中一举夺魁,与相声演员马季并列荣获一等奖。
《晴雯撕扇》
沈彭年词,赵铮曲。1956年赵铮接触到这个唱段后,在河南坠子中引入民歌元素,形成了清丽、柔婉的艺术风格,一经赵铮首唱,便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上世纪80年代初,此段经王开端编配后,更是锦上添花,成为省艺术学校四届曲艺班专业教学的重要教材。
《黛玉悲秋》
韩小窗(清)词,赵铮曲。1961年,赵铮对这个早已出现的唱段进行了重新创作,运用多变的艺术手法,把黛玉的善感与悲情表现得细腻而凄美,被公认为是河南坠子中的精品。《玉堂春》
这是个老唱段,词作者不详。赵铮1961年创腔并首唱。她借鉴戏曲和歌剧的素材,在唱腔设计上,不仅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苏三的“情”,而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苏三的“义”,从而使苏三的形象免了俗,少了媚,成为曲坛上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草船借箭》
这是一个传统段子,许鑫祥、赵铮整理。原来的设计平铺直叙,一唱到底,缺少变化。1961年赵铮借鉴戏曲表演的模式与技巧,对其进行了较大的改造,在唱的过程中插入了念白,更富节奏感;在唱腔设计上着意于人物的个性、情感,甚至语气、眼神、动作,皆服务于人物塑造,充分体现了赵铮演唱的写意风格。
《双枪老太婆劫刑车》
1962年赵铮创作并首唱。这是赵铮独立创作的第一个中篇曲目,赵铮吸收评书和快板的经验,同时融入戏曲和民歌元素,使作品中的众多人物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成为她的代表作。1963年赵铮带着这个节目参加全国坠子流派公演引起轰动。很快,不少曲艺团队派演员来向她学习,从此赵铮名扬全国。《江姐险渡》
赵铮《红岩》系列作品的第二部,1962年创作并首演。作品唱、白都非常讲究,后在上世纪80年代赵铮创办的曲艺班业务教学中,成为河南坠子大书专业的重要教材。《一片丹心焦裕禄》
1966年,全国掀起了学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热潮,赵铮满怀激情,通宵达旦,在两天之内创作出了《一片丹心焦裕禄》。几天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就把这个节目录音播放,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进行了转播。此外,赵铮携此节目随郑州市说唱团的“焦裕禄专场”唱遍了城镇与乡村,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岳母刺字》
张九来作词,1980年赵铮创腔并首唱。这是一个让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代代相传的爱国故事,也是河南坠子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一个有益尝试。赵铮对岳飞、岳母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使其成为河南坠子的经典曲目,也标志着赵铮的艺术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图【原标题:骨铮品正唱大江东去德劭艺高引曲苑风骚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赵铮先生昨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