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昀 从“当代孝子”走上“社会服务员”(2)
2013/9/17 14:47:1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太阳一次次地从左后方升起,又一次次地在右前方落下。张尚昀面向西南方、面向故乡,千万遍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脸冻烂了,烂的地方血又在寒冷中凝结起来。而他一点感觉也没有。遇到有雪的地方,他就按路人告诉的办法,捧起雪在脸上、手上狠狠地搓。
从长春到唐山,800多公里的路程,张尚昀用了20多天时间。在唐山一个小饭店,张尚昀停下来给母亲买了两个豆沙包。母亲这时清醒了,发现儿子是用胳膊把包子搂在胸前。她扒下儿子的手套一看,顿时泪如雨下:手套下的皮肤,从小胳膊以下,全是黑紫色,肿得老高。后来很长时间,尚昀吃饭时手都端不住碗。
“孩子,咱不骑车了!”母亲大哭着说。母子俩这才坐上火车,一路奔波,一月初的一个夜里,母子俩终于回到了襄城。
大 爱
张尚昀是独生子,但是他却有个“妹妹”,叫幸幸。
1992年,幸幸的父母离异,谁都不要两岁的女儿。这个可怜的女孩被张尚昀的姥爷抱回家收养。起名字时姥爷沉思道:“这女娃太不幸了。就叫‘幸幸’吧,老天保佑她今后幸福。”
虽然自己也贫苦不堪,张尚昀一家还是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淳朴厚道给了小幸幸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真正的家。张尚昀的母亲对幸幸就像亲闺女,张尚昀对幸幸就像亲哥哥。1997年,幸幸该上学了,尽管还要辛辛苦苦供张尚昀读书,母亲还是在襄城四小给孩子交齐学费报了名。
孩子对姨妈(幸幸对尚昀妈的称呼)的依恋之情,胜似亲生女儿。张尚昀母亲出事后,她有一段时间放弃上学每天守在姨妈身边。为了家里的生活,她在菜市场捡过菜叶,还利用假日顶着烈日在街上卖牛奶、冰棒,一声声稚嫩的叫卖,喊得人心痛,很多认识这个小女孩的人,都伸手来帮助他们。
在困境中,不忘对更弱小者施予爱,这是张尚昀从小就受到的教育,也是他一直恪守的品德。大学时打工,一天张尚昀和几个同事坐公交车,中途一个老大娘拿着老年证上车,却被私人承包车司机赶了下去,老人站在车下直哭。张尚昀取出一块钱对司机说,“让大娘上来吧,我给她买票。”当时,他身上只有几个硬币。
感 恩
2004年,张尚昀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他说自己之所以想报考公务员,是想在这个“社会服务员”的岗位上,帮助更多的普通百姓。
他时常想起在长春医大医院的情景。那次张尚昀背着母亲去看病,挂号时他把母亲放在挂号大厅的长椅上休息,回来后发现母亲身上盖了一件红羽绒服。也是那次看病时,有个老大爷给他母亲手里塞了100块钱,母亲让他追上还给人家,老大爷火了,“你这孩子咋这么啰嗦?快给你妈看病要紧!”
“我问大爷叫啥,他说,东北人,没名没姓!想一想心里就很暖和。”后来,张尚昀就是穿着那件红羽绒服骑着三轮车带母亲回家。
大学第二学期,班里组织了一次捐款,班长把同学们捐的1000多块钱交到他手里,张尚昀说啥也不要。后来班长急了,他才拿了200块钱。从那时起他就老惦记着“欠班里每个同学五块钱”。
大学期间,张尚昀还两次拒绝系爱心基金,“我一直在打工,不缺钱,系里还有更困难的同学。”老师又生气又心疼地对他说,“你要是再拒绝的话,可真伤了老师、同学的心……”最后,张尚昀流着泪接受了。爱心无处不在,这或许是让张尚昀“挺住”的最为坚强的心灵支柱。张尚昀有两个从不示人的笔记本,据说上面记录了别人给他的每一次帮助,每一笔资助款。他说日后一定要回报这些帮助和温暖。
在那次公务员考试中,张尚昀在报考河南开封国税系统的1000多名考生中,取得了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终于如愿。
“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五年时光倏忽而过,那些饱蘸命运无常、人间冷暖的日日夜夜都已成为过去,那些在与苦难抗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善良、刚强、孝义与真诚,却随着时间的积淀、岁月的磨砺而越发闪出人性的光彩。【原标题:张尚昀 从“当代孝子”走上“社会服务员”】